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期 | 拆解上市公司:江波龙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05 22:32 1

摘要:江波龙全称叫做深圳市江波龙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注册地在广东省深圳市,股票2022年在深交所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是蔡华波,实际控制人是蔡华波和蔡丽江,组织形式属于大型民企,审计机构是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

江波龙全称叫做深圳市江波龙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注册地在广东省深圳市,股票2022年在深交所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是蔡华波,实际控制人是蔡华波和蔡丽江,组织形式属于大型民企,审计机构是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

申万一级行业:电子(467家)

申万二级行业:半导体(163家)

申万三级行业:数字芯片设计(48家)

江波龙主要涉及到的概念有AIPC,AI手机,AI眼镜,信创,国产芯片,存储芯片,小米汽车,机器人概念。

江波龙的核心生意可以一句话说透:把国外晶圆厂的标准颗粒买进来,自己做主控、固件和封装,贴上自家品牌再卖出去,赚的是中间加工加品牌的差价。它不造晶圆,也没有晶圆厂的定价权,三星、美光、SK海力士的报价涨一块,它的成本就涨一块,议价空间几乎为零。

江波龙最重要的产品是嵌入式存储,你可以把它理解为焊死在板子上的“硬盘”,这块业务占总营收48%,2024年卖了84亿元。生产过程很简单:从三星、美光、SK海力士那里买NAND晶圆,自己设计个小主控芯片,写套固件,再把晶圆和主控一起封成eMMC或UFS颗粒,最后卖给手机厂、车厂和做车载模组的客户。

第二大产品是固态硬盘,占营收24%,2024年卖了41亿元。材料还是那几家原厂晶圆,只是容量更大,主控换成自己或第三方的高端方案,封成2.5寸或M.2条子,卖给PC品牌、服务器集成商和云数据中心。企业级eSSD已经“规模出货”,2024年收入9.22亿元,同比增666%,但绝对体量仍小于消费级;消费级走量大,毛利低,靠走量摊平晶圆采购价。

第三大是移动存储,占18%,2024年卖了32亿元。原料同样是外购晶圆,做成SD卡、U盘、移动硬盘,贴上雷克沙商标,通过亚马逊、BestBuy和国内电商卖给个人用户,很多朋友应该都买过雷克沙的产品。这是公司毛利率最高的一块,2024年29.5%,比前两块高出约10个百分点,但规模受限,打不过三星和金士顿的线下渠道。

内存条排第四,占9%,2024年卖了15亿元。DRAM晶圆从三星、SK海力士采购,自己不做颗粒,只做模组设计,把颗粒焊在PCB上,套个马甲,做成DDR4/DDR5内存条,卖给游戏玩家、整机厂和服务器客户。

总结来说,公司四大业务原料全是外购晶圆,核心工序就是“主控+固件+封测+贴牌”,然后按不同形态卖给B端或C端。谁掌握晶圆,谁就掌握它的成本;它自己掌握的是库存节奏和品牌渠道,行情来了赚差价,行情掉头就亏库存。

江波龙卡在半导体存储产业链的中游,上游是三星、美光、SK海力士、铠侠这几家掌握晶圆厂的巨头,下游是手机、汽车、服务器、渠道零售等分散客户。它干的活说穿了就是“买晶圆、做封装、贴牌子”,既不做最前端的晶圆制造,也不做最末端的系统整机,位置类似“高级中间商”。

议价能力分两段看:对上游,晶圆端高度集中——TrendForce 2023年底数据显示,三星、SK海力士、美光、铠侠、西部数据五家合计占全球NAND份额约97%,价格、配额、交期都是原厂说了算。江波龙年采购额上百亿人民币,虽可通过长期供货协议锁定份额,但真正砍价空间很小;一旦晶圆涨价,成本立刻抬升,还不能全部转嫁给客户,毛利率随行情上下波动。

对下游,它靠“一站式交付+品牌+定制化”拿话语权。企业级客户要的是稳定供货和快速认证,江波龙能提供自研主控、固件、封测、认证资料全套包,省掉客户自己折腾的时间,因此互联网、运营商、金融客户愿意签年框,锁量锁价。消费端雷克沙在欧美零售渠道有二十多年认知度,2TB microSD、CFexpress这类高端卡能卖出溢价,

