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21日至22日,一场集技艺比拼、文化展演、产业交流于一体的“盘锦市第三届苇艺草编技能大赛暨芦苇艺术节”在大洼区精彩上演。活动以“创新传统产业 赋能乡村振兴”为核心主题,不仅为我市苇艺草编这一文化瑰宝搭建了传承创新的平台,更以文旅融合之力,为乡村振兴注入了
10月21日至22日,一场集技艺比拼、文化展演、产业交流于一体的“盘锦市第三届苇艺草编技能大赛暨芦苇艺术节”在大洼区精彩上演。活动以“创新传统产业 赋能乡村振兴”为核心主题,不仅为我市苇艺草编这一文化瑰宝搭建了传承创新的平台,更以文旅融合之力,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鲜活动能。
文旅签约与文艺展演共燃氛围
10月21日上午,1955国营农场内人头攒动,艺术节开幕式在此拉开帷幕。大洼区与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签订文旅融合相关战略协议,明确双方在资源共享、宣传推广等领域深度合作方向,为我市苇艺草编等非遗产业跨区域发展奠定基础。
上口子高跷表演。
开幕式上的文艺展演将气氛推向高潮,国家级非遗项目接连登场:上口子高跷秧歌以“扭、浪、逗、相”动作搭配杂技元素,尽显东北民间艺术活力,引得台下观众阵阵喝彩;苇编产品T台走秀别出心裁,三百余年传承的小亮沟苇编作品在演绎下焕发现代时尚感,惊艳全场,打破大众对非遗技艺的固有认知;《相约大洼》《苇海》等歌曲勾勒出我市地域风情,《萨乌尔登》舞蹈展现民族风采,《英雄江格尔赞》以说唱传递家国情怀,现场掌声与欢呼声此起彼伏。
走秀模特展示草编手包。
此外,1955国营农场时光长廊展区集中展示苇编特色展品,让参观者近距离感受苇艺草编的传承与创新,直观体会着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
技能比拼与产业交流赋能发展
当日下午,活动的核心赛事环节转移至大洼区西安镇金球1948生态农场,这里成为了苇艺草编从业者与爱好者比拼技艺、交流思想的舞台。本次赛事聚焦“技能提升+产业赋能”双目标,内容设置紧扣苇艺草编产业发展需求,干货满满。
选手们认真参赛。
技能比拼现场,全市选手齐聚,展示劈苇、编织、造型等技艺,将传统技法与现代设计结合,打造实用与艺术兼具的苇编作品,彰显非遗传承活力与创新潜力。与此同时,同期举办的苇艺草编产业可持续发展交流会,专家与从业者围绕“非遗活态传承”“产业规模化”“文创创新”等议题探讨,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献策。交流会后,优秀作品现场拍卖,既获市场认可,又打通“技艺—作品—市场”通道,推动非遗转化为产业价值,为非遗市场化提供范例。
多维体验助力非遗普及传承
活动现场还设置了丰富的配套板块,让参与者全方位感受苇艺草编的魅力与价值。从实用苇编器具到精美芦苇画艺术品,全方位展现非遗与现代生活的融合;国家级非遗项目展演、湿地与野生动物保护宣讲同步开展,在传递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强化生态保护理念;“芦蒲自然教育课堂”更是吸引了众多人参与,大家动手实践,在编织芦苇的过程中近距离感受苇艺草编的乐趣,为非遗文化的普及与传承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10月22日下午,随着闭幕式的举行,为期两天的活动圆满落下帷幕。现场为获奖选手与作品颁奖,表彰其为活动及产业发展作出的贡献。
此次活动不仅是对我市苇艺草编非遗技艺的一次集中展示与传承创新,更通过“赛事+交流+市场+文旅”的融合模式,实现了苇艺草编从“非遗技艺”向“富民产业”的跨越。未来,盘锦苇艺草编将持续绽放光彩,为提升我市非遗文化影响力、促进区域产业升级与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本报记者 张营/文 赵之钢/图
来源:盘锦经济生活广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