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一段易中天面向千人的公开演讲视频引发广泛关注与讨论。视频中,他提出“前途光明我看不见,道路曲折我走不完”,在国家强盛的过程中“不能以牺牲个人的权益为前提”“若国家强盛而国民不幸福,这种强盛毫无意义”等观点。初听之下,其表述似乎带有对现实的反思,但若结合当
《拨开迷雾见真相:理性审视易中天相关言论中的认知偏差与逻辑谬误》
近日,一段易中天面向千人的公开演讲视频引发广泛关注与讨论。视频中,他提出“前途光明我看不见,道路曲折我走不完”,在国家强盛的过程中“不能以牺牲个人的权益为前提”“若国家强盛而国民不幸福,这种强盛毫无意义”等观点。初听之下,其表述似乎带有对现实的反思,但若结合当下国家发展的客观实际与历史逻辑深入剖析,便会发现其中存在诸多与事实脱节的认知偏差,以及混淆概念、颠倒因果的逻辑谬误,亟需予以理性辨析与澄清。
一、“前途光明看不见”:背离时代趋势的认知盲区
“前途光明我看不见”的论断,本质上是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发展大势的无视,是脱离现实的主观臆断。当前,世界格局正经历深刻调整,“东升西降”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中国的发展成就与光明前景,在国际国内多重维度下均有确凿印证。
从国际维度看,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势头日益强劲,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持续提升。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的核心代表,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等多边合作理念,为解决全球性问题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在经济领域,中国连续多年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者,2023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即便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依然保持着稳健的增长态势,为世界经济注入稳定动能。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24年4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24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达到5.2%,远超全球平均增速的3.2%,继续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压舱石”与“发动机”。
从国内维度而言,中国在科技、民生、基础设施建设等诸多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科技层面,人工智能领域的“讯飞星火”“百度文心一言”等大模型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中文处理、多模态交互等方面实现技术突破;新能源领域,2023年中国光伏组件产量占全球80%以上,风电整机产量占全球60%,电动汽车产销量分别达3533万辆和3485万辆,均占全球总量的60%以上,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40%,提前三年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量子计算领域,“九章”“祖冲之号”等成果实现算力突破,“祖冲之号”量子计算原型机实现对“量子随机线路取样”任务的快速求解,比当时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快一千万倍,为未来科技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民生层面,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截至2024年3月底,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人民生活品质持续提升。这些实实在在的成就,无不印证着中国正沿着伟大复兴的道路稳步前行,前途光明绝非虚言。易中天声称“看不见”,要么是对时代发展的感知迟钝,要么是刻意忽视客观事实,陷入了自我封闭的认知盲区。
二、“道路曲折走不完”:否定发展成就的片面解读
“道路曲折我走不完”的说法,是对中国发展历程的片面解读,只看到发展中的困难与挑战,却选择性忽视了一路走来取得的辉煌成就与历史性跨越。任何国家的发展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中国作为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地域辽阔、国情复杂的大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必然会面临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关键在于,中国始终能够在曲折中前进,在挑战中突破,用一个个扎实的成果回应着时代的考验。
在科技自主创新领域,面对西方的技术封锁,中国企业与科研机构迎难而上,不断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通信领域,从3G跟随、4G并跑到5G引领,中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5G网络,截至2024年5月,5G基站总数达386万个,占全球60%以上,5G移动电话用户数达8.89亿户,推动了工业互联网、智慧医疗、智能交通等领域的深度变革;同时,6G技术研发取得阶段性成果,2024年6月,中国信通院发布《6G总体愿景与关键技术白皮书》,明确6G将实现“空天地一体化”全域覆盖,目前已在太赫兹通信、通感一体等关键技术领域申请专利数量占全球35%以上,继续保持技术领先优势。芯片领域,中芯国际实现14纳米芯片量产,良率稳定在95%以上,长江存储在3D NAND闪存技术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已实现232层堆叠技术量产,打破了国外企业在高端芯片领域的垄断局面;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本土芯片设计企业营收同比增长12.3%,芯片制造环节投资同比增长18.7%,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持续提升。
