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双十一预售战正酣时,“李佳琦一夜赔 20 亿” 的消息突然刷屏,10 月 22 日他终于在直播中正面回应,连用两个 “假的” 否认传言,还无奈调侃 “黑我的人能不能换个方式”。这场荒诞谣言的发酵与澄清,撕开了直播带货行业的舆论乱象与深层矛盾。
双十一预售战正酣时,“李佳琦一夜赔 20 亿” 的消息突然刷屏,10 月 22 日他终于在直播中正面回应,连用两个 “假的” 否认传言,还无奈调侃 “黑我的人能不能换个方式”。这场荒诞谣言的发酵与澄清,撕开了直播带货行业的舆论乱象与深层矛盾。
谣言源头是预售价格争议:有消费者发现部分商品预售实付价高于现货,比如某面膜预售 308 元、现货仅 291 元,由此衍生 “一晚退货 8 亿”“亏损超 20 亿” 的说法。但这些数据毫无实据,甚至衍生出 “资金链断裂”“品牌撤资” 等次生谣言,最初由匿名营销号以 “内部爆料” 散播,靠耸动标题快速扩散,精准踩中双十一节点,一度冲击商家合作信心。
背后是直播行业的多重困境:一是预售机制的信任危机,复杂的定金、满减规则让消费者陷入 “数学题困境”,优惠不及预期引发不满;二是头部主播的舆论压力,李佳琦作为顶流,从 “不粘锅翻车” 到 “79 元眉笔” 事件,始终处于争议中心,任何小问题都可能被放大;三是平台竞争暗流,今年京东、抖音主打 “现货直降”,与淘宝预售模式对垒,市场争夺可能催生针对性舆论战。
面对谣言,李佳琦除直播澄清外,团队还通过媒体补充说明,美腕公司也靠严格选品和数据保密降低风险。监管层也已行动,杭州余杭区网信办对失职平台予以警告。这场风波虽会平息,但也给行业提了醒:直播带货不能只靠流量,需重建预售信任、规范舆论生态,消费者也需理性甄别信息。毕竟在流量退潮后,只有诚信经营才能留住用户。
来源:视界快看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