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7岁马龙只报男团不报男单,全运会还没开打,退役倒计时已经滴滴作响。
37岁马龙只报男团不报男单,全运会还没开打,退役倒计时已经滴滴作响。
北京队训练馆里,生日蛋糕刚推上来,王楚钦一句“哥,靠你了”把镜头前的温情直接撕成两半。
马龙回得更快:“靠你了。”四个字,把十几年的师徒、对手、搭档、传帮带,全压进去。
球迷刷弹幕:原来英雄也会把接力棒递出去。
这不是普通生日。
全运会名单公布那天,马龙的名字后面只有“男团”,男单那一栏空白。
教练组没解释,大家心里门儿清:体能只够团体,再跑单打,真跑不动了。
去年巴黎奥运周期,他一天两练后冰敷半小时,膝盖肿得裤子脱不下。
队医私下说,再拼下去,半月板缝合都救不了。
马龙自己算过,打团体还能靠经验捡三分,单打要连赢六场,身体先报警。
王楚钦比谁都清楚。
2010年,十三岁的他刚进北京队,马龙已经世界第一。
小队员捡球都抢着给他递水,马龙把毛巾甩过去:别傻站着,多练正手。
后来世锦赛男双夺冠,颁奖台马龙把王楚钦往中间推,镜头扫到他嘴角,没笑,全是“以后你得自己扛”。
今年WTT新加坡站,王楚钦4比1赢下马龙,最后一球落地,马龙把球拍塞进拍套,没抬头,轻轻拍了下他后背。
那一刻,王楚钦说,像有人把大门钥匙塞我手里。
全运会男团金牌,北京队志在必得。
广东有樊振东,上海有许昕,河北梁靖崑虎视眈眈。
北京队只能靠这对“新老双核”:马龙稳第一分,王楚钦冲第二分,双打再合体验收成果。
训练表上,马龙的发球训练缩短到二十分钟,多球练习改成局部走位。
王楚钦加练台内爆挑,教练要求必须一板过,不给老大哥跑第三局的机会。
外人看是残酷,队里看是常态:老将省着用,小将玩命练。
女队那边,陈梦歇了九个月,综艺上了三个,微博粉丝涨了两百万。
直播间有人刷屏:姐,打算退役带货?
她一边拉体能带一边回:全运会还没打呢。
话说得轻,训练量一点没打折。
孙颖莎、王曼昱把女单冠军门槛抬到天花板,陈梦想挤进去,得先过体能关。
队里测试,她折返跑成绩比小将慢0.8秒,教练组直接加练五组。
0.8秒,在单打里就是半拍,半拍决定冠军归属。
陈梦没吭声,晚上自己加跑十组,第二天膝盖贴满肌贴继续上。
她说不想留遗憾,其实更不想留笑柄:拿了奥运金牌,输给全运会小将,比退役还难受。
樊振东从德国飞回来,德甲暂停,机票自己掏。
俱乐部老板舍不得,他一句话:全运会四年一次,联赛年年有。
乒超十三连胜,把状态调到峰值,回上海队第一天就被许昕拉去加练。
两人打到凌晨,球馆熄灯,手机手电筒照着最后一局。
樊振东要卫冕,压力比奥运还大:奥运输外战是遗憾,全运会输内战是翻车。
上海队男团阵容厚,他和许昕双打,单打守两分,纸面实力最强。
真正的坎在八进四,一场定生死,谁抽到北京队谁头疼。
梯队建设,男队比女队宽裕。
马龙退役,王楚钦顶一号,樊振东二号,梁靖崑、林高远、林诗栋排队。
女队如果陈梦退,后面快断档。
王艺迪、陈幸同不差,距离超一流总差一口气。
孙颖莎、王曼昱再强,也怕孤掌难鸣。
全运会就是试金石,谁能把冷门爆出来,谁就能进洛杉矶周期重点名单。
大湾区赛场还没开门,票已经抢空。
黄牛把决赛日内场炒到两千,球迷说值:看一场少一场。
马龙最后一舞,樊振东卫冕保卫战,王楚钦正式加冕,陈梦逆风续命,每个看点都写着倒计时。
电视转播商把镜头清单列了七页,生怕漏了哪个挥拍瞬间。
国乒把全运会当期末考,观众当春晚看,输赢都上热搜。
有人算过,全运会乒乓球报名人数比世锦赛多三倍,冠军难度翻五倍。
奥运冠军翻车家常便饭,大满贯得主止步八强不是新闻。
马龙2017年输过周雨,樊振东2013年败给尚坤,陈梦2021年被刘诗雯横扫。
赛场小,球台小,压力却大得离谱,看台一声吼,球员心跳直接飙到180。
想全身而退,得先过心理关。
老将不退,新人难冒头;新人不冲,老将又难安心谢幕。
国乒长盛不衰的秘诀,就是在这夹缝里找平衡。
马龙把最后一分力气留在团体,王楚钦把敬意化成板板发力,陈梦把不甘写进加练,樊振东把卫冕压成每晚加练。
观众只看到冠军领奖,看不到他们夜里自己捡球。
全运会倒计时十天,故事刚写好标题,正文等他们一笔一划血书。
来源:竹里闻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