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主裁就站在五米外,眼瞅着全程,掏兜摸出的,居然只是一张黄牌!申花替补席当场炸锅,球员全冲上去围着裁判要说法,转播镜头还反复切特写:鞋钉刮在皮肉上的红印子,清清楚楚,谁看了都懵。
头条@Lidya体育新视角
36分钟!申花VS西海岸的冲四关键战,直接被一脚危险动作搅崩了!
孙捷起跳的瞬间,鞋底朝天、鞋钉全露,硬生生蹬在了于汉超的腹股沟上。于汉超当场弓腰捂裆,脸色发白,半天直不起腰——那一下看着就疼。
头条@Lidya体育新视角
主裁就站在五米外,眼瞅着全程,掏兜摸出的,居然只是一张黄牌!申花替补席当场炸锅,球员全冲上去围着裁判要说法,转播镜头还反复切特写:鞋钉刮在皮肉上的红印子,清清楚楚,谁看了都懵。
还好VAR没“装瞎”,耳机里突然传来提示,比赛直接暂停。主裁蹲在回放屏前,盯着画面连看三遍,终于抬手比出红牌。孙捷低着头往场外走,一句话没说——显然自己也知道,这动作根本藏不住。
于汉超倒算硬气,没被这一脚打垮。第58分钟,他顶着伤劲儿头球破门,直接锁定2-0胜局。赛后队医透露,他大腿内侧撞出了一大片淤血,“没伤着骨头,算是捡了条‘腿’”。
头条@Lidya体育新视角
但球迷的火压根压不住!据非官方统计(综合赛事平台数据),2025赛季中超前25轮场均黄牌约4.2张,平均每3.5场才出1张红牌——可孙捷这脚,足协早把判罚标准写得明明白白:妥妥的红牌动作!
媒体人赵震之前就解读过足协新规:只要踩在脚踝及以上部位,就该直接掏红牌,也就脚面轻轻蹭一下的情况,才有可能给黄牌。于汉超受伤的腹股沟,比脚踝高了快一拳,这哪沾得上“轻微”俩字?
更讽刺的是,孙捷自己早尝过“判罚双标”的甜头。第23轮大连英博VS西海岸那场,他穿着36号球衣,伸手拽住大连16号朱鹏宇的球衣,硬生生把人拉倒在禁区里。VAR都提示“有犯规”了,主裁却摆手让比赛继续,最后足协第二十九期评议直接定性:“这就是明摆着的漏判点球”。
凭啥轮到他蹬人,一开始只给黄牌?要不是VAR硬着头皮纠错,这冤案就这么定了!虽说本赛季本土裁判的判罚准确率有87%,可这只算越位、普通犯规这种“简单题”,红牌、点球这类“难题”,准确率才约75%(据媒体转述足协内部信息)。足协年初喊的“98%判罚准确率”目标,现在看,简直是个笑话。
这一判罚还直接把比赛搅成了“红牌闹剧”。西海岸半场就少1个人,第62分钟张呈栋又炸了毛——唇语专家看出来,他冲裁判喊“你瞎啊”,吃了黄牌还不依不饶,最后被两黄变一红罚下场。俱乐部隔天就开了罚单:“停薪停训停赛,还罚了5万块”。9个人硬扛的西海岸,最后被申花连灌两球0-2输了,微博上有球迷怒评:“两张红牌,把西海岸三个月冲四的劲儿全踹没了!”
这种争议判罚,早不是头一回了。2025年9月国安VS海港那场,上海海港的王燊超从背后踩了法比奥的小腿,VAR介入后,裁判也只掏了张黄牌。按足协2025年新规“踩踏脚踝及以上应直红”,这种“同动作不同罚”的操作,球迷直接炸了锅:“尺度双标也太明显了吧!” 当时央视解说都忍不住说:“这动作按规矩该给红牌,这明显是逃过一劫啊!”
截至2025年10月前20轮,VAR共介入87次,24次推翻原判,平均每次得等1分45秒(含回放准备时间)(据足协2025年10月裁判工作通报统计)。球迷吐槽得更直接:“看VAR回放的时间,比球员跑位踢球还长,这球看得人窝火!”
更让人生气的是,孙捷不是第一次干这种事。2024赛季西海岸对阵天津津门虎时,他就亮着鞋底踩对手脚踝,最后也是靠VAR才改判红牌。可这事没进足协的公开评议,具体怎么罚的也没说——现在又故技重施,球迷能不气吗?
你认为这是红牌吗?
必须红!完全符合足协直红标准
可给可不给,裁判有裁量权
不该红,属于拼抢失误
1. 参考林创益的案例:今年4月3日他代表青岛海牛对阵天津津门虎时(中足联罚单文号:足纪字〔2025〕18号),飞铲萨尔瓦多脚踝致其韧带损伤停赛4周,就因为没亮鞋钉,只被追加停赛1场+罚款1万。孙捷亮着鞋钉蹬人更危险,你觉得该追加停赛吗?停几场合理?
2. 本赛季哪次争议判罚,让你气得想摔手机?评论区晒出来!
来源:云中巧穿梭的飞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