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货币的大幅升值直接点燃了资本市场的热情,日股从1955年到1990年暴涨100倍,房价也水涨船高,35年间飙升75倍。
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流传着一句疯狂的口号:“卖掉一个东京就能买下整个美国”。
那时候的日本,仿佛踩在财富的加速器上,整个社会都沉浸在一夜暴富的幻梦里。
即便是在经济萧条的那三十年里,日本也通过自己的方式,找到了新出路!
上世纪80年代,广场协议签署后,日元迎来了疯狂的升值周期,一年内涨幅高达80%。
货币的大幅升值直接点燃了资本市场的热情,日股从1955年到1990年暴涨100倍,房价也水涨船高,35年间飙升75倍。
当时东京的房价低至八十多万人民币一套,普通家庭似乎只要拥有一套房产,就相当于手握了财富密码。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一夜暴富”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街头的自助贷款机随处可见,贷款公司遍地开花,只要有需求,就能轻松拿到资金投入市场。
整个日本社会奢靡成风,人们对于奢侈品的追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80年代中期,日本奢侈品市场规模冲到了978亿美元,占据全球68%的市场份额,也就是说,全球近七成的奢侈品都被日本人收入囊中。
“步子迈得太大,终究会摔跟头”。
进入90年代,美国开启疯狂加息模式,大量外资从日本撤离,原本火爆的楼市和股市瞬间崩盘。
数万亿日元的财富在一夜之间蒸发,曾经被视为“铁饭碗”的终身雇佣制彻底瓦解,失业率急剧飙升。
那些原本风光无限的上班族,突然面临失业的困境;无数家庭的资产大幅缩水,豪宅价格暴跌九成,多年的积蓄付诸东流。
整个日本社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迷茫,曾经的财富幻梦碎得彻底。
但危机之下总有转机,一部分普通人没有被困境击垮,而是开始寻找新的生存出路。
有人用裁员拿到的赔偿金开起了百元店,在众人不解的目光中慢慢做成了连锁巨头;有人发现邻居们开始自己动手维修家电家具,顺势创办了工具租赁店,从失业中层摇身一变成为企业老板;还有人盯上了家里的闲置物品,做起了二手书、旧衣服的生意,在帮别人省钱的同时,也为自己赚到了第一桶金。
随着收入缩水,消费者不再盲目追求品牌溢价,“性价比”成了购物的首要标准。
白领们把闲置的奢侈品包包送到寄卖店,以此补贴家用;普通家庭通过购买二手家电家具,节省日常开支;学生群体则成了二手书籍和数码产品的忠实消费者,用更少的钱满足学习和生活需求。
市场需求的激增直接推动了二手门店的扩张,东京的二手门店数量在十年间从不足2000家暴涨到1.2万家。
与此同时,二手行业也在告别杂乱的跳蚤市场模式,朝着标准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
BookOff率先推出“统一回收、专业翻新、明码标价”的运营模式,彻底改变了人们对二手店“脏乱差”的印象,在全球开出了1000多家门店。
二手奢侈品平台Komehyo建立了严格的鉴定体系,解决了消费者担心买到假货的痛点,稳住了稳定的客单价。
C2C平台Mercari则借助线上渠道打破了地域限制,让二手交易变得更加便捷,2024年其交易规模达到4万亿日元,成功跻身日本互联网巨头行列。
商家通常以原价1-3折的低价收购闲置物品,经过简单的清洁和翻新后,再以5-7折的价格出售,利润空间十分可观。
比如一只原价20万日元的LV包,商家5万日元就能回收,翻新后以12万日元卖出,利润率超过140%。
二手家电商HardOff更是打造了“回收-维修-再销售”的完整闭环,年利润率达到28%,远远超过了同期零售业的平均水平。
二手物品的价值挖掘还不止于交易,那些看似彻底报废的闲置电子产品,在日本被打造成了“城市矿山”,成为另一种形式的“黄金筹码”。
近期国际金价高涨,日本国内以日元计价的黄金零售价格也创出新高,这进一步带动了对“城市矿山”的开发需求。
所谓“城市矿山”,就是指各类废旧电子产品,从中可提炼出包括黄金在内的多种贵金属。
日本环境省的估算数据显示,1万部手机的重量大约是1吨,可回收约280克黄金,这一提炼效率是开采天然金矿的56倍。
这样惊人的资源潜力,让日本在经济萧条期也能挖掘出新的财富增长点。
资源紧缺的日本更是将这种资源再利用模式发挥到了极致,大量老旧翻盖手机被集中回收进行炼金处理。
由于旧手机内部零件繁杂,即便工业化水平极高的日本,也需要人工辅助完成原件的精准分类,再将拆下的主板进行熔炼提炼黄金。
这一模式最经典的实践,当属东京奥运会奖牌的制作。
为了践行环保理念,同时挖掘闲置资源的价值,日本从2017年4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为期两年的废弃物品回收行动,共收集了约78985吨废弃小家电和621万部旧手机。
经过精细提炼,最终从中萃取出32公斤纯金、3500公斤纯银以及2200公斤纯铜,东京奥运会所有奖牌的金属原料都来源于此。
这些原本躺在抽屉里的闲置旧物,经过一系列工艺处理,摇身一变成为承载奥运精神的荣誉象征,完美诠释了“闲置变黄金”的深层内涵。
其实中国商家很早就盯上了旧电子产品的资源价值,回收旧手机提炼黄金的生意在民间早已悄然兴起。
在广大农村地区,经常能看到挂着“回收旧手机、旧电脑、旧家电”牌子的电动三轮车,伴随着喇叭的循环播报穿梭在村镇之间。
早几年,商家常用生活用品作为交换筹码,一部旧手机就能换两个盆,这让村里的老人十分开心,纷纷拿出家中报废的手机兑换。
后来大家逐渐知晓商家回收手机是为了提炼黄金,觉得单纯换盆不划算,交易模式便逐渐转为现金交易。
如今很多人家里的抽屉里,都堆着几部无用的旧手机,既舍不得卖给二手商人,又懒得扔进垃圾桶,却不知道这些看似无用的物品中蕴藏着宝贵的资源。
随着环保理念的普及和资源回收技术的进步,中国的闲置电子产品回收也正在从零散的民间交易,逐渐走向规模化、规范化的产业发展道路。
二手经济之所以能成为“抗周期密码”,核心在于它精准把握了经济下行期人们“省钱”与“变现”的双重刚需。
同时,二手经济的轻资产模式降低了运营风险,无需承担生产环节的高额成本,库存周转速度快,能灵活应对市场变化。
此外,在全球推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二手经济的“绿色消费”属性契合政策导向和时代趋势,获得了长期发展的动力。
而闲置资源的深度提炼,更是将“变废为宝”的价值发挥到极致,为经济萧条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经济下行期往往是新赛道崛起的契机,未来,只要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和踏实的行动力,每个人都有可能在时代的机遇中实现自我价值,在循环往复的经济周期中站稳脚跟。
来源:听云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