横向比,它规模做到全球独立存储器第二,可技术门槛不在自己手里,虽然主控芯片是自研,但架构是ARM公版,固件算法各家都能写。封装测试自己有一部分产能,可同级别的代工厂一大把,随时能被替代。结论就是:上游被晶圆厂掐脖子,下游被大客户压价,中间环节没有不可替代的技术,议价能力整体偏弱,赚的是资金效率和库存博弈,不是产业链话语权。

竞争对手

竞争对手方面,第一档是全球老大金士顿。金士顿渠道深到全球任何一个电脑城,内存条和U盘出货量遥遥领先,采购规模显著大于江波龙,晶圆成本也更低,品牌溢价还高;雷克沙在零售端只能跟在后面吃灰。

第二档是台湾双雄威刚和群联。威刚的XPG、ADATA牌子在电商和DIY市场能见度极高,价格杀得狠——内存模组市占约4.5%、渠道SSD约9%,稳居前三;群联自己做主控芯片,技术深度比江波龙深,UFS和PCIe主控既卖给模组厂也自己做盘,江波龙部分订单还得用群联的芯,等于对手既卖铲子又卖铲子挖出来的金子。

第三档是内地同行佰维存储和朗科。佰维体量小一点,但封测产线同样自建,车规级客户与江波龙重叠;朗科早年靠U盘专利获利,专利2019年已到期,现在转向企业级SSD和渠道市场,移动存储价格战一开,江波龙就得跟着降价。

再往上看,晶圆厂自己也做品牌:三星、美光、铠侠都面向消费者卖盘,新品上市时优先保障自家旗舰,模组厂需提前签长期协议锁定配额,产品节奏通常落后原厂1–2季度,更新迭代永远快半拍。

财务情况

2024年江波龙营收175亿元,同比大增72%,核心得益于行业环境改善与业务结构优化——AI服务器带动高性能存储需求激增,消费电子温和复苏,叠加企业级存储、海外子公司及雷克沙品牌业务放量。净利润方面,全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亿元,同比扭亏且增幅160%,扣非后净利润1.7亿元,增长119%。不过经营现金流仍为净流出,金额-11.9亿元,虽较2023年大幅改善,但存货规模扩大、应收款项回收滞后及境外采购提前支付,导致资金占用较多,尚未实现正向流入。

再看盈利能力,2024年公司综合毛利率19%,同比提升了将近11个百分点,处于国内模组厂中等水平;据多家券商研报,国际一线龙头金士顿、群联的毛利率普遍位于25%–30%,公司仍存追赶空间。

净利率方面,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率2.9%,扣非后仅0.95%,非经常性损益占净利润比重较高,且费用率对利润形成一定侵蚀,主业盈利效率待提升。扣非后净资产收益率也低于国际一线同行平均水平。

偿债能力方面,短期层面,公司2024年末流动比率1.62、速动比率0.53,较2023年略有改善,但现金比率0.12,低于一般认为的0.2以上安全区间,经营现金流净流出导致货币资金依赖外部筹资,短期流动性对融资依赖度高。长期层面,资产负债率59%,处于行业中等水平;利息保障倍数2倍多,低于一般认为的3倍以上安全标准。

2025年半年报业绩

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2亿元,创下上市以来同期最高水平,较上年同期增长1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00多万元。在现金流方面,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7亿元,表现为净流出状态。整体来看,公司营收保持稳健增长,但净利润规模相对有限,且经营活动现金流面临一定压力。

行业情况

先想象一条流水线:最上游是三星、美光、长江存储,他们把硅片做成闪存晶圆,像刚切好的生鱼片,还不能直接吃;中游就是我们要聊的这群公司,他们买来晶圆,配上自己设计的小CPU——主控芯片,再写进固件,封装测试,最后贴上商标,变成手机里的eMMC、电脑里的SSD、汽车里的黑盒子。

过去两年,这行差点把锅烧糊。2023年消费电子低迷,CFM闪存市场数据显示NAND综合价格指数跌去六成左右;主要原厂普遍下调产能利用率,部分厂商晶圆投片减少一成至两成,库存高企,模组厂毛利率被挤到个位数。但从2024下半年开始,剧情反转:AI服务器需要大容量企业级SSD,车载智能座舱和手机AI功能升级,又同步拉动嵌入式存储订单,合约价连涨四季,现货市场2025年二季度止跌回稳。WSTS统计显示,2024年全球半导体存储市场规模同比增幅接近六成,是整个半导体里反弹最快的细分;中国大陆与香港合计市场约600亿美元,2025年预计冲到658亿,年复合增速高于全球平均,原因无外乎国产终端品牌多、换机周期短,加上政策端愿意给国产供应链机会。

