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沉默的荣耀》讲述了1950年在台牺牲的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等烈士的英雄事迹,展现了中共台湾省工委坚持地下斗争的悲壮历史。
于和伟主演的《沉默的荣耀》最近真是火遍了全网,连人民日报都点名了。
这个54岁大器晚成的男人,真是越老越有魅力。
《沉默的荣耀》讲述了1950年在台牺牲的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等烈士的英雄事迹,展现了中共台湾省工委坚持地下斗争的悲壮历史。
于和伟扮演的吴石将军在历史上就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物。
吴石将军当年在保定军官学校800多名学生里以第一名毕业,后来留学日本陆军大学,毕业成绩又是第一名。
他是国民党军内公认的“日本通”,编写的《参二室蓝皮本》对日军动向的判断精准到让对手都惊叹。
因对国民党的腐败彻底失望,他选择成为潜伏最深的“密使一号”。
在1949年,他本可安全留下,却毅然奉命潜入台湾。
因叛徒出卖被捕后,他受尽酷刑,一只眼睛被打至失明,仍坚贞不屈,最终英勇就义。
就义前,他留下了“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对我翁”的诗句。
接到这个剧本的时候,于和伟就查阅了各种资料,想要靠近这号人物。
“寻找他,靠近他,成为他,替代他”,这才是于和伟把角色演火的秘诀。
人类的情感有很多是共通的,所以于和伟在在了解历史人物的原型同时,也会去思考如何把自己的特质和对方的共同点结合起来。
只有这样,演出来的角色才是鲜活的,不是刻意生搬硬套的。
你要相信你自己,就是角色本身。
所以于和伟反复研究历史资料,连吴石写字的习惯、说话的语气都仔细琢磨。
剧中他设计了不少精妙的细节,比如用袖中摩挲情报密语、用数学题传递情报,把一个“双面人”的日常紧张感演得特别真实。
剧中得知同志牺牲,他没有痛哭流涕,只是一个背影,静止三秒,肩膀微微一沉,那种瞬间被抽空力气的悲痛,隔着屏幕都让人心疼。
还有面对特务头子的试探,他举枪时眼中杀意闪现,却在最后一刻恢复理智,那种在悬崖边行走的隐忍,全靠细微的面部肌肉控制。
评论区和弹幕的共鸣好评如潮,更是观众对于实力演员心照不宣的期待和肯定。
《沉默的荣耀》播完后,吴石将军的墓前摆满了来自市民的鲜花。
10月17日上午,国家安全部宣传教育局组织国家安全机关警代表,与《沉默的荣耀》主创团队一同来到位于北京市福田公墓的吴石烈士与夫人王碧奎墓进行缅怀。
于和伟对着墓碑深深鞠躬,说了一句特别戳心的话:“吴石将军,您的名字有人知晓!”
这不止是一句告慰,更让一段几乎被遗忘的英雄史诗,重新回到了我们的视野里。
凭借这部剧,54岁于和伟终于迎来了自己大器晚成的爆火。
短短3天内,人民日报四次点名于和伟,赞扬于和伟在《沉默的荣耀》中精湛的演出。
于和伟这个人,早该火了。
从1999年以谋士的形象成就曹操一角后,他就一直在踏实演戏,从万古碑、刘备到矢志不渝的陈独秀,角色一个个深入人心。
合作过的老师都说,于和伟每一场戏都特别出彩。
这样的专业演技水平,早年张艺谋就一语道破于和伟的实力。
“中国最好的演员,没有之一”。
张艺谋那可是国家级导演,对于和伟如此高的评价,现在看来一点也不为过。
他说自己并非是天生的演戏高手,而是因为热爱,你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去研究它。
一个演员如果能有不同的角色可以塑造,同时被看到又被认可,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于和伟总是有种能力,让每个角色都带着独有的灵魂,仿佛不是他演出来的,而是他真的替角色在这世上活过一遭。
主持人说他是大器晚成。
于和伟不否认,他说“成名早了固然好,可以让你更自信,给你更大的舞台去展现,但是如果没有,那个毕竟小概率的。”
作为一个工作了30年的文艺工作者,于和伟觉得自己的使命就是让看到你作品的观众,从你的戏中发现真善美。
回想起过去十几年的跑龙套的生涯,以及后来小有成就,他不卑不亢。
“你要归零,要有空杯心态,把在上一个戏里面给你的掌声和鲜花忘掉。”
就这么认真,这么清醒,在中国娱乐圈这份精神太难得了。
很多人知道于和伟是演员,是视帝,但很少有人知道他真实的人生比他演的任何一部戏都曲折。
他小时候家里一共有9个孩子,3个哥哥,5个姐姐,父母收入微薄。
3岁丧父,小时候穷的连奶粉都喝不上了,靠着姐姐的奶水才勉强的活下来。
虽然日子很艰难,但是哥哥姐姐们都特别的疼这个最小的弟弟,有什么好吃的好玩儿的都留给他。
到了于和伟上学的年纪,家里穷得实在揭不开锅了,母亲怕负担不起,就想着不让于和伟上学了。
但是,哥哥姐姐们知道以后,纷纷辍学减轻家里面的压力,把上学的机会留给这个最小的弟弟。
后来他考入了抚顺市幼儿师范学院的音乐班,毕业之后,进入到了抚顺话剧团。
在话剧团里,他参演了100多场演出,但是因为只是个群演,演出单上压根就没有他的名字,但是这时候对表演的热爱已经在他心里深深深扎根。
1992年,21岁的于和伟考上了上海戏剧学院。
可是当时一年的学费加上住宿费要700多块钱,这对于当时的于和伟来说,那是一笔难以承受的巨款。
就在他快要放弃的时候,家人又一次站了出来,姐姐卖掉了给女儿买的钢琴,三哥抵押了自己结婚用的手表,二姐连夜赶工拿了30双厚鞋底儿塞进了她的行李。
带着全家人的希望,于和伟踏上了去上海的火车。
可惜毕业后,于和伟只能演一些龙套角色。
这一跑就整整14年,从24岁到38岁,人生最黄金的青春年华全都献给了那些没有人记得的小角色。
家人都劝他放弃得了,找一份工作好好生活。
金子总会发光。
转机出现在他39岁那年,他在《历史的天空》里演的反派万古碑,终于被大伙儿给记住了。
虽然不是主角,但是那个角色啊,被他演活了。
从那时候开始,于和伟事业开始走了上坡路。
不管是《军师联盟》里狠厉又柔情的曹操一角,还是《觉醒年代》的陈独秀更是让他直接封神。
好角色接踵而至,于和伟,人到中年,终于爆火了。
而更让人佩服的是,他红了以后做的第一件事儿不是给自己买豪宅,而是回过头来报恩,给帮过他的8个哥哥姐姐,每个人都买了一套房。
希望《沉默的荣耀》这样的好作品能再多一些,让我们永远记得,是谁在暗夜中擎着火炬,为我们照亮过前路。
也希望于和伟继续发光,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好作品。
来源:小水看人间百态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