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张老汉今年七十二,是地地道道的老农民。老伴去得早,他一个人既当爹又当妈,靠种几亩地把三个儿子拉扯大。如今儿子们个个都混出了人样:老大在县城开了家小超市,朋友圈天天发“感恩回馈”;老二在镇上开了家饭馆,抖音上全是“家的味道”;老三没啥出息,就在邻村搞生态种植,勉
老话说得好,养儿防老。可现如今,这话在咱村张老汉家里,却成了天大的笑话。
张老汉今年七十二,是地地道道的老农民。老伴去得早,他一个人既当爹又当妈,靠种几亩地把三个儿子拉扯大。如今儿子们个个都混出了人样:老大在县城开了家小超市,朋友圈天天发“感恩回馈”;老二在镇上开了家饭馆,抖音上全是“家的味道”;老三没啥出息,就在邻村搞生态种植,勉强糊口,平日里给张老汉端茶送饭倒也没落下。
入秋后,张老汉的关节炎犯了,腰疼得直不起来。望着冷锅冷灶,他叹了口气,拄着拐杖出了门,想去城里看看那两个混得人五人六的儿子,享受下老爷子的清福。
第一站是县城老大的超市。店里正搞促销,喇叭里循环播放着“亲情回馈,感恩大促”。张老汉推开玻璃门,看见老大正坐在收银台后刷手机,屏幕上是他刚发的朋友圈:“感恩父母,感恩生活”。
“老大。”老汉喊了一声。
老大抬头,笑容瞬间凝固:“爸?您咋来了?”他赶紧把老汉拉到货架后面,“我这儿正忙呢,您看这么多顾客……”
“我这腰不太得劲,地里的活儿……”老汉话没说完,老大就打断他。
“爸,您看我这小本生意,最近美团冲击太大,天天亏钱。”老大压低声音,“丽丽刚报了普拉提课,一节就要八百块。实在不宽裕啊……要不您去老二那儿看看?他开饭馆的,肯定方便。”
这时,老大媳妇从里屋出来,手里拿着快递:“哟,爸来了?正好,给您拿点吃的。”说着从临期食品架上拿了两包快过期的饼干塞给老汉,“发财忙着对账呢,要不您先去老二那儿坐坐?”
张老汉捏着饼干,喉咙里像堵了块石头。他点点头,转身时听见儿媳嘀咕:“空着手来,还真好意思……”
第二站是镇上老二的饭馆。正值饭点,店里座无虚席。老二系着围裙,正端着盘子穿梭在桌椅间。抖音里那条“妈妈的味道”的红烧肉在每张桌上冒着热气。
“满园。”老汉站在门口喊了一声。
老二抬头,脸色顿时难看起来。他把老汉拉到后厨,油烟呛得老汉直咳嗽。
“爹,您这不是添乱吗?没看我正忙着?”
“我这身子骨不太得劲,想着……”
“哎哟我的爹!”老二擦了一把汗,“现在做餐饮多难啊!消防、卫生、城管天天查,房东还要涨租金。您孙子正要上国际班,一年学费二十万!实在没余粮啊……”
他从泔水桶旁捞起半碗客人剩的面:“您凑合吃点儿,赶紧回吧。老三那儿地方大,空气好,最适合养老了!”
老汉端着那碗油腻的剩面,手直发抖。走到巷口,把面倒给野狗,那狗闻了闻,扭头走了。老汉的心,比那碗剩面还凉。
张老汉在城里两个儿子处碰了一鼻子灰,气哼哼转身往家里赶,回村时路过邻村老三的种植棚,想着看看老三的三个孩子,直奔而去,老三正在地里忙活,身上沾满了泥点。三个孩子在一旁玩泥巴,最小的那个还在咳嗽。
“有地。”老汉喊了一声。
老三抬头,愣了一下,赶紧放下锄头迎上来:“爸?您咋来了?晚上家里吃饭哈!”
老三媳妇从屋里出来,头发乱蓬蓬的,一脸辛劳笑着说:“爹,还没吃吧?我这就做饭去。”
老汉刚要开口,就听见屋里传来孩子的哭声。老三媳妇苦笑着说:“俩娃感冒了,药还没钱抓……”
老三一听媳妇提钱,急了,冲她嚷嚷:“爹刚来,屁股没坐热,你钱钱钱个没完,乌鸦嘴……”
老三媳妇眼圈一红说:“爸你坐哈,我去做饭,今晚住下哈。”赶紧抹泪走了。
老三低着头,脚搓着地:“爹,您要是不嫌弃,晚上住下,咱爷俩喝两杯,就是……咱家只有薄酒淡菜,您别嫌弃。”
老汉看着儿子磨破的衣领,儿媳通红的眼睛,心里明镜似的。他站起身,挤出笑:“我就是顺路看看,地里红薯该收了,我得赶紧回去。”
他不顾儿子媳妇挽留,塞给儿媳妇50块钱,几乎是小跑着离开了。回到冷清的老屋,躺在硬板床上,眼泪顺着皱纹流。三个儿子,混得好的两个一个比一个狠心,唯一老三有孝心的却穷得叮当响。养儿防老?防什么老?防得自己心口疼!
老汉越想越憋屈,一口气没上来,眼前一黑,晕死过去。
恰巧邻居老王来借锄头,敲了半天门没人应。从窗户往里一看,老汉直挺挺躺地上不动弹了。老王吓坏了,赶紧叫人,又托人捎信给那三个儿子:“你爹不行了!快回来!”
戏剧性的一幕来了。
老大第一个赶到,开的是送货用的五菱宏光,后车厢塞着口薄棺材。“爸啊!我的亲爸啊!”他扑进院门就开始嚎,嗓门大得整个村子都能听见,“儿子不孝啊!都说给您盖间新房,您怎么就这么走了啊!”
老二是带着饭店伙计一起来的,拎着几袋剩菜和一把劣质纸钱。“爸!您最爱吃的红烧肉我带来了!”他哭得比唱得还好听,“您一辈子省吃俭用,到最后都没享着福啊!”
只有老三是一家子跑着来的,身上还沾着泥点子,两个孩子眼睛都哭肿了。
就在老大老二围着那口薄棺材争论谁家摊多少钱时,里屋传来一声怒吼:
“都给老子闭嘴!”
只见张老汉扶着门框站起来,血压高得满脸通红。
“老子就是低血糖晕了一会儿,你们倒好,棺材、纸钱都备齐了?老大,你朋友圈昨天不是还在三亚度假吗?怎么,今天就有钱买棺材了?”
“老二,你抖音上不是说你那红烧肉是'儿时的味道'吗?老子养你三十年,怎么没见你端过一碗来?”
“一个个演技比唱戏的还好!不就是惦记我这老屋和几亩地吗?告诉你们,老子立好遗嘱了,地捐给村里也不留给你们这两个白眼狼!”
现场安静得可怕。老大手里的计算器“归零归零”地响得刺耳,老二手里的纸钱撒了一地。邻居们的手机镜头亮成一片,村里消息传得飞快。
后来,附近村里没人不知道这家人的笑话。老大老二的生意一落千丈,毕竟谁愿意去“孝子”开的店里买东西呢?
张老汉现在白天在村里帮人看看庄稼,晚上帮老三照看菜地。他说:“养儿防老?防个屁!还不如自己攒点养老钱实在。”
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来源:史知鉴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