技术端也在换挡。消费级SSD正从PCIe 4.0奔向5.0,企业级产品率先量产,速度翻倍。TrendForce预测企业级QLC SSD有望在2027年前后每GB成本首次低于机械硬盘,消费级仍略高,传统硬盘在笔记本和数据中心里的份额会被进一步蚕食。主控芯片是另一个看点:台系厂商仍占六成市场,但大陆团队已能量产PCIe 4.0主控,成本比海外低一成左右,国产晶圆加国产主控的组合让模组厂有了更多议价空间。AI带来的新需求也不可忽视——服务器需要CXL接口的内存扩展卡,端侧设备要求小体积、高带宽、低功耗,ePOP、UFS 4.1订单2025年起明显起量,给擅长小封装和定制固件的厂商带来额外增量。

这行业竞争格局并不复杂,上游晶圆被美韩日五大厂攥在手里,长江存储在努力扩产;中游主控芯片仍是台系领跑,大陆公司追赶;下游品牌端金士顿稳居全球第一,大陆厂商数量多、规模小,靠成本、速度和本地服务抢客户,行业集中度低,价格战此起彼伏。对投资者而言,最大的诱惑是周期弹性——历史经验显示存储价格每三年一轮回,涨50%后也可能跌30%,踩准节奏就能享受毛利率快速扩张;最大的风险也来自周期:库存只有四到六个月保质期,一旦需求突然冷却,高价晶圆瞬间变成减值准备,再加上外部贸易环境、技术迭代踩空,都会让盈利迅速变脸。

一些机构预测,这条赛道正处在“周期底部已过、AI新需求又来”的双击阶段,2025至2027年量价有望持续回升;同时国产晶圆良率提升、主控芯片自给率提高,又给模组厂带来额外降本空间。

江波龙成立于1999年,总部在深圳。这家公司最早是做存储产品的分销和代理起家的,当时主要是帮一些国外的大厂商把闪存芯片、存储产品引进到国内,再分销给下游客户。简单说就是做“二传手”的角色。随着国内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公司在2000年代中期开始逐步转型,尝试自己设计和研发存储产品,而不再只是做代理。

真正的转折点出现在2008年前后,公司决定建立自己的研发体系,开始针对闪存和固态硬盘进行控制芯片和产品设计。控制芯片的作用很关键,相当于是“大脑”,负责管理闪存颗粒的数据读写、纠错和寿命优化。那时候,国内能做这块的公司很少,江波龙算是比较早下场的。

2017年,公司通过收购获得了原本属于美光的全球消费级存储品牌雷克沙的所有权。这是一个比较大的节点,意味着公司不仅仅是做幕后供货商,还走向了拥有全球知名品牌的道路。雷克沙品牌的产品包括存储卡、固态硬盘、U盘等,主要面向个人消费者和影像类市场。

2012年到2015年之间,公司在技术上逐步推进,形成了自主研发控制芯片和针对消费级与工业级市场推出定制化存储解决方案的能力。比如工业级存储,主要应用在通信设备、工控机、车载系统这些场景,要求可靠性高、抗环境干扰。消费级则是我们常见的固态硬盘、存储卡等。公司这一阶段的核心目标是从“卖货”逐步变成“有技术、有产品”。

2017年收购雷克沙是公司对外影响最大的一步,但在业务层面,江波龙的主要收入还是来自ODM模式。ODM就是原始设计制造,客户提出需求,公司负责设计和生产,然后贴上客户的牌子销售。这种模式在消费电子行业很常见。江波龙靠这种模式积累了稳定的大客户,比如一些PC厂商、存储品牌商等。

2018年以后,公司加大了在企业级存储上的研发投入。企业级存储主要是指用在数据中心、服务器上的固态硬盘,跟个人用的SSD不同,它需要在高强度工作负荷下保持稳定和高速。进入这个领域,意味着公司要在可靠性、固件优化和质量控制上达到更高水平。

2022年,公司成功在创业板挂牌上市,这是公司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重大节点。

从公司发展逻辑来看,江波龙基本上走了三步:第一阶段是分销代理,靠渠道起家;第二阶段是转向自主研发和ODM,逐步形成自己的技术体系;第三阶段是通过品牌收购和产品多元化,提升国际影响力,并进入企业级市场。

每天拆解一家上市公司,我们下期见。

来源:深空投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