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她比曾黎年轻,比吴越漂亮,资源好到能和影帝于和伟两次合作,可就是这么一手王炸,却被打得稀烂,新剧播出后,观众说她“接不住戏”,平台甚至剪掉了她的戏份。
93年的隆妮,凭借电视剧《狂飙》火了。
她比曾黎年轻,比吴越漂亮,资源好到能和影帝于和伟两次合作,可就是这么一手王炸,却被打得稀烂,新剧播出后,观众说她“接不住戏”,平台甚至剪掉了她的戏份。
同样的起点,龙你为何不红?她到底输在哪了?
F
《狂飙》的爆火,像一场突如其来的巨浪,把程隆妮推向了风口浪尖,她饰演的高启兰,戴着金丝眼镜,眼神里带着几分疏离和故事感,瞬间成了无数人心中的“高智女性”天花板。
全网播放量超500亿的数据背后,是现象级的国民度,程隆妮一夜之间从默默无闻到炙手可热,很多人都觉得,她的好运气来了,毕竟,能在大爆剧中拥有一个记忆点如此深刻的角色,是多少演员梦寐以求的起点。
然而,这份幸运,从一开始就埋着毒刺,我们不妨冷静地拆解一下《狂飙》的成功密码,那是剧本、导演、全员演技、甚至社会情绪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偶然产物。
程隆妮的表演,恰好踩在了那个最舒服的点上,分寸感拿捏得不错,但远非不可替代,市场和观众却错误地解读了这份偶然,他们把属于整个剧集的荣光,过度聚焦到了一个演员身上,误以为成功是可以轻松复制的。
这就导致了一个危险的后果,期望值被拉到了一个不切实际的高度,程隆妮自己也坦言,每次被问到能否超越高启兰时,都面露难色,她心中始终有个疑问,下一个角色还能不能被大家喜欢?
如何才能摘掉这个标签?这个标签,就是那剂包裹着糖衣的毒药,它带来了资源和关注,却也带来了超出她当下能力承载范围的沉重期望。
2024年的《城中之城》,今年的《沉默的荣耀》,都是央视黄金档的大制作,可这两次合作下来,她不仅没出圈,反而被观众吐槽“戏混子”,这事儿实在让人费解。
先说说于和伟的能力,圈内都知道他能“带飞”搭档,早年和王丽坤合作《零下三十八度》,让观众记住了那个外冷内热的女特工。
跟秦岚拍《延禧攻略》番外,帮她跳出“白月光”标签,就连《狂飙》里,他也陪着张颂文把“高启强”捧成了现象级角色,可到了程隆妮这儿,这魔法好像失灵了。
《城中之城》播出时,不少观众在社交平台吐槽,于和伟演的银行高管面对她的“美人计”,一个停顿、一个眼神飘忽都藏着戏,能清晰感受到角色的纠结。
但程隆妮却根本接不住戏,全程表现得异常淡定,与对手的激烈情绪形成了巨大的真空,这段戏的片段在短视频平台还被剪出来对比,评论区满是“接不住戏”的声音。
到了《沉默的荣耀》,剧组工作人员后来接受采访时提过,于和伟拍戏时会主动和程隆妮对词,帮她梳理角色逻辑,可效果还是不行。
谍战剧最看重眼神交流,于和伟一个眼波流转就能传递复杂情绪,程隆妮却总眼神放空,台词含混不清。
有观众在剧集官微下留言,“老戏骨再使劲,对手接不住也白搭,听她说话得盯着字幕,不然不知道在讲啥”。
看着程隆妮在镜头前的迷茫,一个词浮现在脑海:错配,这就好像让一条鱼去学爬树,再努力也只能望树兴叹,问题不在鱼,而在环境。
她的硬件条件其实不差,翻看她的演艺经历,出道九年拍了十三部戏,虽然之前多是《大明风华》《锦绣南歌》里的配角,但2023年《狂飙》里的高启兰让她一战成名。
当时,高启兰金丝眼镜杀的热搜还冲上了微博第一,话题阅读量破亿,按说这时候该沉淀下来磨演技,可她后续的操作,让不少观众和业内人士都看不懂。
首先是演技基本功不扎实,《沉默的荣耀》里她演隐藏特工黎晴,这个角色本该有警惕和敏锐的特质,可开播第一集,她穿军装汇报任务的戏份,全程端着姿势,表情僵硬,不少观众说“看着像有心事,但又不知道是啥心事,完全没演出特工的劲儿”。
