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赏荐读】北疆书站 • 深度 | 一场重塑文化灵魂的跋涉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3 16:43 1

摘要:余秋雨,生于1946年,中国当代极具影响力的学者、作家与艺术理论家。他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在戏剧史与文化史研究领域著述颇丰。然而,真正令他走入公众视野并产生深远社会影响的,是他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做出的一次惊人抉择:辞去一切行政职务,毅然投身于一场旷日持

北疆书站·深度

《文化苦旅》——

一场重塑文化灵魂的跋涉

《文化苦旅》

作者: 余秋雨

出版: 长江文艺出版社;武汉;2014.09

索书号 1267/1423

馆藏地:汉文第一借阅室

架位:28排A面2架1层

1.走近作者看平生

余秋雨,生于1946年,中国当代极具影响力的学者、作家与艺术理论家。他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在戏剧史与文化史研究领域著述颇丰。然而,真正令他走入公众视野并产生深远社会影响的,是他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做出的一次惊人抉择:辞去一切行政职务,毅然投身于一场旷日持久、跋涉万里的文化考察之中。他循着中华文明和世界其他重大文明的兴衰脉络,从荒芜的遗址走到古老的典籍,身体力行进行了一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跋涉。

《文化苦旅》正是这次考察的第一个文学结晶。余秋雨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为基,用极具抒情性与思辨性的散文笔法,将凝固的历史书写成了流动的史诗。他开创了“文化大散文”的文体先河,使厚重的学术思考拥有了温暖的人文体温和强大的传播力。他的作品不仅是对历史的凭吊,更是对当代中国文化良知的叩问与重建,激励了整整一代人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根脉。

2. 探查灵感解书意

《文化苦旅》并非一部情节连贯的小说,而是一部以中华大地上诸多文化遗迹为坐标的散文集。全书以作者的足迹为线索,带领读者穿越时空,走入一个个承载着辉煌与悲怆的历史现场。

旅程始于西北的莫高窟与沙漠隐泉。在敦煌千年的瑰宝面前,作者既感叹于宗教艺术的恢弘,也痛心于民族伤痕——王道士的愚昧与外国探险家的掠夺。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奠定了全书的基调:对文明之美的极致赞叹与对文明陨落之痛的深刻反思。随后,目光投向天一阁,这座中国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承载的不仅是书籍,更是一个民族守护文明火种的悲壮意志。

《道士塔》 与 《阳关雪》 等篇目,则将个人感怀融入苍茫的历史地理之中。在早已坍塌的阳关故址,作者吟咏着王维的“西出阳关无故人”,感受到的不仅是唐诗的意境,更是一个强大文化范式消散后的无尽寂寥。

书中不仅有对宏大历史的追忆,也有对特定文化人格的剖析。《风雨天一阁》 讲述了范氏家族数百年代代相传的守书传奇,揭示了文化传承的艰辛与崇高。而在《西湖梦》 中,作者则透过白居易、苏东坡、林和靖等文人雅士的足迹,探讨了中国文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复杂心态以及江南文化中精致与柔靡并存的双重性。

《文化苦旅》的“苦”,并非旅途的艰辛,而是一种精神的煎熬与责任的沉重。当作者站在柳侯祠前怀念柳宗元,在“都江堰” 赞叹李冰父子的功绩时,他不断追问:什么是真正的文化?是典籍中的教条,还是那些融入山河、惠泽千年的实践与创造?他批判了文化中的僵化与保守,颂扬了那些具有建设性和生命力的文化灵魂。

最终,这场苦旅是一次文化身份的寻根与重塑。通过重走这些文化现场,余秋雨试图为在现代化浪潮中略显迷茫的当代中国找回那份深沉而自信的文化底气。他告诉我们,文化不是故纸堆里的灰尘,而是流淌在我们血脉中的基因,是可以通过“行走”被重新激活的生命力量。

3.良词美句共赏鉴

1. 【关于历史与人生】:“我们对这个世界,知道得还实在太少。无数的未知包围着我们,才使人生保留迸发的乐趣。当哪一天,世界上的一切都能明确解释了,这个世界也就变得十分无聊。人生,就会成为一种简单的轨迹,一种沉闷的重复。”

2. 【关于莫高窟艺术】:“它是一种狂欢,一种释放。在它的怀抱里神人交融、时空飞腾,于是,它让人走进神话,走进寓言,走进宇宙意识的霓虹。在这里,狂欢是天然秩序,释放是天赋人格,艺术的天国是自由的殿堂。”

3. 【关于文化传承】:“文明可能产生于野蛮,却绝不喜欢野蛮。我们能熬过苦难,却绝不赞美苦难。我们不害怕迫害,却绝不肯定迫害。”

4. 【关于西湖与文人】:“社会理性使命已悄悄抽绎,秀丽山水间散落着才子、隐士,埋葬着身前的孤傲和身后的空名。天大的才华和郁愤,最后都化作供后人游玩的景点。”

5. 【关于都江堰】:“看上去,是人在治水;实际上,却是人领悟了水,顺应了水,听从了水。只有这样,才能天人合一,无我无私,长生不老。”

4.书香传世润无声

1. 开一代文风之作:本书开创的“文化大散文”体裁,将知性、感性与深邃的哲思完美融合,打破了学术与文学的壁垒,让深刻的文化思考以优美、可感的形式走向大众,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2. 重塑民族文化的“寻根之旅”:在全球化与现代化的语境下,本书引导读者重新叩问“我们是谁,从何处来”。它不是在复古,而是在探寻那些能够支撑我们面向未来的、充满生命力的文化基因。

3. 知行合一的典范:作者不是书斋里的空想家,他的文字源于万里路上的真实足迹与生命体验。这种“用脚步丈量文化”的真诚姿态,使得其论述充满力量,极大地增强了内容的可信度与感染力。

4. 卓越的语言艺术与思想深度:余秋雨的语言磅礴而细腻,富有节奏感和画面感。他的思考不落窠臼,常能于寻常风景中发掘出惊心动魄的文化内涵,给予读者审美与思辨的双重享受。

5. 历久弥新的现实关怀:书中对文化传承、文人操守、文明冲突等问题的思考,在今日社会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它启示我们如何对待传统,如何在全球视野下确立自身的文化立场。

结语

《文化苦旅》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更是一把钥匙,能为我们打开通往中华文明厚重殿门的一条缝隙;它也是一次唤醒,让我们在喧嚣的日常生活中,得以聆听来自历史深处的回响。无论您热爱历史、文学,还是正在寻求文化认同,这本书都将是您书架上不可或缺的经典。它所带来的,将是一场震撼心灵的精神洗礼和一场丰盛的文化盛宴。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