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软银豪掷53亿美元收购ABB机器人业务的消息一炸,彻底点燃了人形机器人赛道——这说明国际资本都在押注“AI+实体”的终极形态。而国内有四家公司早已深度布局,有人做“手脚”,有人造“大脑”,有人靠国企背景稳扎稳打,有人凭实战成绩圈粉。今天用大白话扒透它们的主营业
软银豪掷53亿美元收购ABB机器人业务的消息一炸,彻底点燃了人形机器人赛道——这说明国际资本都在押注“AI+实体”的终极形态。而国内有四家公司早已深度布局,有人做“手脚”,有人造“大脑”,有人靠国企背景稳扎稳打,有人凭实战成绩圈粉。今天用大白话扒透它们的主营业务、真实优势和隐藏短板,数据全来自公开信息,看完心里有底!
一、三花智控:执行器“隐形冠军”,赚钱能力最能打
主营业务
主业是全球最大的制冷控制元器件制造商,同时靠汽车热管理系统稳居特斯拉、比亚迪供应链核心。人形机器人领域主攻机电执行器——就是机器人的“关节马达”,从研发、试制到送样全流程跟进客户需求。
优势
1. 赚钱能力断层领先:二季度每100元收入能赚13.15元净利润,在四家公司里排第一,净资产收益率(ROE)7.26%更是遥遥领先。
2. 技术衔接无门槛:执行器的精密控制、电机驱动技术,和公司在汽车热管理领域的积累高度同源,相当于“老手艺新用”。
3. 客户认可度高:已经配合头部客户完成全系列产品迭代送样,还砸50亿建执行器生产基地,光研发费一年就花13.5亿,诚意拉满。
劣势
1. 新业务尚未变现:机器人执行器还在送样阶段,没形成实际营收,能不能从“潜力股”变“现金牛”全看行业量产进度。
2. 客户依赖度较高:前五大客户占营收32.89%,特斯拉是核心客户之一,对方交付波动会直接影响业绩稳定性。
二、领益智造:“实战派”全能选手,资产转得最快
主营业务
全球顶级的AI终端硬件制造平台,从消费电子零部件起家,现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搞“全链条布局”——小到伺服电机、减速器,大到灵巧手、四肢总成,甚至能帮客户做整机组装 。
优势
1. 营运效率王:二季度总资产周转0.51次,意味着公司资产“转钱速度”最快,能快速把投入变成产出。
2. 实战成绩亮眼:在2025首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拿了“两金一铜”,自家机器人“领珑”直接拿下双料冠军,技术落地能力看得见 。
3. 零部件全覆盖:从核心部件到整机代工全能干,已经给香港汉森机器人的“索菲亚”做过迭代出货,有成熟的量产经验 。
劣势
1. 盈利水平拖后腿:虽然周转快,但净利率比三花智控低不少,属于“薄利多销”模式,利润空间有天花板。
2. 业务太杂精力散:既要做消费电子又要搞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只是众多业务之一,能否持续聚焦研发存疑。
三、上海电气:国企“老大哥”,押注工业场景
主营业务
上海国资委旗下的工业巨头,核心做核岛主设备(国内市占率第一)、发电设备等重型装备。人形机器人领域主攻工业级应用,比如给核电场景做灵巧手、减速器轴承,已经在自家工业场景里测试应用了 。
优势
1. 场景落地有优势:直接把机器人放在核电这种高要求场景里测试,比单纯实验室研发更贴近实际需求,商业化路径清晰。
2. 国企背景有底气:能参与国家地方共建的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资源和政策支持不是民企能比的。
劣势
1. 财务数据拉胯:ROE只有1.52%,资产周转0.1次出头(四家最慢),全靠4倍财务杠杆“撑场面”,盈利和运营效率都垫底。
2. 转型太笨重:主业是重型装备,体型大、决策慢,人形机器人业务占比极低,短期内难成气候。
四、科大讯飞:机器人“大脑供应商”,短期不赚钱
主营业务
AI国家队,深耕AI领域26年,人形机器人领域不做硬件,专门卖“大脑”——机器人超脑平台,给500多家机器人厂商提供多模态交互、决策算法支持,相当于给机器人装“智能中枢” 。
优势
1. 生态地位不可替代:作为人形机器人标准化工作组副组长单位,既定标准又做平台,优必选、宇树科技都是它的客户,生态粘性强 。
2. 技术壁垒够高:靠星火大模型V4.0加持,机器人复杂任务拆解成功率超95%,开放场景找物成功率85%,“聪明度”领先 。
劣势
1. 短期盈利太难看:二季度ROE是-1.34%,相当于阶段性亏损,虽然说是“结算集中在四季度”,但现金流压力肉眼可见。
2. 依赖下游出货:自己不造机器人,业绩好坏全看合作厂商的出货量,行业量产慢的话,平台再牛也赚不到钱。
必须提醒:人形机器人现在还在“炒预期”阶段,就算是三花、领益智造也没靠这业务赚到大钱。以上全是公开信息梳理,不构成投资建议,入市真得想清楚风险!
你觉得机器人的“手脚”(执行器)和“大脑”(AI平台),哪个先能赚到大钱?评论区聊聊。
来源:值得等待¹⁵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