研究发现一天只吃一顿饭,寿命延长28%?靠谱吗?应该怎么吃?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3 17:05 1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本文1668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最近,一条“一天只吃一顿饭,寿命延长28%”的消息在网上疯传,让不少人心动不已。

有人跃跃欲试:“是不是我只吃晚饭,就能活得更久?”也有人担忧:“不吃早饭对身体不好啊,会不会反倒伤胃?”

一天一顿饭,真的能延长寿命吗?到底该不该试?

我们今天就来拆解这个“爆款健康说法”的真相,告诉你什么才是科学饮食的正确打开方式。

这个“延寿28%”的说法,其实来源于一项发表在《Nature Metabolism》的动物实验。

研究人员在实验鼠身上测试了不同的进食频率,发现那些一天只吃一顿、并且在限定时间内进食的小鼠,寿命比正常饮食的小鼠平均延长了28%,并且多项健康指标也有所改善。

听起来是不是很诱人?但这项研究有两个重要前提:

1.实验对象是老鼠,不是人

2.饮食被严格控制在营养均衡的前提下

换句话说,你如果照搬成“我天天就吃一顿火锅”,那可不但不会长寿,还可能更早进医院。

还真有。这种饮食方式叫做“间歇性禁食”(Intermittent Fasting),其中一种极端形式就是“OMAD”(One Meal A Day),即每天只吃一顿饭,通常安排在同一个时间段。

在国外,OMAD受到部分健身圈人士追捧。他们认为这样能更好控制体重、改善代谢,还能让身体进入一种“自噬”状态,清除老化细胞。

但问题是,这种饮食方式并不适合所有人。

从短期来看,如果你饮食搭配合理、营养摄入充足,一天一顿饭确实可能带来一些积极变化

体重下降:热量摄入减少,脂肪自然减少。

胰岛素敏感性提高:有利于血糖控制。

降低炎症水平:部分研究发现短期禁食有抗炎作用。

但长时间只吃一顿饭,也可能带来一系列负面效果:

营养摄入不均衡:很难在一顿饭中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

胃肠负担加重:一顿吃太多可能导致胃胀、反流、消化不良。

血糖波动大:空腹时间过长再集中进食,容易引起血糖剧烈波动,尤其对糖尿病患者更危险。

代谢率下降:长期极端节食,可能让身体产生“节能”机制,反而不利于减重。

所以,这种吃法是否适合你,关键看你的身体情况和饮食搭配能力。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建议,成年人每日应规律进食,最好分为三餐,必要时可适当加餐。

最推荐的饮食模式是:

三餐定时、定量

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吃少

每餐饮食都要尽量均衡,包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健康脂肪、蔬菜水果等

中国营养学会明确指出,不吃早餐或长期节食,可能导致基础代谢率下降、营养不良、胆结石等多种健康问题。

此外,有慢性病、孕妇、儿童青少年、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更不建议尝试极端节食方式。

间歇性禁食不是“什么都不吃”,而是把进食时间集中起来,提高饮食质量

目前研究较多、相对安全的方式是“16:8模式”:

每天16小时空腹,只在8小时内进食

比如中午12点吃第一餐,晚上8点前吃完最后一餐

想尝试这种方式的你,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确保每餐营养均衡,蛋白质、蔬菜、水果一个都不能少;避免暴饮暴食,集中进食不等于“放开吃”;坚持适量运动,增强代谢,不让身体“懒”下来;根据身体反应调整,出现头晕、失眠、胃痛等情况应立刻停止。

“一天只吃一顿饭延寿28%”这个说法,看起来诱人,实则不能直接套用在人身上

节制饮食、规律作息、营养均衡、适量运动,才是公认的长寿法宝。

如果你想通过调整饮食来改善健康,可以咨询营养科医生或临床营养师,制定适合自己的饮食计划,而不是盲目追求“网红饮食法”

健康没有捷径,科学才是正道

参考资料:

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年版)

Longo, V. D., & Panda, S. (2016). Fasting, circadian rhythms, and time-restricted feeding in healthy lifespan. Cell Metabolism, 23(6), 1048–1059.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

来源:梁世秀医生健康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