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边款艺术是整个篆刻艺术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 所谓边款,一般泛指刻于印侧或印背的文字、题记。它起源于隋唐。当时制印部门的工匠,只是在一些官印周围刻上制印年记、编号和释文等内容,虽然还称不上艺术,但已形成了边款艺术的雏形。正是有了这些简短而又草率的原始边款,后
边款艺术是整个篆刻艺术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 所谓边款,一般泛指刻于印侧或印背的文字、题记。它起源于隋唐。当时制印部门的工匠,只是在一些官印周围刻上制印年记、编号和释文等内容,虽然还称不上艺术,但已形成了边款艺术的雏形。正是有了这些简短而又草率的原始边款,后来明清乃至当今流派纷呈、风格各异的边款艺术才得以发展起来。
边款在形式上有阳款与阴款之分,在用刀上有冲刀、切刀及冲切兼用之别,在书体上融真草隶篆、在风格上雄强与婉约并存,在内容上则由作者单刻印的年月和署名,发展为或有感而发,或叙事抒情,考辨,涉及面极其广泛。这样,边款就成了一门集书法章法、绘画及文学、史学于一体的综合艺术。
吴昌硕边款
虽然边款的字体不限,但是在篆刻的后来发展中,主流还是以单刀白文款为主,主要以方便快捷为主,以简单的单刀刻出简单易识别的字,表明了印章作者的身份,或者加一些记事,诗词,或者创作心得等想表述的内容。除了在早期,边款会用一些书法体,比如明代的文彭,何震。
在印款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款先识后的实况。明文彭始,镌刻边款皆用阴文,上下袭用了近三百年,至清末赵之谦出,始心仪别出,采用阳文。
在边款的形式中,百花齐放,所谓的书法体,也是以便于镌刻为主,而不是刻一些碑文形式的字体,在当代自媒体发达的年代,有好多人被一些视频或者直播误导,对一些知识点没有正确的认识。比如在印章的侧边对照着字帖刻一些颜真卿或者王羲之的字体,这些都是不实用的,因为你所刻的内容都是不定的内容,都是随性而刻的内容,所以我们还是要以传统而实用的单刀楷书为主,而且是大多数篆刻家常用,也是众多收藏家比较喜欢的形式。所以,我们这篇文章以单刀楷书为重点给大家分享。同时也给大家分享一本我认为在边款学习当中很实用的一本书,知识点全面,图文并茂,对大家的边款学习很有帮助。
接下来我们先欣赏一些名家的印章边款
吴昌硕边款
齐白石边款
方介堪边款
陈巨来边款
王福庵边款
以上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名家作品,多数所用的都是单刀边款。边款一般都是以切刀为主,也可以兼用冲刀,这是传统的方式。
来源:愙斋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