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规格的开业仪式背后,是义乌从“鸡毛换糖”的拨浪鼓声中诞生的马路市场,到摊位市场、棚架市场、室内市场、义乌国际商贸城,再到如今的第六代“数智化”市场的蝶变升级,勾勒出一部中国商贸史的进化轨迹。
通江达海的浙江,开放发展再浪头弄潮。
10月14日,义乌全球数贸中心开业。浙江省委书记王浩出席开业仪式并宣布开业,省长刘捷致辞。
高规格的开业仪式背后,是义乌从“鸡毛换糖”的拨浪鼓声中诞生的马路市场,到摊位市场、棚架市场、室内市场、义乌国际商贸城,再到如今的第六代“数智化”市场的蝶变升级,勾勒出一部中国商贸史的进化轨迹。
14日下午,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现场推进会在义乌召开。王浩指出,要清醒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当前面临的挑战,扭住关键重点,加大攻坚力度,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上不断取得新突破。
党中央要求浙江省要在开放发展上走在前、做示范,先行先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浙江要“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续写新篇”。浙江省委、省政府系统部署,正在实现从“开放大省”到“开放强省”的转变,打造外贸新范式。
义乌全球数贸中心便是浙江提升开放能级、做强数字贸易的重大标志性工程。项目总投资超83亿元,打造以跨境电商等数字贸易为核心、引领全球小商品贸易新风尚的新一代市场综合体。项目由市场、商务写字楼、商业街区、公寓、数贸港等五大板块构成,一体推进“人、货、场,信息流、货物流、资金流”六大贸易要素数字化提升。
一句话概括就是,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一栋楼就是一条链。下楼看样展示,上楼交流会客,出门商务接待,进门履约发货。
第六代市场抢抓全球贸易发展机遇的发力点是数字化升级。数字贸易作为数字技术与国际贸易深度融合的新形态,成为世界各国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与不确定性加剧背景下的战略选择。
今年上半年,我国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进出口达到1.5万亿元,跨境电商进出口达到1.3万亿元,均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我国的数字贸易仍存在经营主体竞争力不够强、开放程度不够高、治理体系不够完善等短板。
位于东南沿海的浙江,数字贸易起步早、成效好。今年上半年,浙江全省数字贸易额实现4150亿元,同比增长了13.2%。在过去3年,浙江省的跨境电商进出口年均增长超过20%,许多中小卖家通过网络实现“店开全球”。
为了紧跟发展新浪潮,浙江持续巩固优势、弥补短板。浙江省委、省政府部署,要以建设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世界一流强港、世界小商品之都为关键支撑,以推进制度型开放为主要牵引,系统谋划推进“平台提能级、枢纽建强、模式创新”三件大事,加快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
今年初浙江印发的《关于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的实施方案》指出,到2027年,高能级开放强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基本确立,开放型经济发展保持全国前列。《方案》明确指出,要深化新一轮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推动“人、货、 场、链”四个核心要素数字化升级。
作为浙江对外开放的“桥头堡”,义乌打造全球贸易标杆地。义乌全球数贸中心开业,将成为浙江数字贸易发展的“新引擎”,将通过构建数字时代的贸易新范式,完成“中国智造”的价值跃迁。
14日的开业仪式以后,浙江省领导一行考察了义乌全球数贸中心、义乌市直播电商园,听取数字市场情况介绍,还同市场商户、企业主代表交流,鼓励大家抢抓机遇、打开思路,创新外贸新模式,为拓展国内国际市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作出更大贡献。
插上数字技术的翅膀,义乌乃至浙江再次扬帆起航。“鸡毛换糖”的拨浪鼓声摇到今天,号角声嘹亮。以浙江为缩影,中国持续改革创新,升级新业态,全面融入全球经贸浪潮,为世界市场注入中国动能。
来源:政知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