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7票对2票,金钟评审把奖杯直接塞进小S手里,理由只有一句:她把姐姐骨灰戴在身上,就能让节目升温。
“7票对2票,金钟评审把奖杯直接塞进小S手里,理由只有一句:她把姐姐骨灰戴在身上,就能让节目升温。
”
这句话在后台一出口,记者群先愣了三秒,随后快门声像暴雨一样炸开。
评审主席王伟忠没再多解释,因为数字已经说得很白:第二轮投票,压倒性差距,关键不是口才,不是游戏环节,是“她把丧姊之痛转成节目温度”。
温度怎么量?
评审手里没温度计,他们只看一个指标——观众哭完有没有继续转台。4.11 的收视峰值停在“彩蛋版”悼念桥段,广告部当场收到三家饮料商追加的口播订单,电视台老板笑得比得奖人还开心。
小S在台上哽咽,镜头扫到台下,连对手张菲都红了眼,这就是评审要的“温度”。
温度一高,麻烦也跟着发烫。
NCC 的信函隔天早上九点就送到制作公司,白纸黑字要求一周内说明“是否过度煽情”。
条文写得很细,第26条“妨害风化或过度煽情”像一把软刀子,不砍人,先让你自己解释血是怎么流的。
制作公司得把脚本、分镜、嘉宾签名同意书全交出去,还得附上“事前心理评估”。
评估怎么做?
电视台内部透露,他们剪了两版,一版保留小S哭到蹲下的镜头,一版把哭点切成三秒快闪,最后播的是完整哭点版,因为广告部押宝“哭久一点,收视高一点”。
现在他们得把这份押宝写成三百字报告,证明哭到四点一一不是煽情,是“公共情感疗愈”。
能过关吗?
NCC 去年对另一档综艺开罚三十万,理由只是嘉宾讲了个黄色笑话,尺度一比,小S的骨灰桥段更险。
骨灰不只出现在镜头里,还进了皮肤。
纹身师范晓萱在 IG 晒出“媛”字手稿,长二点五厘米,墨水掺了火化后的极细骨灰。
画面一出,网友截图疯传,有人喊浪漫,有人喊变态。
台北市卫生局动作更快,下午就发新闻稿:医疗废弃物不得混入化妆品或刺青颜料,违者最高罚十五万。
条文很冷,执行却模糊,因为骨灰算不算医疗废弃物,全看火化场怎么开证明。
火化场说骨灰已交给家属,就是一般废弃物;卫生局说一旦掺进商业行为,就得按医疗流程走。
小S没回应,她只要回纹身师一句“我要姐姐陪我”,法律风险全留给工作室。
工作室现在把预约名单全停,先等罚单落地。
十五万对艺人只是零头,但条文一旦收紧,全台北的“纪念纹身”生意都得关门。
项链更贵,黑玛瑙夹骨灰,一点八万英镑,英国设计师接单后加急空运。
价格曝光后,珠宝同行跳出来算成本:黑玛瑙市价两百英镑,十八 K 金框三百英镑,骨灰重量不到零点一克,算不出钱,真正贵的是“故事”。
设计师放话同款不再做,意思是“限量故事”只能一次。
小S把项链戴进摄影棚,镜头特写三秒,品牌曝光值至少五十万台币,换算下来她倒赚。
观众买单吗?
厂商先买单,因为当晚关键词“黑玛瑙骨灰项链”冲上购物网站热搜,同款假货三天后出货,标价两千九台币,还附送“假骨灰”小瓶。
真假谁管得了?
设计师远在英国,台湾消保官只能抓网购标题“误导”,抓不到小S身上。
S 妈的手写声明选在正午贴出,字迹抖,但意思清楚:她不会倒,还要替女儿把钱花在最需要的地方。
第一句“我会努力吃饭睡觉”像小学生日记,却最戳人,因为老人最怕的就是自己先垮。
接着她宣布“熙媛奖学金”一百万,六名弱势少女,一人一年不到十七万,刚好付公立大学学费加住宿。
数字不大,却精准对准“少女教育”,和大S生前常捐的“女童筹募”同一轨道。
S 妈把悲伤转成长期捐款,比一次性洒钱更稳,也堵住“消费逝者”的嘴。
声明底下留言两极,一边喊“哭爆”,一边喊“才一百万,小S一场商演就两百万”。
S 妈没回,她只要申请窗口一开,第一波简历塞爆服务器,故事就继续转下去。
蔡康永出来接棒,十一月、十二月代班六集,主题叫“给熙娣的空白时间”。
空白不是空播,是让小S飞去日本、美国短期游学,节目不停,广告不断。
蔡康永把《康熙》题库搬回来,第一集就排了林志玲加黄渤,旧梗新炒,收视稳拿。
对小S来说,出门两周等于把“疗伤”包装成“进修”,观众看见她背书包,忘了她戴骨灰。
对电视台来说,主持人请假不扣薪,还能打“疗愈”牌,广告价照收。
蔡康永也划算,六集酬劳传出一集二十万,外加新书宣传时段,三赢。
唯一输家是替补主持人,原本想趁空档上位,现在只能继续坐冷板凳。
医生端出“情感性模仿”说法,解释小S脸型变圆、眼线下垂,不是整形,是潜意识学姐姐。
三万人点赞,等于帮小S开了解剖报告:她没动刀,动的情绪。
情绪会改变肌肉走向,长期皱眉,嘴角自然下垂;长期学一个人,连呼吸节奏都会同步。
医生没说的是,这种模仿如果持续超过一年,可能得做心理介入,否则容易掉进“身份混淆”。
小S现在靠工作填满二十四小时,一旦节目停棚,模仿停止,情绪落差会像断崖。
电视台不敢赌,所以排了游学、排了代班,把落差时间切成碎片,让她一路有镜头,一路有人喊“徐熙娣”,她才不会回头找“徐熙媛”。
整件事像一条生产链:评审给奖,NCC 开函,卫生局查墨水,设计师卖故事,S 妈办奖学金,蔡康永代班,医生解释脸圆。
每一个环节都踩到边界,却没人真正踩线。
收视冲高,广告到账,罚款就算来,也只是一点零头。
观众哭完骂完,下一集照样点开。
小S没赢没输,她只是把失去姐姐的空洞,转成一个又一个可以明码标价的商品。
商品卖出去,空洞还在,只是被数字盖住。
所以,到底谁在消费谁?
是小S把悲伤卖掉,还是我们把她的悲伤买下来,好让自己晚上有话题可聊?
下次她再戴新项链、再哭湿镜头,你要不要继续转台,还是直接关机?
来源:才高八斗露珠p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