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传统制造业以产品为中心,将生产交付作为其核心价值,然而,服务型制造则跳出了“单一产品提供者”的角色限制,转而以用户需求为导向,覆盖产品从设计、制造到售后全生命周期服务。
转自:中华工商时报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了《深入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8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服务型制造作为制造与服务深度融合的新型产业形态,不仅是技术变革的催化剂,更是提升制造业附加值、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路径。
为创造价值提供新途径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迭代升级和应用拓展,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深化,服务型制造已成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传统制造业以产品为中心,将生产交付作为其核心价值,然而,服务型制造则跳出了“单一产品提供者”的角色限制,转而以用户需求为导向,覆盖产品从设计、制造到售后全生命周期服务。
“服务型制造与传统制造业的本质区别在于价值创造模式。”浪潮数字企业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浪潮捷云(南京)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付长友说,传统制造业本质是“以产品为中心的生产交付”,服务型制造则是“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持续服务提供与价值共创”。
这就是意味着,传统设备制造商仅销售产品,而在服务型制造模式中,设备制造商还提供设备的运行监控、系统升级、以及维保等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实现“买结果而非产品”。这种模式不仅延长了产业链条,也极大地提升了制造企业的商业价值。
从“卖产品”到“卖方案”的转型,改变了商业模式,使资源配置更加高效,从而拓展制造业的发展边界。
解锁服务型制造转型“密码”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实施方案》提出发展目标:到2028年,服务型制造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完成20项标准制定,打造50个领军品牌,建设100个创新发展高地,服务型制造典型模式广泛普及、新模式不断涌现,产业生态持续优化,重点领域生产性服务业保持快速发展,制造与服务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融合发展格局进一步完善,有力促进制造业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新空间、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为建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服务型制造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这既是路线图,也是施工蓝图,清晰地展示服务型制造未来的发展方向。
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中国在传统制造领域虽然已占据重要地位,但在高附加值的服务型制造领域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为实现服务型制造的目标,《实施方案》提出七大任务,从技术攻关到生态建设,为服务型制造发展提供科学指引。
然而,这些任务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定的挑战。
“目前服务型制造发展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关键共性技术与模式创新的协同突破不足、标准体系尚未完善,以及支撑转型的人才、公共服务、产融合作等要素保障存在短板。”付长友介绍。
在“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方面,工业软件技术亟待突破,尤其是仿真技术、算法模型在复杂工程设计和高精度模拟中的问题依然突出。国产工业软件在与国际高端制造的匹配中仍存不足。
许多制造企业在进行精密设计和复杂生产时,依赖进口的CAX软件。对此,浪潮数字企业携手达索系统联合推出浪潮海岳inSuite by DELMIAWorks面向制造企业的端到端一体化工业软件,深度融合CAX、PLM、MOM、QMS、ERP、供应链协同等核心功能,突破服务型制造转型中工业软件技术壁垒。
在“标准体系建设”也面临不小的阻力。制造业领域的标准更新滞后于技术发展,这不仅阻碍了企业通过标准化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也制约了行业整体标准化水平的提升。
探索制造与服务融合新路径
在《实施方案》中,三大专项行动成为服务型制造落地不可或缺的“抓手”。这些行动不仅面向企业,更立足于整个产业的发展需求。
三项专项行动分别是开展共享制造培育提升行动,推动建设共享制造平台、共享工厂,开放检验检测资源共享;开展服务型制造企业品牌提升行动,培育打造服务型制造龙头企业和领军品牌,加强品牌评价和宣传推广;开展融合应用场景创新示范行动,打造面向生产需求、消费需求,以及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融合应用场景,加强应用推广。
服务型制造成功转型既要依赖政策支持,也需要激发企业的内在动力。展望“十五五”时期,服务型制造在稳增长、扩内需等方面潜力巨大。
以分类指导企业转型为例,要强化企业转型动力。付长友建议,在探索中,针对不同规模企业制定差异化引导策略,引导龙头企业构建“硬件+软件+服务”模式,与上下游企业建立紧密协作关系,发挥产业链带动作用;支持中小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发展服务型制造,让不同规模企业都能在融合中找到自身定位与发展空间,进而主动投入服务型制造实践。
完善品牌发展与标准体系建设同样是应对现有挑战的重点。业内人士建议,支持企业打造具有特色的服务型制造品牌,建立品牌评价体系,提升品牌市场认可度与附加值;加快建设统一融合的服务型制造标准体系,让企业转型成果有标准可依、有品牌价值可享。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