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18日中午,消息炸开锅,说的是杨振宁去世了,这位活到103岁、在物理学界有着传奇地位的老人,走得突然。网络上铺天盖地都是他的名字,不少人还记得不久前才看到他和妻子一起庆祝生日。
看过杨振宁和原配的合影,再瞧他与翁帆同框,生理层面的喜欢一目了然
10月18日中午,消息炸开锅,说的是杨振宁去世了,这位活到103岁、在物理学界有着传奇地位的老人,走得突然。网络上铺天盖地都是他的名字,不少人还记得不久前才看到他和妻子一起庆祝生日。
对比下来,他身边的人变化挺大。当年和原配站一起,两个人笑容藏都藏不住,看照片能感受到那种年轻时的热烈劲儿。这种“少年夫妻”的气场,很难伪装出来。说他们是生理性互相吸引,一点也不过分。
等到了后半段人生,他选择跟现在的妻子翁帆组建家庭。这段婚姻起初争议不少,“爷孙恋”标签贴得死死的,但两人结婚已经有26年。不管外头怎么猜测,从许多公开细节里,其实能看出彼此是真心投入。曾经接受采访时,杨老就把翁帆称作“上帝给我的最后一个礼物”。这句话不是随口一说,那份温柔透着坚定。
今年过生日的时候,他们俩还一起写字。“亲爱的”三个字从杨振宁嘴里喊出来,没有丝毫勉强。他拿毛笔手稳当极了,看起来身体状况很好。谁会想到几个月后,就传来离开的消息?很多网友表示,有些事真的没法预料。
就在官方公布噩耗之前一天,网上其实已经流出小道消息,说杨老已经去世。有记者联系相关单位,对方回复很干脆:“我们没有收到关于此消息的官方通知。”结果转天正午12点整,这件事被证实是真的。有时候这些风声到底是谁放出去,还真不好追查。如果真有人提前透露病危,也挺让人无语——要是万一救回来了呢?
时间选在12点整,也是巧了。一些粉丝调侃:作为著名物理学家,到最后都带着那么一点仪式感。命运总爱开玩笑,但这一刻多少让人觉得唏嘘。
翻翻履历表,会发现这位科学家的每一步都踩得特别扎实。从16岁考进大学,到33岁成为教授,中间那些努力别人根本想象不到。他早期主要在国外工作,但晚年还是义无反顾回到国内,在清华教书育人,把自己的经验全盘托出,为中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人才。在科研圈里,他留下的不只是成果,还有那股执拗劲儿,让后来者只能望其项背。
再说回情感生活,不止一次被媒体关注。以前跟第一任太太站在镜头前,是一种青春洋溢、如胶似漆;换成如今跟翁女士并肩,多的是平静里的依靠。这两张合照放一起,一个像火,一个像水,各自美好,只不过味道完全不同。有网友留言:“年轻时激情四射,到老更需要陪伴。”或许就是这样吧,每个阶段渴望的不一样罢了。
虽然社会舆论总盯着年龄差距做文章,可现实生活远比八卦复杂多了。从外表看不见内心世界,人们只看到104岁的科学家牵着54岁的伴侣,却忽略掉背后的理解和默契。据知情人士透露,两人在日常相处非常自然,无论是在公共活动还是私下聚会,总有交流的小动作,小眼神,全是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关切。而且,每次大型场合出现,都保持一定距离但又不会疏远,那种感觉不像演戏,更接近于习惯后的坦然自在。
对于这样的人生轨迹,有人为之点赞,也有人质疑动机。但事实摆在那里,从未躲避风言风语,大大方方携手同行,就是最好的回应。不妨承认一句话:爱情到底是什么样,没有标准答案;旁观者看的永远只是表面,当事人的幸福只有自己知道分量。不管过去如何,现在二人的故事算是画上句号,只留下一串串讨论与思考悬挂网络空间中,让大家各抒己见吧。
至于昨天那个谣言,不排除内部人员提前泄漏可能性,不过这种事情没人愿意碰触底线,否则要担责可不是闹着玩的。信息时代传播速度快,有时候连本人亲属都措手不及,这也是现代社会不得不面对的新问题之一。但最终尘埃落定,一切归于平静,该来的迟早都会来,人终究抵挡不了时间洪流,只希望逝者安息、生者珍重就够了——至于其他的话题,交给评论区慢慢聊好了。
来源:李幺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