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剩两块木板=扔钱”——谁再说这话,直接甩他一张65%的数据:去年十户年轻人里,六户半把边角料玩成了新家具。
“剩两块木板=扔钱”——谁再说这话,直接甩他一张65%的数据:去年十户年轻人里,六户半把边角料玩成了新家具。
别急着羡慕,他们真没多花钱,只是比咱早刷到那条视频。
先说最省事的。
切菜剩的松木板,长度刚好够娃的玩具柜,四块拼框,砂纸倒角,刷一层木蜡油,成本零头二十块。
邻居花三百买的塑料柜,门已经掉第二次,咱这个越用越润,关键尺寸卡在床底,娃的乐高终于不踩脚背。
阳台那截奇形怪状的防腐木,别扔。
靠墙钉三块,错层搭成“树杈”,秒变树形书架。
放两盆绿萝,书横插进去,拍照发小红书,点赞比鲜花多。
有人担心承重?
实测放三十本漫画纹丝不动,毕竟只是书,不是杠铃。
更离谱的是小板凳。
地砖下面垫的那块18mm多层板,锯成A4大小,四角拧上桌腿剩的螺丝,蒙块旧牛仔布,颜值直接对标无印良品。
来家打麻将的闺蜜抢着坐,问链接,笑死,链接在楼下垃圾桶。
狗屋更搞笑。
厨房吊柜切下的高个子侧板,刚好是柯基肩高,斜切屋顶,木皮一贴,门口写“旺财公馆”。
狗还没住,猫先占山为王。
评论区一水儿“猫:我谢谢你。
”
花架才是小户型的隐藏彩蛋。
地板尾料20cm一条,三块拼成Z字,背靠阳台墙,用免钉胶固定。
盆栽一字排开,阳光一照,影子就是一幅立体画。
物业路过问哪家买的,答“捡的”,对方脸都绿了。
竖立书架专治“书多没地儿”。
五块15cm宽木条,间距30cm,直接上墙,连背板都省。
书脊朝外,拿书像抽扑克,省出半平米就是赚到。
租房子也能玩,搬家拔钉带走,房东挑不出毛病。
小推车是厨房最后的倔强。
橱柜下脚料做底板,四个万向轮十块钱,再钉根旧扫帚杆当扶手。
炒菜时调料车随叫随到,用完塞回缝隙,存在感为零。
邻居阿姨看完回家骂儿子:“人家板子会走路,你家只会吃灰。
”
靠背板凳升级更贱。
切菜墩剩的圆木片当座面,靠背用衣柜边角条,热弯用吹风机吹五分钟,慢慢掰,断了算我输。
刷成克莱因蓝,拍照发抖音,播放量破十万,评论区集体喊“链接”。
没链接,只有楼下木工师傅微信,收五十块手工费,包教包会。
实木柜属于进阶局。
地板尾料统一厚度,直接榫卯太麻烦?
直角金属件+电动螺丝刀,十分钟一个框。
柜门用旧窗帘布,百褶帘那种,透气不落灰。
放在玄关,口罩钥匙全吞进去,台面还能摆快递刀。
朋友来家以为淘宝两千块,笑死,其实零头都没花。
猫爬架才是终极内卷。
剩的罗马柱石膏线别扔,锯成段,中间掏洞,缠上麻绳,热熔胶一粘,再固定到那块千疮百孔的实木板上。
猫从地面一路蹦到吊顶,回头看你像看废物:“朕的江山,你居然想扔?
”
工具根本不用怕。
小米那个“木工助手”APP,拍板子自动算料,蓝牙连切割机,新手也能切出笔直一条线。
两百多块,一顿火锅钱,省下的板材费早就回本。
实在手残?
小区团购群吼一声,木工师傅下班接私活,一小时八十,比买新家具便宜到姥姥家。
有人吐槽“时间不是钱?
”——算笔账:刷手机俩小时眨眼没,锯木头俩小时多一件家具,还能拍视频涨粉。
去年北京那场边角料大赛,冠军作品是把门槛条拼成世界地图,奖金五千块,材料全是垃圾。
评委说:“省的是地球,赚的是眼界。
”
再提醒一句:动工前给板子拍张照,发条朋友圈“今晚决定让你变宝”,别删。
七天后成品出炉,前后对比图甩上去,点赞暴涨的时候,记得回来谢我。
来源:才高八斗沙滩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