在国防与航天领域,中国的发展成就更是令世界瞩目。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并开通,为全球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定位精度达到厘米级,彻底摆脱了对国外导航系统的依赖;截至2024年7月,北斗系统全球用户数已突破15亿,在交通运输、农林渔业、灾害救援等领域的应用率超过90%。福建舰完成海试并正式入列,标志着中国海军进入“三航母时代”,远洋作战能力与国防实力大幅提升;2024年8月,福建舰与山东舰、辽宁舰组成航母编队,在西太平洋开展联合训练,展示了中国海军的协同作战能力。第六代战斗机成功试飞,在隐身性能、航电系统、武器装备等方面实现跨越式发展,跻身世界航空强国行列;据《简氏防务周刊》报道,中国六代机采用变循环发动机、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系统,具备超视距作战、高超音速巡航能力,综合性能领先全球。无人化体系化作战系统的构建,实现了战场全域感知、智能指挥调度,为国家安全筑起坚不可摧的屏障。这些成就的取得,正是中国在曲折道路上不断前行的有力证明,所谓“走不完”,不过是对发展进程的悲观误判,是对无数建设者奋斗成果的否定。
三、“幸福与奋斗割裂”:混淆因果关系的逻辑谬误
易中天将“国家强盛”与“国民幸福”对立起来,提出在国家强盛的过程中“不能以牺牲个人的权益为前提”,这一观点混淆了幸福的来源与实现路径,陷入了因果倒置的逻辑误区。事实上,幸福从来不是凭空产生的,更不是靠他人施舍得来的,而是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由全体国民通过辛勤奋斗共同创造的。如果谁都不愿为国家的强盛让渡自己的权益,做出哪怕些许的牺牲,那么国家的张盛永远也实现不了;而少了国家强盛的支撑,个人的幸福自然也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
回顾中国的发展历程,从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到如今繁荣富强的新中国,每一步的进步都离不开无数中华儿女的拼搏与奉献。改革开放初期,无数创业者怀揣梦想,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敢闯敢试,华为、腾讯、阿里等企业从“小作坊”成长为全球知名的科技巨头,创始人任正非、马化腾、马云等用双手创造了财富,也推动了国家经济的腾飞;新时代以来,科研工作者们扎根实验室,日夜攻关,“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屠呦呦团队研制的青蒿素拯救了全球数百万疟疾患者,“时代楷模”黄大年带领团队在深部探测技术领域取得突破,为科技进步贡献智慧;一线工人坚守岗位,精益求精,“大国工匠”许振超创造了“振超效率”,推动港口装卸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医护人员在疫情面前挺身而出,“人民英雄”张定宇拖着病体坚守抗疫一线,守护人民生命健康;基层干部扎根乡村,“时代楷模”黄文秀放弃大城市工作机会,回到家乡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正是这些平凡而伟大的人们,用奋斗书写着国家发展的篇章,也用奋斗收获着属于自己的幸福。
反之,若脱离国家发展空谈个人幸福,将幸福寄托于“天降”或“乞求”,无异于空中楼阁。在近代中国,国家积弱、外敌入侵,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温饱尚不能解决,何谈幸福?据史料记载,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仅209公斤,每年有大量人口因饥饿死亡;而如今,中国粮食总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达470公斤,远超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可以说,个人幸福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没有国家的强盛作为支撑,个人幸福便失去了根基;没有全体国民的奋斗,国家强盛也无从谈起。易中天将二者割裂,本质上是忽视了幸福的奋斗属性,误导人们形成“坐享其成”的错误认知。
四、“强盛与幸福对立”:无视辩证关系的认知误区
国家强盛与国民幸福并非相互对立,而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国家强盛是国民幸福的坚实保障,国民幸福是国家强盛的根本目的与动力源泉。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虽为时代主题,但局部冲突、战乱频发,饥饿、贫困、疾病依然困扰着许多国家的人民。据联合国2024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显示,全球有超过2.5亿人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近1亿人处于饥饿边缘;而中国,凭借强大的综合国力,为国民构建了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这本身就是一种珍贵的幸福。
从安全角度看,国家强盛意味着拥有强大的国防力量,能够抵御外部侵略与威胁,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全球疫情肆虐时,中国凭借强大的组织能力与医疗资源,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健康;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截至2023年底,中国新冠疫苗全程接种率达92.1%,在疫情防控中实现了感染率和死亡率保持全球最低水平。在面对自然灾害时,国家能够迅速调动各方力量开展救援,2024年7月,华北地区遭遇特大暴雨灾害,国家应急管理部迅速启动一级应急响应,投入救援力量超过10万人次,转移安置群众200余万人,最大限度减少了灾害损失,保障了人民基本生活。
从发展角度而言,国家强盛为国民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经济的持续增长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2023年中国城镇新增就业1260万人,超额完成1100万人的年度目标,让人们有机会实现自我价值;教育事业的发展让更多人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2023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60%,比2012年提高27.8个百分点,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教育改变命运;文化事业的繁荣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2023年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达12亿人次,电影总票房达549.15亿元,国产影片票房占比达83.77%,满足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与此同时,国民的幸福指数提升,也会为国家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当人民对生活充满希望,对国家发展充满信心时,便会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身于国家建设,形成推动发展的磅礴力量。据国家统计局2024年发布的《中国居民幸福感调查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居民幸福感指数达79.2分,较2012年提高12.5分,85%的受访者对国家未来发展充满信心。这种信心转化为实际行动,推动着中国在科技、经济、文化等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一个幸福的国民群体,往往具有更强的凝聚力与创造力,能够在面对困难与挑战时团结一致、共克时艰,为国家强盛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支撑与实践动能。易中天将国家强盛与国民幸福对立起来,显然是忽视了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陷入了非此即彼的认知误区。
