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湖新语】厚道儒商:不只是地域标签,更是文化铸魂的商道标杆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3 11:14 1

摘要:提起“儒商”,有人会简单将其等同于“山东籍商人”的地域标签,或是觉得“儒家说教”与现代商业格格不入。但回溯历史长河,从子贡“结驷连骑、货殖有道”到瑞蚨祥“以义致利、诚信立业”,再到当代海尔“和合共赢”的全球实践,不难发现:儒商从来不是地理概念的划分,而是齐鲁文

提起“儒商”,有人会简单将其等同于“山东籍商人”的地域标签,或是觉得“儒家说教”与现代商业格格不入。但回溯历史长河,从子贡“结驷连骑、货殖有道”到瑞蚨祥“以义致利、诚信立业”,再到当代海尔“和合共赢”的全球实践,不难发现:儒商从来不是地理概念的划分,而是齐鲁文化浸润出的商业文明符号——它以儒家思想为根,以诚信为骨,以担当为魂,在千百年实践中诠释着“商亦有道”的深层内涵。

儒商的底色,是“孕于齐鲁”的文化基因。作为儒家文化发源地,山东的商业伦理天然带着“仁义礼智信”的烙印。儒商鼻祖子贡在山东肥城经商时,便秉持“见利思义、富而好礼”的原则,既靠智慧积累财富,更以财力资助孔子周游列国传播思想;“商圣”范蠡浮海至齐地后,以“质高货真、信而不渝”的谋略煮盐耕畜,富甲天下却散财济民,留下“富好行其德”的佳话。这种“儒魂商才”的特质穿越千年,成为山东商帮的文化密码:老济南的绸布庄坚守“尺足寸满、童叟无欺”,胶东的海鲜商户信奉“以诚待人、不欺生客”,鲁中菜农坚持“种良心菜、卖实在价”——这些看似朴素的规矩,实则是儒家“诚信为本”思想在市井商业中的鲜活落地。

儒商的本色,是“义利兼顾”的实干智慧。有人质疑“儒家重义轻利,做不成大生意”,但山东企业的实践早已给出答案。近代瑞蚨祥掌舵人孟洛川,在齐鲁大地上践行“以德为本、以义为先”,即便成本上涨也绝不偷工减料,让“瑞蚨祥绸缎”成为跨世纪的金字招牌;当代潍柴集团在技术攻坚中坚守“不义之财不取”,拒绝抄袭模仿,靠自主创新打破国外垄断,既赢得市场份额,更守住行业尊严。儒商算的从不是“短期暴利账”,而是“长远人心账”:疫情期间,山东商超企业宁愿自己承担亏损,也坚决不哄抬物价;农企与农户签订“保价订单”,即便市场波动也足额收购——这种“义在利先”的选择,看似“吃亏”,实则攒下了最珍贵的信任资本,恰是儒家“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当代诠释。

儒商的亮色,是“与时俱进”的文化新生。有人觉得儒商守旧,但事实是他们始终在做“创造性转化”。儒商大会连续举办多年,以“厚道儒商向新而行”为主题,让传统商道与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碰撞出新火花;海尔带着“己欲立而立人”的儒家智慧,在全球推行“人单合一双赢”模式,将“和合共生”理念转化为现代企业管理体系;鲁商集团从传统百货转型为“健康生态服务商”,既延续“以人为本”的仁爱情怀,又契合新时代消费需求。这种创新不是对传统的背离,而是像孔德立教授所言,将儒家“平衡逐利与仁义”的智慧,转化为应对市场不确定性的压舱石——让儒商既能守住“老规矩”,又能踩准“新节奏”。

今天我们谈论儒商,谈的不是泛黄的历史典故,而是鲜活的商业实践:是老字号柜台上“一言九鼎”的承诺,是新企业车间里“精益求精”的坚守,是企业家办公室里“达济天下”的担当。这份源于齐鲁大地的商道精神,早已超越地域边界,成为中国商业文明的重要底色。

当越来越多企业读懂儒商“诚信为基、义利兼顾、和合共赢”的密码,就会明白:真正的商业成功,从来不是弱肉强食的丛林博弈,而是文化铸魂后的长久修行——这正是儒商留给当代商业最珍贵的启示。

来源:滨州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