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偏头痛。公元前3000年起,在古埃及医学中,偏头痛已被清楚描述"。公元前460-370年,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首次科学记录偏头痛患者的临床观察,并描述类似“先兆”的症状右眼看到光斑,随后头部剧烈疼痛等。《三国志·华佗传》记载曹操的头痛特征—长期反复发作、心乱目
偏头痛困扰了人类数千年,影响全球10亿多人,历史上有很多名人,很可能患有
偏头痛。公元前3000年起,在古埃及医学中,偏头痛已被清楚描述"。公元前460-370年,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首次科学记录偏头痛患者的临床观察,并描述类似“先兆”的症状右眼看到光斑,随后头部剧烈疼痛等。《三国志·华佗传》记载曹操的头痛特征—长期反复发作、心乱目眩,他的头痛可能是偏头痛。随着科学的进步,我们在逐渐接近偏头痛的“答案”,科学家发现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疼痛信号传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偏头痛发作时,体液中CGRP升高;此外,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多肽-38、血管活性肠肽和P物质等与偏头痛的关系也在逐渐揭晓。这些关键物质的发现,有利于研发创新靶向治疗手段,为偏头痛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01
偏头痛临床分期
通常前躯期 出现在头痛发作前的几小时到两天内。常见症状包括颈部僵硬、疲乏、注意力下降、思睡、焦虑、抑郁、易怒、对光敏感、流泪、频繁打哈欠、尿频、恶心和腹泻等。需注意的是,部分患者可能因某一前驱症状被误诊为其它系统疾病(如因颈部僵硬感而诊断为颈椎病),从而辗转至非神经科就诊。
先兆期 这是有先兆偏头痛患者特有的阶段,通常出现在头痛发作前数分钟到一小时内。需注意,尽管前驱期和先兆期的症状都可能发生在头痛前,但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驱症状可以出现在所有类型偏头痛患者中,而先兆症状仅出现于有先兆偏头痛的患者。
头痛期 成人偏头痛通常持续4至72小时,以单侧、中重度搏动性头痛为显著特征。头痛在日常活动中可能会加重,许多患者因此选择休息。在此期间,超过60%的患者会感到恶心、呕吐,并对光和声音变得敏感。
恢复期 指头痛消失之后到身体和精神状态完全恢复的这段时间,通常持续超过12小时。常见症状包括持续的疲乏、嗜睡、注意力不集中、对光敏感、易怒和恶心等。
02
需警惕的头痛症状
1.突然出现的剧烈头痛。
2.首次出现的头痛,或这次的头痛与以往明显不同。
3.持续不缓解或越来越严重的头痛。
4.头痛同时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意识障碍、一侧身体力或麻木、言语不清、视物模糊或失去平衡能力等。
5.头痛与体位或姿势变化有关(如躺下或起身时加重)。
6.咳嗽、打喷嚏或用力排便等增加腹压的动作引发的头痛。
7.头部外伤后出现的头痛。
8.伴随发热的头痛。
9.妊娠期或产后出现的头痛。
03
哪些因素可能诱发偏头痛发作
偏头痛的诱因非常多,而且因人而异。同样的因素对不同人可能产生不同影响,有些人对多个诱因同时敏感。常见的诱因包括睡眠异常(如睡眠不足或过多)、劳累、月经周期变化、情绪波动和心理压力。此外,环境因素对偏头痛的影响也很显著,如天气变化(包括高温、寒冷、潮湿、气压变化)、噪音、强光、闪光、刺激性气味以及高海拔环境。某些药物也可能引发偏头痛样头痛,如硝酸甘油、西洛他唑等血管活性药物。
在饮食方面,一些特定食物和成分可能引发偏头痛。例如柑橘类水果、味精、高脂肪食物、冰淇淋、酒精(特别是红酒),咖啡因戒断也可诱发偏头痛。同时,含有酪胺(成熟奶酪、腌制品、熏制品、发酵食品)、亚硝酸盐和亚硫酸盐(制品、熏制品、泡菜、发色剂和防腐剂)和苯乙胺(奶酪、巧克力)和组胺(酸奶、治菜)的食品也可能成为诱因。此外,长时间禁食或漏餐也可能诱发偏头痛。
综上,建议养成记录头痛日记的习惯,详细记录每次发作前后的作息、环境变化、饮食及惰绪状态,以便精准识别并规避偏头痛诱发因素。
04
偏头痛可以治愈吗
