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89元!女子在直播间竟买回自己以前捐出的衣服,一颗纽扣让全网震怒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2 19:41 1

摘要:近日,四川成都的黄女士在浏览某网络直播间时,意外发现了一件正在售卖的衣物,与自己当初捐赠的那件白色蕾丝款极为相似。出于好奇与求证的心理,她支付了88.89元,将这件衣服买了回来。

近日,成都一女子在直播间买了一件衣服,凭专属纽扣认出这件88.89元的“孤品”,竟是自己以前捐赠的衣物,这一幕刺痛了无数人的心。

近日,四川成都的黄女士在浏览某网络直播间时,意外发现了一件正在售卖的衣物,与自己当初捐赠的那件白色蕾丝款极为相似。出于好奇与求证的心理,她支付了88.89元,将这件衣服买了回来。

当包裹到手,黄女士仔细查看时,内心充满了震惊与难以置信——在衣服的袖口,她清晰地看到了那颗由妈妈亲手缝上的、独一无二的普通黄色塑料纽扣!无论是纽扣的样式、缝线的针脚,还是它所处的位置,都与她的记忆完全吻合。

至此,黄女士确信无疑:这件她花费88.89元从直播间购回的“新”衣服,正是自己当初无偿捐赠出去的那一件!

原来,不久前,黄女士整理衣物时,决定将一件几乎没穿的白色蕾丝款式的衣物捐出去。她特意托朋友将衣物送到一家店铺进行了捐赠。

这件衣服有个瑕疵,就是有一颗水晶扣缺失了,另一颗袖扣也存在问题,扣不上。当时,黄女士妈妈发现后,出于关心,便在家中找到一颗普通的纽扣,亲手缝了上去。

没想到,不到一年的时间,自己捐出去的衣服又被自己买了回来!

直播间的客服还说这是正规渠道采购,保证正品,可这明明就是自己捐赠的呀。

“看到直播时就觉得眼熟,收到货一翻袖子,那颗熟悉的替补纽扣就在眼前。”黄女士回忆,当初是通过朋友将衣物捐赠给某个公益项目,本以为会送到贫困山区,没想到会出现在带货直播间。

事件曝光后,涉事直播间已下架该商品。平台方回应称已启动调查,如查实违规将严肃处理。多地公益组织也发文呼吁完善捐赠物资追溯机制,确保爱心不被辜负。

黄女士的遭遇并非孤例。

2016年,长沙一位73岁的辛奶奶在服装展销会上花10元买了一条裤子,惊讶地发现这竟是自己去年捐赠的爱心物资。

当时负责回收衣物的“衣旧情深环保促进中心”曾经对辛奶奶保证,回收的旧衣物经过分拣筛选,符合要求的将捐献,不符合的则会加工处理,坚称“回收的衣物不会流向市场”。

前段时间,辽宁的刘女士在直播间购买了号称是“尾货孤品”的连衣裙和裤子,收到货后发现不仅衣服破旧,兜里还装着东西。

业内人士透露,旧衣回收行业光鲜外表下已经形成了一条灰色产业链——

遍布小区、标榜“公益”的回收箱,成了这条链条的起点。无良回收商以极低的价格(0.5-2元/斤)将这些承载着人们善意的衣物收走,公益的外衣在此刻被剥下,露出了商业牟利的本质。

衣物被运往广州、河南等地的分拣厂。在这里,品相良好的衣物被挑选出来,经过简单的消毒、熨烫,便被贴上“外贸孤品”、“古着 Vintage”等看似时髦的标签,完成了从“捐赠品”到“商品”的身份转变。然而,所谓的“消毒”往往只是走过场,卫生隐患被刻意隐瞒。

还有部分衣物则出口至非洲、东南亚,单件衬衫批发价5-10元。剩余50%以上旧衣被拆解为工业原料(如保温棉、拖把布),每吨利润2000-3000元。

就这样,品相好、成本仅几元的旧衣,被搬上直播间。主播们利用“限量秒杀”、“独家尾货”等话术,精心营造消费冲动,将价格炒至数十甚至数百元。

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为这份被包装过的“虚假情怀”买单,而商家则赚得盆满钵满。央视早就曝光过,旧衣回收厂和直播间是直接供货的,商家“论吨收、按件卖”,利润能超10倍。

一位曾做过“旧衣回收箱”生意的知情人士称,这一生意可谓“一本万利”,第一年投入20万元购买旧衣回收箱、走关系,“每年轻轻松松赚五六十万”,如果将旧衣按照新旧挑拣后出售,利润更高。

想想就气人,我们怀着善意捐出去的衣服,本想着能帮助有需要的人,结果却被商家当成了赚钱的工具,还在直播间当成“孤品”卖。

这就好比你精心准备了一份礼物送给穷人,结果半道被人截胡,还拿出去卖钱,而且还卖给了你!这不是把咱们的爱心当韭菜割吗?

以后咱捐衣服,是不是还得留个标记,不然哪天在直播间又和自己的旧衣服“重逢”,还得给它付个“赎金”,那可就太冤了。

乱象的根子在监管缺位。

很多回收箱没标注运营主体和资质,在网络购物平台上,不需要提供任何公开募捐资格证明,400多元就可以定制一台旧衣回收箱,箱体上的文字可以随意印,有商家甚至建议印上“慈善总会”来吸引市民捐赠。

衣物的去向没有多少人知晓,而《旧货流通管理办法》里“旧衣必须严格消毒”的规定,在利益面前成了摆设。

其实破解不难,正规渠道早有范本,红十字会这类机构会公示物资去向,用区块链技术也能实现全流程追溯。

说到底,黄女士袖口的纽扣,不仅是衣服的凭证,更是对公益诚信的叩问。别让小区里的回收箱变成“敛财箱”,别让直播间的吆喝凉了众人的心。只有把旧衣流向晒在阳光下,让违规者付出代价,善意才能真正温暖该暖的人。

来源:特别读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