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边拿着ADP的数据说“9月私营部门少了3.2万个岗位,就业市场凉了”,一边又把降息的调子定得死死的:“只能25个基点慢慢降,急不得”。
最近美联储的画风有点迷,理事沃勒在CNBC的表态直接让市场看懵了。
一边拿着ADP的数据说“9月私营部门少了3.2万个岗位,就业市场凉了”,一边又把降息的调子定得死死的:“只能25个基点慢慢降,急不得”。
这事儿的根子其实在政府关门上。本来10月3日该出的官方非农数据,硬是因为资金断供给卡了壳。
要知道,美联储向来靠官方数据“把脉”,现在没了“听诊器”,只能扒着私人机构的数据凑数。
除了ADP的就业萎缩,其他几个私人数据源也都指向劳动力市场降温,按常理说,这早该是“快刀斩乱麻”式降息的信号。
但沃勒偏不。他的逻辑挺绕但也实在:现在经济就像“半熟牛排”,上半年增速温吞,最近又冒出来提速的苗头。
这就矛盾了——就业在踩刹车,GDP却可能在踩油门。
他赌的是要么就业跟上经济节奏,要么经济回头找就业,这会儿要是贸然降75个基点,万一赌错了,后续政策根本没法回头。
更有意思的是美联储内部的“吵架声”。
新任理事斯蒂芬・米兰直接喊着“要大降快降”,跟沃勒的“小步慢跑”形成鲜明对比。
说实话,这种分歧太正常了,毕竟没有官方数据托底,谁都怕踩坑,这大概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吧。
沃勒敢坚持“慢降”,除了看不透经济走势,更藏着对通胀的小心思。
毕竟美联储的两大目标——稳就业和控通胀,现在正对着干。
最近不少美联储官员都在念叨“通胀警报没解除”,意思很明确:降息空间别想太大,不然物价可能又要飞起来。
这话不是没道理,虽说通胀从高位跌下来了,但离2%的目标还差着一截,要是放水太猛,之前的调控成果可能全白费。
但沃勒有自己的“反方观点”:只要就业市场不热,通胀就炸不起来。
他最担心的“工资-物价螺旋”——工人加薪推高物价,物价上涨再倒逼加薪——得有个前提,就是劳动力不够用。
现在就业都萎缩了,工人哪有底气要高薪?
企业自然也没必要靠涨价覆盖成本。
在他看来,疲软的就业数据反而给降息铺了块“安全垫”。
值得琢磨的是沃勒的特殊身份,2020年特朗普任命的理事,还是明年美联储主席的热门候选人。
他现在的表态说白了就是“提前吹风”,要是真当上主席,这种“谨慎派”风格大概率会主导美联储政策。
市场倒是看得明白,已经默认10月28日的会议会降25个基点,12月可能再来一次。
但问题是,要是就业市场一直恶化,这点降息够不够用?
现在美联储就像走钢丝,降快了怕通胀反扑,降慢了怕就业崩盘。
说到底,这波关税,把美联储架在了火上。
沃勒的“慢降”策略更像无奈之举,毕竟在看不清路况的时候,踩油门比踩刹车危险多了。
来源:米老鼠聊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