目前,偏头痛尚不能完全治愈,但通过积极的非药物、药物干预可以显著减少发作频率,减轻头痛的严重程度,从而使偏头痛的影响降到最低。值得欣慰的是,如果管理得当,偏头痛的症状可以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缓解。国外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偏头痛的患病率在青春期开始显著上升,并在生育年龄的女性中达到最高水平。通常,40岁左右是偏头痛的活跃高峰期,而在50岁以后,多数患者的症状会逐渐好转,老年人群中患偏头痛的情况较为少见。但这一自然缓解趋势并不意味着可以消极对待-若管理不当(忽视生活方式调整、长期过度使用镇痛药或未规范进行预防性治疗),可能导致偏头痛症状加重或慢性化,使病程发展背离年龄增长(50岁后)伴随的缓解趋势,持续影响生活。建议头痛病人及时就医,给予个体化治疗方案。
05
为什么需要记录头痛日记
记录头痛日记是管理偏头痛的重要方法。通过日记,患者可以记录头痛的频率、持续时间、严重程度、伴随症状,还可以记录发作前的饮食、活动、睡眠情况以及情绪变化等。这样,患者有机会识别可能的诱发因素,比如特定的食物、各种压力或环境变化。日记还能帮助评估现有治疗的效果,为医生提供具体信息,以便优化治疗计划。坚持日记记录有助于增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使其在治疗中更加积极主动。通过这样的系统记录,患者不仅能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状况,还能为医生提供更有力的诊断和治疗依据。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脑功能障碍性疾病,可能会给你的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带来不小的困扰。作为医生,我们与你在诊室里相处的时间很短暂,而你大部分时间是在医院外度过的。因此,了解自己的疾病并掌握日常管理方法,才是应对偏头痛最实用的武器。虽然目前偏头痛还不能完全治愈,但通过科学认知和积极行动,你完全可以更好地控制它,不再让头痛主导你的生活。现在,让我们翻开这一页,一起重新掌握生活的主动权!
市二院专家介绍
许树兰
神经内科二病区主任
主任医师
医学硕士,新乡医学院临床学院兼职教授,河南省康复医学会脑血管病康复分会常务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眩晕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神经电生理委员会委员,新乡市残疾人鉴定专家,新乡市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委员。新乡市医学会神经专业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内科会员。从事临床及教学工作近30年,曾多次在全国以神经专业最著名北京宣武医院进修学习深造。对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溶栓、以及脑血管病介入检查及治疗、恢复期康复治疗。神经疾病危、重症抢救、癫痫持续状态、帕金森病、痴呆、各类颅内感染及神经科疑难杂症积累了一定临床经验。发表本专业国家级论文20余篇,并有三部专著《新编临床内科诊疗学》、《神经康复科常见病诊疗方法图解》《头晕、眩晕300问》,多次参加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
市二院专家介绍
王辉慧
神经内科二病区 副主任医师
毕业于新乡医学院,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中共党员。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专业技术知识全面,擅长脑梗死、脑神经病、血管性认知障碍、睡眠障碍、痴呆、失眠症、神经系统感染、帕金森病、癫痫、血管疾病后焦虑抑郁状态治疗,以及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关于脑卒中病人急性期,恢复期对糖尿病血糖管理进行个体化治疗,应用胰岛素注射液及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以及多靶点药物联合治疗。发表中文论著3篇。
来源:炳男谈谈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