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大农学院举办建院120周年发展论坛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9 23:28 1

摘要: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天津市政协副主席、农学院校友齐成喜,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中国工程院院士戴景瑞,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业技术服务推广中心总农艺师王积军,北京林业大学校长李召虎,甘肃农业大学校长柴强,天津农学院校长金危危,四川农业大学党

致敬百廿,守正创新。10月15日,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120周年发展论坛在西校区新教学楼报告厅举行。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天津市政协副主席、农学院校友齐成喜,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中国工程院院士戴景瑞,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业技术服务推广中心总农艺师王积军,北京林业大学校长李召虎,甘肃农业大学校长柴强,天津农学院校长金危危,四川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际睿,河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汤继华,中国农业科学院直属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舒文华,西昌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任万军,北京市门头沟区政府副区长陈军胜,楚雄彝族自治州委常委、州人民政府副州长韩松,国家乡村振兴局开发指导司原副司长刘晓山,学校副校长田见晖,原党委副书记翟志席等出席论坛,共叙百廿情谊,共谋发展新篇。论坛由农学院党委书记张远帆主持。

齐成喜结合多年工作历练与思考,分享了在农学院求学岁月带来的深刻启迪:在这里领悟到治学需知行并进,做人当脚踏实地,更真切认识到“三农”事业关乎国计民生的根本所在。他指出,农业发展重在战略引领,农村振兴依托持续投入,农民进步根植观念革新,而农学院培养的专业人才正是推进这三重变革的关键力量。他勉励师生与校友常怀乡土情怀,扎根实践沃土,在广袤天地中实现人生价值,共同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和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智慧与力量。

孙其信向农学院120周年华诞致以衷心祝贺,并作为82级校友分享三点感想。第一,百廿奋斗,历史辉煌。农学院堪称中国农业大学长子,是中国现代高等农业教育的发源地之一。120年来,学院在农学学科奠基、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粮食安全以及农业国际交流等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第二,不忘初心,使命在肩。自京师大学堂创办之初便首先想到要兴办农学。从早期的生产调查、品种改良到提高作物单产,农学人在每个历史阶段都发挥了关键作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第三,面向未来,矢志一流。走过两个甲子的中国农业大学已成为世界一流的农业大学,作物学科已列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培优学科支持行列,未来十年将全力打造世界顶尖学科。前路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农学人团结拼搏、甘于奉献的精神永远不会改变。希望大家继续奋进,为助力农业强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戴景瑞在发言中深情回顾了在党的培养下从少先队员成长为农业科学工作者的初心历程,他亲历并见证了七十年来我国农业与种业科技的蓬勃发展,为祖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倍感自豪。面向未来,他寄语全院师生与合作同仁珍惜成就、继续奋斗、勇于创新,秉承“强国先强农、农大作先锋”的责任担当,在农业强国建设中再立新功。

学院兼职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钱前院士表示,农学院百廿传承的不仅是知识技艺,更是“教民稼穑”的实践精神与“解民生之多艰”的使命担当。他寄语全体师生永葆学农爱农的赤子之心,在扎根实践中追求创新,在厚植根基中开拓未来,共同为农业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续写华章。

王积军与中国作物学会秘书处常务副秘书长徐琴代表上级单位致辞,向农学院建院120周年致以热烈祝贺,高度评价学院百廿年来在学科建设、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他们表示,作为与农学院渊源深厚、长期协作的重要伙伴,双方在技术推广、平台共建与科研攻关等领域始终保持着密切合作关系,有力推动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期待与农学院进一步深化协同创新,在前沿科研攻关与高水平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柴强代表全国农学院协同发展联盟和对口支援单位,向中国农业大学和农学院120周年华诞致以热烈祝贺。他高度赞扬农学院为全国涉农院系树立了光辉典范,期待全国农业院校与中国农业大学携手共进,共同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业强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校地合作政府代表,楚雄州委常委、副州长韩松代表州委、州政府向农学院120周年华诞致以热烈祝贺。他表示,农学院为国家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希望有更多的农业科技成果与人才落地楚雄,共同打造校地协同发展标杆。

翟志席深情回顾了作为恢复高考后首届学生进入农大的求学经历,以及学院从恢复重建到发展壮大的历程。站在双甲子的新起点,他呼吁全体校友继续关注支持学院发展,坚信农学院必将肩负起强农兴农的时代使命,共创更加灿烂的明天。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主任汪玉、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周文彬、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院长李学军、中国农大生物学院党委书记孙德昊代表兄弟学院向中国农业大学及农学院双甲华诞致以热烈祝贺。他们表示,农学院在作物学领域取得瞩目成就,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卓越贡献,展现旗舰学院的引领风范。期待进一步强化跨学科交叉与校际协同,共同探索强农兴农新路径,共同书写高等教育创新发展新篇章,为农业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贡献智慧与力量。

农学院院长倪中福代表学院作发展报告,从历史传承、党建引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与未来规划五大方面,系统梳理了学院双甲子办学历程与卓越成就。

原农学系党总支书记朱家园赞誉农学院始终秉承“教民稼穑,明德笃行”的办学传统,已成为学校发展的排头兵。展望未来,他寄语农学院师生牢牢把握“强国先强农,农大做先锋”的时代机遇,勇担重任、走在前列,为农业强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校友代表,种业校友会会长郭建明、农大荷兰校友会秘书长季永然在发言中表示,农学院赋予的深厚专业素养与兴农使命为个人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全球农大学子始终心系母校发展,将继续发挥作用,共同为母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贡献力量。

论坛中,农业农村部科技司代表王航作“我国农业生物育种产业化发展路径与安全监管体系”报告。报告指出,当前我国农业生物技术已进入科研与应用并重的新发展阶段,正加快构建完善的生物安全监管体系,严格实施全过程安全评价。面向未来,农业农村部将坚持“尊重科学、严格监管”原则,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持续完善基因编辑等新技术评价体系,全面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实现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坚实支撑。

国家农业科技战略研究院院长高旺盛作专题报告。他系统研判了全球农业科技发展的“四个时代”趋势与我国粮食安全新态势,提出要以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为核心动力,重点布局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智能设计育种等八大前沿技术。他强调,现代作物学科应勇担“五支队伍”使命——成为种业创新突击队、高产技术先锋队、绿色农业主力军、数字农业集团军和营养健康方面军,为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战略支撑。

青年教师代表向老教师献花。芬芳所至,凝聚着对前辈耕耘的崇高敬意,更象征着精神火炬的庄严传递,激励新一代农院人在百廿新起点上继承传统、开创未来。

活动现场播放了校友祝福视频。1949级农学系校友石元春院士、李韵珠在会前专程发来视频致贺。众多海内外校友也通过多种形式表达了对母校及学院百廿华诞的深切祝福与美好祝愿。

湖南省袁隆平农业科技奖励基金会理事长袁定江,鸡泽县县委书记焦雅吉,灵丘县委副书记、县长张磊等地方政府代表,中国作物学会代表,全国近50所高校涉农学院领导代表,企业界代表,学校各职能部处与兄弟学院负责人代表,学院老领导、老教师、各界校友、师生代表等近500人参加论坛。

会前,20余个地方政府、兄弟高校与科研院所等向农学院发来贺信。

来源:中国农业大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