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19日,在博山区产业链党群服务中心直播服务站,山东青丘影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丘影业”)负责人岳玉轩正在协助八陡镇东顶村党支部书记陈勇直播销售滞销烟薯;与此同时,隔壁直播间里,白塔镇簸箕掌村党支部书记刘强正在销售猪头肉,“老岳和美女老助理”账号的两位长
10月19日,在博山区产业链党群服务中心直播服务站,山东青丘影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丘影业”)负责人岳玉轩正在协助八陡镇东顶村党支部书记陈勇直播销售滞销烟薯;与此同时,隔壁直播间里,白塔镇簸箕掌村党支部书记刘强正在销售猪头肉,“老岳和美女老助理”账号的两位长辈主播正在销售博山特色香肠、肉脯;而在沂源县悦庄镇龙汪崖村的田地里,村党支部书记陈阳正在镜头前帮村民卖冰糖雪梨……
这是当下淄博“村播”发展生态的生动切片。随着数字技术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一批村干部开始探索直播模式,让农产品从田间地头直达消费者餐桌,也让越来越多村民拿起手机变身“新农人”。但在这片蓬勃生长的热土上,机遇与挑战始终并行。
破局:从零起步到云端突围
“最初连镜头都不敢看,现在村书记们都能自己开播了。”回忆起簸箕掌村“网红书记”刘强的直播初体验,岳玉轩仍印象深刻。2024年,当视频带货的浪潮涌向乡村时,不少村干部既期待又迷茫——想借电商打开销路,却不懂运营、缺乏资源。
转机始于一场“试试看”的合作。今年五四青年节当天,通过白塔镇党建办牵线搭桥,青丘影业团队带着设备来到簸箕掌村,劝说对直播缺乏信心的刘强 “试拍三句”。“当时就想,成不成都没关系,先让大家看到可能性。”岳玉轩回忆。没想到,这条“试水”的短视频意外打开了局面,后续在多方推动下,刘强成为博山区首个“直播带货”的村书记,首场直播数据可观。
这并非个例。在青丘影业的助力下,博山区陆续涌现出一批特色“村播”案例:簸箕掌村刘强从本村特产猪头肉拓展到各类农产品,培养了一批直播网红;因阜村月饼厂在村“两委”的直播间中起死回生;东顶村党支部书记陈勇带着本村面粉走进直播间打开了销路;山头镇窑广村党支部书记毕德明带着他的蝴蝶兰,通过直播出圈;博山相沫缘食品厂更是借直播东风实现“逆袭”——这家曾因经营困难停工的预制菜企业,去年转型后单月销售额突破百万元,目前正忙着扩产、上新设备,今年计划在电商板块大展宏图。
博山的“村播”实践,是回荡在齐鲁乡村众多“回响”中的一个强劲音符。与之同频共振,龙汪崖村党支部书记陈阳的直播之路始于2023年的一次偶然机会。
陈阳告诉记者:“当时村里一位村民种植的黄精在地里长了八九年,可以出售了,我平时喜欢拍视频,村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求助我。我从网上一查这个东西价值挺高,就帮着发了一条视频,结果那条视频爆火。于是,就尝试着开直播销售,结果四五天时间就帮助村民全部卖出,二分地帮忙卖了16000元。”
这次“意外”成功打开了陈阳的直播之路。然而,迎接她的仍是不解与拒绝。“你别拿手机拍我,怪丢人。”“年轻干部就拿个手机拍,啥也不干?”质疑声中,陈阳坚持帮第一户村民卖完了所有煎饼。看到实效后,村民的态度从“别拍我”转变为“书记,我家鸡蛋要不要拍视频卖一下?”
“‘村播’的优势在于‘接地气’,消费者相信‘从产地到餐桌’的真实感。”岳玉轩介绍,为让“村播”走得稳,团队帮着愿意尝试视频带货的村书记从账号定位、话术设计到供应链对接全程跟进。以东顶村的产品——馒头为例,团队反复测试定价与包装,最终将线上售价定为9.9元/6个、19.9元/12个,既覆盖包材、运费成本,又符合消费者预期。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目前,博山区已有多个“村播”账号实现稳定营收:刘强的个人账号,累计播放量已超过3000万,直播不仅受到群众称赞,也成为博山区拓展“一村一业”发展的新路径;“老岳和美女老助理”账号直播博山特色产品,销量可观,月收入轻松过万元;龙汪崖村稳定摊煎饼的农户已发展到5户,村民月均收入增加了2000元。
亮眼的数据印证了“村播”模式的可行性,而要将其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动能,则需要更深层次的系统支撑。
立势:政策与流量的双轮驱动
走进青丘影业的办公区,“博山区产业链党群服务中心・直播服务站”的牌子格外醒目。
记者在交流过程中了解到,岳玉轩是一名“90后”返乡创业青年。2024年初,面对家乡发展的迫切需求,他毅然放弃在广州佛山打拼的创业成果,回到家乡博山重新出发。
企业步入正轨后,在博山区委社会工作部及白塔镇党委的指导下,青丘影业建立了党支部。“成立党支部后,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发挥组织优势,为博山发展贡献力量。”岳玉轩表示。基于企业在直播和视频拍摄方面的专业特长,他们创建了“党员公益助农直播间”,这也成为如今这个服务站点最初的形态。
