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焕活古建“新声”,票根激活文商旅融合链条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1 08:09 1

摘要:步入距今600多年历史的“皇家粮仓”南新仓,委婉细腻的水磨腔悠然而起,北方昆曲剧院的演员唱着《牡丹亭》的千年情思;走出古建筑,热闹的南新仓第十六届文化节熙熙攘攘,老字号摊位吸引市民驻足……近日,北京市东城区推出的“故宫以东”古建艺术季开展得如火如荼,2025西

步入距今600多年历史的“皇家粮仓”南新仓,委婉细腻的水磨腔悠然而起,北方昆曲剧院的演员唱着《牡丹亭》的千年情思;走出古建筑,热闹的南新仓第十六届文化节熙熙攘攘,老字号摊位吸引市民驻足……近日,北京市东城区推出的“故宫以东”古建艺术季开展得如火如荼,2025西城区“会馆有戏”系列活动也行至中途,在北京这个历史文化名城,市民免费在古建中欣赏专业院团的精彩演出,为文商旅融合的画卷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故宫以东”古建艺术季中,《牡丹亭》在南新仓上演。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南新仓这一大运河文化带上的古老仓廪,因北方昆曲剧院带来的《牡丹亭》焕发新生。这是2025“故宫以东”古建艺术季系列活动的一场,自9月末起,以“传古建文脉 焕时代华彩”为主题的古建艺术季持续开展,包含古建汇演、古建艺教、古建联城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在曹雪芹故居、南新仓、颜料会馆等代表性历史场所,上演多场“小而精”“雅而美”的演出。

东城区和西城区承载了北京丰富的历史底蕴,文物资源富集,西城区开启的2025西城区“会馆有戏”系列活动也焕活了古建的雕梁画栋。同样遵循“一馆一策”的理念,“会馆有戏”将京剧、昆曲、杂技、儿童剧等艺术门类,精准与湖广会馆、正乙祠戏楼、安徽会馆、福州新馆等7处文化地标匹配,携手北京京剧院、北方昆曲剧院、中国杂技团等12家顶尖专业院团,共计划推出涵盖京剧、昆曲、评剧、越剧、曲艺、木偶、河北梆子等12种艺术形式的120场演出及活动。该活动自9月10日在湖广会馆鸣锣启幕以来,已成功举办数十场,累计吸引线下观众近万人次。

令市民感到惊喜的是,古建艺术季与“会馆有戏”都采取免费招募观众的形式。每次演出前,各区官方公众号、场地方或演出院团发布招募信息,市民只需留言,就有机会走进具有浓厚历史韵味的古建筑观看专业院团演出。在“小而美”的古会馆,每场演出数十人的名额,经常瞬间被一抢而空。

舞台广播剧《三昧》在颜料会馆上演。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方非摄

“原来从来没在古建筑里看演出,今天一走进这里,就觉得古香古色。”日前,舞台广播剧《三昧》亮相颜料会馆时,观众赵先生对会馆内的环境连连赞叹,他还领取到一张主办方提供的古建打卡卡片,“原来这附近有这么多古建筑,我得和家人一起转转,把章集齐,正好这附近还有咖啡馆、饭店,很有情调。”

小小的票根所撬动的,是一次文商旅的融合之旅。在“会馆有戏”活动中,票根被赋予了更多维的价值,它不仅是观演的凭证,更是开启周边文化消费体验的钥匙。活动与戴月轩、一得阁、点绛唇咖啡、宏宝堂、中国书店古籍书店、宣武门商务酒店等多家品牌建立合作,观众在古会馆听完戏,便可步入车水马龙的繁华都市,去老字号品墨宝,在合作餐厅享美食,凭票根享受专属的消费折扣,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文化消费链条。据统计,自“会馆有戏”活动开展以来,已回收有效票根数百张。

古建艺术季中《牡丹亭》的上演,也与南新仓第十六届文化节碰撞出火花。北京老字号、文创品牌、特色商品、小吃、美食在南新仓外摆出摊位,既有传统手工艺品的温度,也彰显现代消费的便捷。北方昆曲剧院名角、“梅花奖”获得者魏春荣也在市集上饶有兴趣地流连,她此次来南新仓是给自己的登台的学生加油打气,她本人也曾在正乙祠戏楼登台表演。“把艺术与古建和市集结合,这非常有趣,南新仓的环境和氛围也很吸引我们。”魏春荣说,“艺术本来就源自人民,这样的活动让艺术回归到人民的生活中去,在我看来是非常好的尝试。”

“会馆有戏”系列活动中,袁国良、顾卫英、刘巍、魏春荣四名来自北方昆曲剧院的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联袂登台。

“我们希望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搭建一个平台。”东城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不仅能让市民知道北京有多少古建筑在向公众开放,也希望文化遗产融入市民的生活,促成文商旅的融合,让生活在古都中的市民感受到切实的获得感。”

记者:韩轩,方非

来源:子清视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