五、“幸福指数低归因错”:颠倒问题本质的责任混淆
不可否认,当前社会中确实存在部分群体幸福指数偏低的情况,但这并非如易中天所言,是国家强盛带来的“副作用”,而是发展过程中分配领域存在的阶段性问题。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总量不断扩大,2023年中国GDP达126.06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但在分配环节,由于城乡差距、区域发展不平衡、行业垄断、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因素,导致部分群体未能充分共享发展成果,这是发展中的问题,而非发展的必然结果。
针对这些问题,国家早已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加以解决。在促进收入分配公平方面,不断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2024年1月1日起,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起征点从5000元/月提高至6000元/月,同时扩大专项附加扣除范围,新增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个人养老金等扣除项目,进一步减轻中低收入群体税负;推进乡村振兴战略,2023年中央财政对乡村振兴补助资金达1750亿元,同比增长10%,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打破行业垄断,2024年5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破除地方保护和行政性垄断的指导意见》,严厉打击公用事业、医药等领域的垄断行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让更多人享有平等的发展机会。
在社会保障方面,不断完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制度,2024年7月,全国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从每人每月98元提高至120元,惠及1.6亿城乡老年居民;医疗保险方面,全面推进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实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覆盖所有统筹地区,2023年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人次达3800万,结算金额达6000亿元;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帮扶,2023年全国城乡低保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791元、589元,同比分别增长4.8%、7.5%,保障了4000余万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这些措施的实施,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2023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45,较2012年下降0.36;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持续高于城镇居民,2023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达7.3%,高于城镇居民1.4个百分点;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不断扩大,2023年中等收入群体人数已超过4亿人,占总人口的28%以上;社会保障体系的兜底作用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困难群众得到了有效帮扶。可见,部分群体幸福指数偏低的问题,根源在于分配制度的完善程度,而非国家强盛本身。易中天将这一问题归咎于国家强盛,显然是颠倒了问题的本质,混淆了责任归属,这种错误观点不仅无法解决问题,还可能误导公众对国家政策的认知。
六、相关言论的潜在危害:不容忽视的认知误导
易中天在公开场合发表的上述言论,并非简单的个人观点表达,其传播范围广、影响力大,若不加以澄清,可能会对社会产生诸多潜在危害。
(一)动摇民众对国家发展的信心
在国家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民众对国家未来的信心是凝聚社会共识、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易中天的言论片面放大发展中的问题,否定国家发展成就,质疑国家发展前景,容易让部分民众对国家发展产生怀疑与迷茫,削弱对国家的认同感与信任感,进而影响社会稳定与发展动力。据中国社会科学院2024年《社会心态蓝皮书》显示,对国家发展前景持“非常有信心”和“比较有信心”的民众占比达91.3%,但仍有8.7%的民众受负面言论影响,对国家发展存在担忧情绪,这一数据警示我们,必须警惕错误言论对民众信心的冲击。
(二)误导青年群体的价值观塑造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其价值观的形成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方向。易中天的言论将奋斗与幸福割裂、将国家强盛与个人幸福对立,可能会误导青年群体形成“奋斗无用”“国家发展与我无关”的错误认知,使其丧失奋斗的动力与担当精神,不利于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2024年共青团中央开展的“青年价值观调查”显示,85%的青年将“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作为人生目标,但仍有15%的青年受消极言论影响,对未来感到迷茫,缺乏奋斗动力,这一现象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三)破坏社会团结奋斗的良好氛围