“‘村播’能在博山快速发展,离不开政策的东风和多方资源的联动。”岳玉轩介绍,博山区的产业链党建工作思路为青丘影业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让企业在对外洽谈时获得了更高的认可度。前段时间博山区总工会委托青丘影业承办了博山区直播大赛,正是借助党群服务站的渠道对接。
白塔镇党委委员徐磊向记者介绍,2024年白塔镇通过招商引资引入青丘影业落户,该企业在一年的时间里,不仅为本地带来新的产业形态,也吸引了一批富有激情与创意的年轻人才扎根白塔、参与乡村振兴。青丘影业还协助白塔镇“万村共富”项目拍摄招商短视频,已推动江苏宿迁大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都噜噜花园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等优质企业前来实地考察;依托白塔镇产业链党群服务站连续举办6期电商实战公益培训班,成功孵化近百个独立运营的直播带货账号;此外,通过挂牌山东理工大学电商研究院教学点、建设“西部计划”直播间等平台,进一步构建起引才聚才的持续机制。
除了政策支持,产业集聚效应也为“村播”发展注入了持续动力。目前,青丘影业已形成“短视频流量引爆+线下产业点引流+头雁线上直播带货+村民带货矩阵”的完整产业链条,为直播团队提供从场地、设备到技术的一站式支持,构建了良好的“村播”发展生态,博山区源泉猕猴桃、池上桃等特色农产品都通过直播间走向了更广阔的市场。
在沂源县,陈阳的探索也很快突破了龙汪崖村的范围。随着沂源县村播妇联的成立,她作为带头人,开始将经验与模式辐射到周边村庄。陈阳说:“隔壁村有一个需要在家照顾父母的‘90后’宝妈,她跟着我学习,现在每天赶集直播,不仅销售了家里的农产品,还能帮同村一位残疾老太太销售蜂蜜。”
陈阳介绍:“今年以来我陆续联系其他乡镇的书记,让他们把村民的农产品收到村委,我再去拉回来打包销售。”这种“中心村带动周边村”的模式,初步形成了区域联动的直播电商生态,让沂源更多原本难以走出大山的特色农产品,如蜂蜜、小米、芸豆等,通过云端渠道销往全国。
随着“村播”模式逐渐成熟,越来越多村民开始主动参与其中。陈阳通过直播带货不仅帮助村民增收,直播带来的收益还反哺了村集体公益事业。陈阳介绍,今年她通过帮村民卖货获得的佣金都交到村集体,用于开办长者食堂,8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吃中午饭,70岁以上的老人每天补贴1元钱。此外,村里还在特定节日举办孝亲敬老活动,在外的子女纷纷回来陪老人过节。
突围:“村播”经济的必修课
尽管“村播”模式在博山、沂源等地展现出蓬勃生机,但深入采访后发现,其可持续发展仍面临诸多现实挑战。其中,供应链分散、专业人才短缺和运营成本高,成为最突出的三大难题。
当前最紧迫的问题在于供应链的整合与稳定。岳玉轩指出,各发货点“各自为战”的局面直接推高了物流成本。他算了一笔账:“单个账号日均发货50单时,快递单价高达8—10元;若能集中发货使日均单量突破500单,单价可降至4—5元,成本直接减半。如今簸箕掌村已经开始建设供应链,计划实现全区农产品打包,快递价格降至1.9—3.5元,其他区域想要实现降低成本也需要类似的供应链整合举措。”
除了物流成本,产品供给的稳定性同样令人头疼。陈阳道出了更深层的困境:“我们最大的问题是没有稳定的产品。比如,山楂采摘期只有一周,芸豆等农产品季节性强,经常断货。缺乏冷库等基础设施,使得农产品难以长期储存,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
与此同时,人才短缺的问题日益凸显。岳玉轩坦言:“目前既缺高水平讲师,也缺专业运营人员。很多学员单场能卖三五万,想突破三十万、五十万时,普通讲师就很难助力,服务资源分散同样制约着发展效率。企业需要为不同村集体重复进行培训,同样的内容要讲好几遍,这种低效模式不仅浪费资源,也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面对这些挑战,各方正在积极探索破局之道。
岳玉轩:“希望政府能够整合货源、快递、服务商等资源,形成一站式服务平台,让‘村播’团队拎包入驻。同时推动互联网营销师职业资格认证,提升行业专业化水平。”他还准备持续深耕“培训孵化”,通过完善培训体系,吸纳优秀学员成为讲师;同时加快供应链基地建设,探索“企业+村集体+农户”的合作模式。面对冬季产品空窗期,陈阳也在不断探索:组织村民挖苦菜、磨玉米面、做辣椒面……通过延伸产品种类,填补销售空白期。
记者手记:无论是岳玉轩这样的专业创业者,还是像刘强、陈勇、陈阳这样的“网红书记”,他们都是淄博乡村振兴路上不可或缺的力量。村书记们的勇于尝试,让数字技术真正在乡土间扎根生长;而专业团队的赋能助力,则让这份生长更具韧性和潜力。
“村播”之路才刚刚开始。它需要更多村书记,放下顾虑、拿起手机,带领村民探索增收新路径;也需要更多像青丘影业这样的专业力量,用技术、资源和市场经验,为乡村注入持续发展的动能。
当乡土的温度遇见专业的态度,当田间的真诚遇见市场的力量,“村播”这把火必将燃得更旺、照得更远。在这条新农路上,每一个勇于尝试的身影,都在为乡村振兴写下最生动的注脚。
来源:观淄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