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为破解教育发展难题、推动宣威市从教育大市向教育强市迈进,宣威市实施了一系列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举措,按“以条件改善强基础、以质量提升为核心、以公平安全守底线”的思路系统推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本报讯(特约记者秦玲玉 通讯员杨波)近年来,为破解教育发展难题、推动宣威市从教育大市向教育强市迈进,宣威市实施了一系列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举措,按“以条件改善强基础、以质量提升为核心、以公平安全守底线”的思路系统推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该市统筹考虑城镇化进程、人口变化趋势等因素,积极谋划教育民生实事项目,通过“新建+改扩建”双路径扩大办学容量。今年累计投入1.57亿元新建3所学校、改扩建46所学校,投资1.05亿元改扩建体育中学,推进的曲靖市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建设项目共50个,目前已完工交付46个;改造提质东山镇恰德幼儿园等4所幼儿园并新增学位150个,西宁街道第五小学挖潜扩容新增学位100个,全市5所省级重点高中共增加650个优质学位。同时投入1806万元更换1343套多媒体教学设备,新建31间录播教室并配套视频会议系统,深化智慧校园建设,通过系列培训与实践活动推动教师提升数字素养,探索AI与教育的创新融合路径,为师生提供更高效、更智能的教学体验。
在提升教育质量方面,宣威市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提高公办幼儿园占比,通过游戏建构、角色扮演等多样化方式培养幼儿综合素质;依托教育部第21个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资源统筹优势,聚焦学段衔接、学科融合,采取“集体备课+同课异构+专题讲座”的立体化研讨模式,赋能义务教育课堂。在教师队伍建设上,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开展教师培训工程,累计培训教师4.9万人次,今年13人入选省级学科带头人、41人入选省级骨干教师、1人入选全国县域普通高中头雁教师。落实五育并举,推行改革,延长课间休息时间至15分钟并增加体育课时,深化课间育人,特色成果不断涌现:今年宣威市入选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区域优秀案例,2所学校获批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所学校入选全省学生高水平合唱团和舞蹈队,2项经验入选省级思政与班主任基本功展示交流活动典型经验,双龙街道办事处第三完全小学在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中获全省总成绩第一名。
为彰显教育民生温度,宣威市实施城区5街道30所义务教育学校“划片+摇号+阳光分班”改革,以技术赋能与制度规范破解“择校热、择班热”,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群体入学机会公平;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比例,全市12所普通高中中10所跻身省一级高级中学行列,优质高中学位占比在72%以上,指标主要依据学生规模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并向农村学校倾斜。针对校园餐、校服采购等,打出改革“组合拳”:全面推行“食堂自营”模式,将全市363所学校425个食堂全部收回由学校自主经营,彻底终结承包经营乱象;构建“全域统采”机制,创新建立覆盖食材种植、加工、配送全产业链的“全域统采”阳光集采平台,实现“来源可追溯、过程可监控、品质有保障、成本更优化”,通过“破积弊、立新制”,从根本上消除“人情采购”“关系供应”等潜规则,让校园食堂成为“阳光工程”,既筑牢食品安全防线,又形成“节流惠民”的良性循环。
来源:掌上曲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