后面有场亲人被害的哭戏,她不仅没眼泪,声音还特别轻,盖不过背景里的音效,有观众发弹幕“这哭戏还没我看剧感动,共情不起来”。
台词更是硬伤,重音总放错地方,气口也不对,有同场拍戏的老演员在访谈里委婉提过,“年轻演员还得再练练台词,不然搭戏时得特意放慢节奏等她”。
其次是角色没跳出“高启兰”的框,《城中之城》宣传期,剧组放出的剧照里,程隆妮还戴着金丝边眼镜,发型、西装款式都和高启兰很像,当时就有观众质疑“是不是想蹭高启兰的热度”。
还有心态太急功近利,程隆妮爆红后,没沉下心拍戏,反而接了不少商务代言,还频繁直播带货,光是2024年下半年,就有两百多次公开曝光,其中大部分是商业活动。
有业内选角导演在行业论坛上聊起过,现在找程隆妮的剧本,大多是高冷女律师、知性医生这类和高启兰相似的角色,可她团队还会提不少要求,导致很多剧组望而却步。
今年刚过三十的程隆妮,正处在女演员的关键期,看看和她同期的小花,有的早就转型现实题材剧,演起了妈妈、职场女性这类有深度的角色,可程隆妮还在演刚毕业的高智美人,观众自然不买账。
平台公布的收视数据里,她近三部戏的受众年龄越来越小,从之前的二十四岁左右,降到了现在的十九岁,而且付费观看率下滑了四成,有些剧播出时,平台还会主动剪短她的戏份,把时长让给老戏骨。
高启兰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程隆妮自身的清冷气质与角色的“高智禁欲”感完美匹配,那种感觉是天生的,演不出来。
尤其是那场“赵晖错认亡妻”的重头戏,于和伟饰演的赵晖情绪浓烈,说到女儿生病、房子保不住,那种破碎感扑面而来,极为动人,可程隆妮却根本接不住戏,全程表现得异常淡定,与对手的激烈情绪形成了巨大的真空。
这种表演上的“失焦”,根源在于她非科班的出身,学舞蹈出身的她,靠着灵气和一点天赋,能模仿出高启兰的“形”,却缺乏系统训练来支撑不同角色的“神”,当遇到需要深度情感投入的复杂戏份时,技巧的短板就暴露无遗。
程隆妮现在最该做的,就是关掉直播,推掉不必要的商务,进排练厅好好练基本功,台词不过关就从绕口令、朗诵练起,情绪不到位就去体验生活,比如演特工就去了解相关职业的日常,而不是靠滴眼药水、摆姿势演戏。
《沉默的荣耀》里黎晴这个角色,本来是个好机会,有反派觉醒的戏剧张力,要是能演好,完全能打破观众对她的固有印象,可她没抓住。
反观同样参演这部剧的魏晨,虽然也是从歌手转型演员,但他在剧里把聂曦的机敏和稚气演得特别鲜活,不少观众说“没想到魏晨演技这么好”,这说明观众不排斥年轻演员,关键看你有没有真本事。
现在的影视圈很现实,观众健忘,只要你有好作品,很快就能被认可,可观众也较真,要是一直没进步,很快就会被遗忘。
高启兰的成功,更多是角色和时代的共振,不是程隆妮的演技有多逆天,两次跟于和伟合作的机会,已经是很多演员求之不得的资源,要是再抓不住,下次可能就没这么好的运气了。
留给程隆妮的时间不多了,也就一两部戏的机会,要是她能沉下心磨演技,主动找不同类型的角色,摆脱高启兰的影子,说不定哪天就能让观众眼前一亮。
毕竟她有颜值有资源,只要肯努力,翻盘的可能还是有的,就看她能不能想明白,观众想看到的是演员程隆妮,而不是永远的“高启兰”,这不仅是演员的课题,更是我们每个人的灵魂拷问。
所谓成功,不是拥有一副好牌,而是把对牌打到对的桌上。
未来的竞争,将是“定位”的竞争,谁能精准找到自己的生态位,谁就能赢。
在你的世界里,让你自己发光的位置你知道在哪里吗?
来源:开心营业厅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