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扩建夏威夷基地,要部署高超音速导弹,太平洋局势即将巨变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5 22:18 1

摘要:历史在这里绕了个圈,仿佛又回到某个原点——只是这一次,不是被动地等着别人打过来,而是主动在这里搭起一个更大的舞台。

八十多年前,珍珠港的天空被一阵突如其来的轰鸣撕开,那是日军偷袭的日子。

如今,这个曾经的伤口被时间缝合成游客的风景区,但美国人自己知道,那条伤疤还在,只是被藏在制服和军帽下面。

历史在这里绕了个圈,仿佛又回到某个原点——只是这一次,不是被动地等着别人打过来,而是主动在这里搭起一个更大的舞台。

而舞台中央的主角,换成了被他们称为“游戏规则改变者”的高超音速武器,这不是电影里的特效道具,而是会在几分钟内跨越上千公里、精准砸在对手头顶的工具。

美国人盯着太平洋,他们知道第一岛链已经热得烫手,关岛不再是安全屋,于是把目光挪到夏威夷,把这里打造成可进可退的枢纽。

上百亿的扩建计划,几年的持续施工,都是为了那几枚能让地图上某个坐标瞬间消失的导弹,大家都清楚,这些动作背后,藏着他们预备的大事。

在珍珠港-希卡姆联合基地,大量的规划图已经摊开,美国海军的工程师们在图纸上画满红线,那是四座码头的改造工程。

时间表写得很严密——2025年5月动工,2028年夏季完工,他们要给码头安装超高压供电设备,说这是为了给“朱姆沃尔特”级导弹驱逐舰提供保障。

看似普通的港口升级,其实是在为下一步武器部署铺路,你站在码头边,能看到工人搬运粗大的电缆,就像扎进海里的黑色脉管。

这些脉管最终会接到万吨级驱逐舰里,那里面将搭载美国海军的首款舰载高超音速武器——“常规快速打击导弹”。

这是一种可以飞到五倍音速以上的东西,飞行过程中能变轨,让传统的防御系统反应不过来。

两艘“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已经在改造,第三艘的工程在明年启动,三艘船,总共能装36枚这样的导弹。

数字很干,但背后的意思很简单:它们可以在远离战场的地方,对陆地和海面的“时间敏感型目标”进行精确打击——比如一艘正在航行的军舰,比如一处刚刚暴露的指挥枢纽。

珍珠港的升级不光琢磨水面舰艇,他们同时还在把船坞也做大做深。

因为另一个发射平台是“弗吉尼亚”级核潜艇,这种潜艇可以在海水下静悄悄地携带高超音速武器,完成一次从黑暗到高空的致命跃升。

美国海军计划在本世纪30年代前,让更多这样的潜艇常年驻扎在夏威夷,港口的混凝土堆得越来越高,船坞的门像巨兽的嘴,随时等着吞下一艘潜艇重新打磨武器系统。

可见,这个基地的升级,并不是为了让士兵有更好的生活条件,而是为了让那些能打得更远、更快的武器有一个温床。

然而,美国的高超音速之路并不平坦,按照美国陆军的原计划,他们在2023年秋天之前就要把地面发射的高超音速武器部署起来,但这一计划连续延期。

原因并不在导弹本身,而是在发射过程中出现问题。靶场测不准,测试条件不理想,结果就是试验失败。

美国陆军《防务新闻》提到,他们现在把测试时间推到2025年12月,希望到那时候能成。

弗兰克·洛扎诺少将公开表示,第一支获得这种导弹的陆军单位,将在2025年5月接受新装备,地点在华盛顿州的刘易斯-麦科德联合基地。

这种兵器是他们口中的“威慑中国”的关键,问题是,你口袋里有把刀,不等于你真的能在关键时刻劈到别人身上。

美国这几次试射失败,就像跑步比赛里鞋底掉了,赛道再好,你也只能慢下来。

而与此同时,中国在这一领域已经扔出了重锤,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的阅兵式上,中国展示了多款反舰高超音速导弹——YJ-17、YJ-19、YJ-20。

它们不但能飞过数百至数千公里的距离,而且能精准命中航母那样的复杂目标,这不是公开秀肌肉,而是对美国海军的直接提醒:你的一举一动都在我们的射程之内。

高超音速武器的意义就在于速度和机动性相结合,被它盯上的目标几乎无空间躲避。

这个差距,让美国的海军和陆军心里的弦始终绷着,他们知道自己不是在冲刺,而是在追赶,对手已经在另一条跑道上冲出很远。

他们必须找一个地方,既能临近战区,又能相对安全,这就把目光引向了夏威夷。

夏威夷距离第一岛链很远,却仍在太平洋中心的地图上占着一个至关重要的位置。

美国的“第二岛链”战略里,关岛是跳板,可以前出到菲律宾海,抵达东亚,也能退到夏威夷防守。

可现实是,关岛已经暴露在中国的火力覆盖范围之内,成为可能首先被点名的目标。

夏威夷则不同,它足够远,敌人的导弹要打到这里,不仅需要更长的距离,也需要更复杂的情报链。

于是,美国计划在夏威夷部署第二套“堤丰”中程导弹系统,它能发射“标准-6”和“战斧”巡航导弹,攻击范围在500至2000公里之间的各种目标。

配合高超音速导弹,夏威夷可以成为一个“远程拳头”,这拳头伸出去,能打到西太平洋的热点区域,缩回去就躲在太平洋的深处继续攥紧。

美国陆军的多域特遣部队中,两支驻扎在太平洋,它们是美国应对中国的核心力量之一,他们与菲律宾、韩国、日本展开联合演习,把夏威夷作为后方补给和战术协调的节点。

珍珠港基地升级带来的码头空间、船坞能力、仓储设施,都是为了让这个节点更稳固、更有力。

他们甚至提前准备好新型舰艇的备件仓库,因为这些零件交付周期长,战时短缺可能决定一次任务的成败。

从地缘博弈角度看,美国这是为了弥补在西太平洋逐渐丧失的优势。

中国的高超音速反舰导弹,比如YJ-19,可以从陆基、舰载或者空射平台发射,直接压缩美国航母在该地区的自由活动空间。

在台湾海峡或南海的潜在冲突中,这意味着美国航母很可能只能在更远的地方游荡,而靠近战区的任务交给这些远程陆基和海基炮台来完成。

珍珠港的水面依旧有游船和潜水游客,但在水下和港口深处,工程机器的轰鸣不曾停下,美国人想在这里造出一个既远离前线又能覆盖整个太平洋的攻击体系。

只是,他们的高超音速项目一再延误,“黑暗之鹰”说年底部署,但空军的关键项目又推迟到了2026年和2027年。

时间是最大的考验,而对手的时间从不为你暂停。

结语

战争的阴影总是悄悄移动,而它落到哪片海面上,取决于谁的手中握着更长的矛。

夏威夷的码头、船坞、电缆、仓库,一块块像舞台布景一样被摆好,只等主角登场。

但现实不是剧本,没法保证下一幕你能照着计划来演。

美国在追赶,中国在领跑,高超音速这条赛道上,谁先到达终点,可能就会改写整个太平洋的格局。

环球网:《接连部署多套“堤丰”,美媒渲染“威慑中国”,美国中导系统进驻太平洋》

政知新媒体:《战略威慑!多款鹰击、东风系列高超声速导弹,亮相阅兵场》

参考消息:《美媒:美陆军拟年底测试高超音速武器》

环球时报:《美国中导系统进驻太平洋》

中国青年报:《外媒:美军大规模升级夏威夷基地,为部署高超音速武器做准备》

来源:南柯纪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