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万万没想到,曾因ZEALER辉煌一时的王自如,如今会因3383万债务被限制高消费,出差只能挤绿皮火车。这场风波源于昔日的股权纠纷与对赌协议,他自称总负债约1亿,为此变卖房产、车辆,甚至将“还钱”列为创业第一目标。2024年离开格力后,他火速转型AI领域,以“王
万万没想到,曾因ZEALER辉煌一时的王自如,如今会因3383万债务被限制高消费,出差只能挤绿皮火车。这场风波源于昔日的股权纠纷与对赌协议,他自称总负债约1亿,为此变卖房产、车辆,甚至将“还钱”列为创业第一目标。2024年离开格力后,他火速转型AI领域,以“王自如AI”之名复出,直言选择赛道因“来钱快”,近期更加入AR公司雷鸟创新,试图在空间计算赛道翻身。
王自如的“绿皮火车之旅”,表面是限高令下的无奈,内里却是创业者跌宕命运的缩影!有人嘲讽他“赌性太强”“蹭风口”,但我觉得,这种“运动中找转机”的韧性,恰恰是当下创业圈最真实的生存哲学。
还债的务实值得尊重:比起某些“躺平”或跑路的创业者,他变卖资产、用薪资和AI创业并行还债,至少展现了责任担当。董明珠公开力挺其“敬业”,或许正是因为这种不回避困境的勇气。
AI转型是冒险还是明智? 他避开技术研发高门槛,主打内容与产业服务,看似功利,实则是在债务重压下“先活下去”的理性选择。罗永浩曾靠直播还债,王自如的AI路径同样是在资本博弈后寻找新出口。
社会需要给“失败者”容错空间:从测评标杆到负债创业者,他的经历折射出对赌协议、舆论反噬等创业风险。一个健康的社会,不该只赞美成功,更应包容那些在谷底挣扎重启的人。
王自如的绿皮火车,载着债务重压,也载着重启的决心。他的AI创业能否成为“版本刷新”的关键,尚待时间检验,但这场现实版“求生记”已足够让人思考:创业路上,成与败从来不是终点,敢在废墟上重建,才是真正的英雄主义。
你怎么看王自如的转型?是绝地反击还是无奈挣扎?
来源:城市蝴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