国家的发展需要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斗。易中天的言论容易引发社会群体之间的认知分歧,甚至可能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制造矛盾与对立,破坏社会和谐稳定的局面,削弱社会凝聚力,影响国家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当前,中国正处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需要全体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应对国内外各种挑战,错误言论的传播无疑会分散社会注意力,阻碍发展进程。
(四)损害国家形象与国际话语权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发展备受国际关注。易中天的言论若被国际社会误解或被敌对势力利用,可能会成为抹黑中国发展成就、歪曲中国发展道路的工具,损害中国的国际形象与国际话语权,不利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近年来,西方部分媒体频繁炒作“中国发展威胁论”“中国国民幸福指数低”等议题,易中天的言论可能会为这些不实言论提供“把柄”,给中国的国际传播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七、结语:以理性视角看待国家发展,以奋斗姿态共创幸福未来
易中天相关言论中暴露出的认知偏差与逻辑谬误,本质上是脱离中国实际、忽视历史发展规律的结果。在国家发展的道路上,我们既要正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不断推进改革与完善,也要看到取得的辉煌成就,坚定对国家发展前景的信心。
国家强盛是国民幸福的基础,国民幸福是国家强盛的目标。解决发展中的分配问题,需要国家的政策引导与制度完善,更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每一个中国公民,都应摒弃片面、消极的认知,以理性、客观的视角看待国家发展,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以奋斗者的姿态投身于国家建设,在为国家强盛贡献力量的同时,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不断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真正实现国家强盛与国民幸福的同频共振,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数据与政策支撑清单】
1. 国际经济预测类:
①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24年4月《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24年中国经济增速达5.2%,远超全球平均增速3.2%。
② 联合国2024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全球超2.5亿人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近1亿人处于饥饿边缘。
2. 国内科技发展类:
① 中国信通院2024年6月《6G总体愿景与关键技术白皮书》:明确6G“空天地一体化”全域覆盖目标,中国在太赫兹通信、通感一体等关键技术领域专利申请量占全球35%以上。
② 2024年5月通信领域数据:5G基站总数达386万个,占全球60%以上;5G移动电话用户数达8.89亿户。
③ 2024年第一季度芯片领域数据:中国本土芯片设计企业营收同比增长12.3%,芯片制造环节投资同比增长18.7%;中芯国际14纳米芯片量产良率稳定在95%以上,长江存储实现232层3D NAND闪存技术量产。
④ 2023年新能源领域数据:光伏组件产量占全球80%以上,风电整机产量占全球60%;电动汽车产销量分别达3533万辆和3485万辆,均占全球总量60%以上,渗透率突破40%。
⑤ 北斗系统2024年7月数据:全球用户数突破15亿,在交通运输、农林渔业、灾害救援等领域应用率超90%,定位精度达厘米级。
3. 民生与社会保障类:
① 2024年3月底社会保障数据: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
② 2024年1月个人所得税政策:综合所得起征点从5000元/月提高至6000元/月,新增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个人养老金等专项附加扣除项目。
③ 2023年乡村振兴资金数据:中央财政对乡村振兴补助资金达1750亿元,同比增长10%。
④ 2024年7月社会保障调整数据:全国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从每人每月98元提高至120元;2023年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人次达3800万,结算金额达6000亿元。
⑤ 2023年城乡低保标准数据:全国城乡低保标准分别达每人每月791元、589元,同比分别增长4.8%、7.5%。
⑥ 2023年经济与收入数据:中国GDP达126.06万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45,较2012年下降0.3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7.3%,高于城镇居民1.4个百分点;中等收入群体人数超4亿人,占总人口28%以上。
⑦ 2023年就业与教育数据:城镇新增就业126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60%,较2012年提高27.8个百分点。
⑧ 2023年文化与粮食数据: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12亿人次,电影总票房549.15亿元,国产影片票房占比83.77%;粮食总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达470公斤。
4. 社会心态与价值观类:
① 国家统计局2024年《中国居民幸福感调查报告》:2023年中国居民幸福感指数79.2分,较2012年提高12.5分;85%受访者对国家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② 中国社会科学院2024年《社会心态蓝皮书》:91.3%民众对国家发展前景持“非常有信心”或“比较有信心”态度。
③ 2024年共青团中央“青年价值观调查”:85%青年将“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作为人生目标。
5. 政策与监管类:
2024年5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关于破除地方保护和行政性垄断的指导意见》:严厉打击公用事业、医药等领域垄断行为。
来源:拒绝愚弄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