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护肤产品卷入“苏丹红”风波,业内:品牌或不知情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1 23:40 1

摘要:老爸评测称多款知名护肤品检出被禁20年的“苏丹红”,疑指向同一复合原料组,波及国内外多品牌

老爸评测称多款知名护肤品检出被禁20年的“苏丹红”,疑指向同一复合原料组,波及国内外多品牌

双十一前脚刚迈入大促节奏,这事儿就砸了下来

10月19日,知名测评账号发布视频,点名在科颜氏、Farmacy、且初、听研等品牌的部分产品里检出“苏丹红”

这不是个新名字,它是一种具有基因毒性、潜在致癌风险的化学染料,早在2003年就被禁止用于食品和化妆品

消息一出,社交平台就炸了

更刺耳的是,质疑并非只落在某一个单品上,而是指向了“同一个上游原料组”

据视频披露,实验室在一款“肉色”护肤品里意外测到了苏丹红,顺藤摸瓜,疑似来源是一种由“鳢肠提取物、印度楝叶提取物、辣木籽油”构成的红色复合原料组

对这一原料的检测数据显示,苏丹红含量高达1170 ppm

这个数字摆那里,很难让人不倒吸一口凉气

讨论很快扩散成“名单”

有网友和第三方平台的数据截图在传播,涉及的产品包括科颜氏姜叶秋葵睡眠面膜、Farmacy苹果卸妆膏、且初无花果卸妆膏、听研胶原次抛精华、chillmore角鲨烷精华油、后拱辰享水沄眼部精华霜、NARS夜间修护霜、AHC防晒等

话说到这儿,必须补一句:这三种植物提取物本身并不含苏丹红

配方表里出现“鳢肠、印度楝、辣木”不等于产品一定有问题,关键是有人是否在原料组里“动了手脚”

风波之下,品牌们开始表态与动作

且初、听研、玉容初等国产品牌称已紧急送检,部分产品暂时下架

FARMACY等国际品牌被指“打太极”,迟迟不正面回应是否送检

有消费者在李佳琦直播间付了定金,想换个不涉事的产品或先别发货,且初客服多数回复“只能退款不支持换货”

更让人无语的是

有消费者要求暂缓发货后仍被“深夜发单”,这下子二次舆情又点燃了

说到底,大家不是一定要退,而是想要一个“放心的处理方式”

这事如果真是“原料被污染”,最可怕的不是色素本身,而是“未知”

一位美妆产品经理兼护肤博主“无眠”就直言:天然色素好听,但不稳定,厂商为了颜色好看,可能会铤而走险

“其实直接用合成色素也能解决问题,只不过配方表看起来不够‘干净’,不符合当下‘纯天然’的风潮”

市场喜欢“植物故事”,就有人往故事里加戏

你看,“复合植萃、天然上脸”多讨巧,消费者也爱听

说到供货源头,有分析矛头指向东南亚供应商CampoResearch的一款调色原料

业内人士说,这家做天然植物色素的海外公司在国内热度不算高,反倒是主打clean beauty的美系品牌、以及喜欢宣传复合植萃的韩系产品,用得更多

若真如此,解释了为何“波及范围看起来有横跨中外的趋势”

当然

这还需要进一步调查与官方结果,现阶段谁也不该把“疑似”当成“定论”

品牌知不知情?

不少从业者给出类似的无奈答案

常规的来料检只做重金属、微生物等基础项目,苏丹红不在“标配清单”,抽检也未必抽到

配方师Rex的话更扎心:“复合原料组就是灰色地带,成分复杂到可能有上千种物质,不可能全部列明

没有预设目标的检测,最难”

这让我想起当年的三聚氰胺,一开始谁会想到去检测那玩意儿呢?

风险到底有多大?

业内普遍建议理性看待——检出苏丹红的产品大概率会被召回,但消费者不必过度恐慌

有专业人士指出

苏丹红4号未被列为三类致癌物,但它已明确写进《化妆品禁用原料目录》,仍有致敏风险,禁就是禁

问题不是“它有多毒”,而是“它根本不该出现”

这就是底线感

现实层面,这事已在资本与品牌侧引起连锁反应

丽人丽妆旗下的自有品牌玉容初也被卷入

在风波前几天公司还在投资者互动平台给它“打call”,如今被指出眼部精华油疑含问题原料,品牌称第一时间送检,上市公司工作人员却一度表示“不清楚”

信息的时差,往往比结果更伤人

消费者最怕的就是“糊里糊涂”

回头看历史

2007年国家质检总局抽检曾在汕头两家企业的唇膏里查出苏丹红Ⅰ、Ⅱ、Ⅳ,随后紧急召回并停产整顿

再近一点

2025年初北京一宗生产销售不合格化妆品案中,被告因重金属超标与添加禁用激素被判缓刑并高额罚金,还被禁止再从事相关行业

这些案例并不相同,但都在提醒:合规不是“选修课”,是“生死线”

这次风波,会不会成为行业的一次“体检”?

我希望如此

以Rex的建议来说

与其盲目追捧天然色素,不如科学看待人工色素的安全边界,别被“配方好看”左右判断

另一头

监管和品牌的检测清单也该与时俱进,把部分高风险违禁物纳入常规检测;

备案和抽检,更要盯“复合原料组”

供应商层面

谁用复合原料,就要交代清楚来源、工艺与完整质检,少点营销话术,多点成分透明

消费者层面的“小建议”也不复杂

先关注品牌的正式通报和权威机构的复检结果,遇到争议批次可主动申请退款或等待复检,不必恐慌囤货或二次转卖

如果你正好跟这波撞上,比如在直播间付了定金又犹豫

与其“深夜追着客服跑”,不如保留聊天、物流、订单记录,按平台规则走售后,理性维权更有效

干净配方,不能只停留在文案上;

安全承诺,也不能只喊在发布会上

这次的关键词,不是“色”,是“信”

当大家都看见“复合原料组”的黑箱,行业就该开始想办法打灯

也许过程会慢、会疼

但如果今天我们能把“未知”变“已知”,明天就少一次“深夜发货”的惊醒

最终

希望这场风波能逼出更靠谱的供应链、更清晰的标签、更有用的检测

因为我们买的不只是瓶瓶罐罐

更是把肌肤交出去时的一点安心

来源:彪亮壮时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