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荣耀“25秒星轨”样张的摄影博主被拉黑,公关跟网友一起知道的吗?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5 21:40 1

摘要:在给企业做培训的时候,高管IP、高管言论经常是公关部提出要重点说说的趴。

在给企业做培训的时候,高管IP、高管言论经常是公关部提出要重点说说的趴。

正好这几天知道了一位叫做罗巍的影像工程师,拿来做个案例。

明确说下,没有任何评价手机产品和影像技术的意思。只是站在公关角度,讨论如果你们公司有这么一位,会有什么影响,以及能怎么办。

01

事件热度不高,估计很多小伙伴不知道这个事情,简单叙述一下。

顶着旗舰机身份的荣耀Magic 8,将在今天,也就是2025年10月15日开发布会。

发布会前,自然会有一轮传播。比如,官宣代言人是谢霆锋。

另外,最近几年,流行企业里面有一些身份的同志,用自己的个人社媒账号参与产品宣传,帮着吆喝。最典型的是小米家。

百度百科写着担任荣耀首席影像工程师的罗巍,日常会从本职工作角度出发,发布一些“实拍美图”。Magic 8的预热期,罗首席每天都要发几条到10几条不等的微博。

10月11日,罗首席发布荣耀手机拍摄星轨照片,并备注25秒曝光。

02

我们之前出过一篇公关能审出来么的推送。

星轨照片,叠加“25秒曝光”的文字,有问题吗?

很多人都认为,25秒曝光不可能拍出这样的星轨照片。

一般来说,学过地球自转这个知识点,就会知道斗转星移的科学解释。

非要装逼,那就是“天体周日视运动”,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以地球为参照物,我们在北半球,会感觉星星都在围绕北极星做圆周运动,看起来像是朝一个方向移动。

(这图也不一定要看懂,就是放着吓吓你们。)

结论:星星会动,不过,动得不是很快。

很粗略的估算,选择一个特征明显星座,记准位置,过一个小时以后再去看,会发现它在天球上大概移动了15度。

星星移动,用轨迹表示出来,就是通常说的星轨照片。拍1小时,得到一段15度弧线的轨迹,与学过的知识和肉眼可见的实际状况,是吻合的。

相反,轨迹很长的照片,与25秒曝光的描述,是不吻合的。

03

既然认为25秒不可能拍出这种星轨,对于荣耀手机怎么呈现这类影像,网友也做一波推测。

基本方向就是“非实拍”,手机直接给你算了一个。有人喊话荣耀“上AI你就直说”

各种梗也纷纷出现。我最喜欢的是这个。(表白土豆吕严)

04

面对不同看法,罗首席一点儿也不惯着,活人感十足,遵从本心地采用“拉黑”的处置方式。

我本来以为是这轮生气了,同事翻完以往信息后跟我说,似乎一直就有拉黑别人的习惯。

“罗巍 拉黑”,“罗巍 毕业”是个长期梗。

甚至有人求拉黑来证明自己的在摄影圈的地位。

这轮舆情传播,大部分媒体标题里出现了“拉黑”两个字。

05

被拉黑的博主,当然也不会算了,纷纷发了被拉黑的截图。

12日晚上,数码博主“相机笔记et”公开炮轰罗巍,质疑其能力与人品,表示其无知无畏,且不懂摄影。

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相机笔记喊话的对象是荣耀CEO李健,并说“在得到健总回复前,我是不会删掉或者隐藏这条微博的。”

发稿之前,我们特意去点了一下这条微博,还在,说明……

06

“相机笔记et”发布内容1个小时之后,罗首席发了一条关于“星轨模式算法”的内容。

强调一下,网友关于“25秒曝光”的理解是“对着夜空,举起手机,拍摄25秒之后,你就可以得到这样一张星轨照片。”

再看一眼罗首席的微博,个人觉得这么理解,是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也没什么不对。

但是,在罗首席的眼中,这个理解是完全错误的,是“不知道算法”的表现。他说的“25秒曝光”根本不是网友理解那个意思。

07

这里的核心句是“这个模式是堆叠曝光几百张图片,然后把曝光时间累加出来的。”

先看前面前半部分。

星轨的拍摄通常有两种方法可选。

第一种是利用相机进行长时间曝光,例如持续60分钟的曝光,直接捕捉星星的运动轨迹。

这种方法其实比较少用,超长时间曝光会有明显的噪点问题,出来的画面都没眼看。

第二种则是分次拍摄多张照片,随后通过后期软件将这些照片进行堆栈叠加,最终合成为一张完整的星轨照片。

绝大部分星轨照片,都是这么来的。

所以,罗首席这张照片是拼图拼出“星轨”,不算槽点。

08

不好懂的是后面半句“把曝光时间累加出来的”。

我看评论里为荣耀解释的,是按照25秒曝光是指几百张图片的单次曝光时长总和。也就是每张图片曝光时间累加,一共凑出25秒。

如果有250张图片,那么每张图片的曝光时间是1/10S;如果是300图片,那么,每张图片的曝光时间是1/12S。

这里确实需要一些补充关于“曝光时长”,也就是快门的基本知识。

曝光时间指快门打开到关闭的时间间隔,直接影响图像亮度:曝光时间越长,亮度越高;曝光时间越短,亮度越低。

用AI找了一下星轨拍摄参数。

单张照片曝光时间建议设置是15-30秒。

夜空太黑,亮度不够,需要长曝光让增加图片亮度,不难理解。而且我们根据生活经验也可以知道,晚上拍点什么,一般需要更长的手不能抖的时间。

如果拍夜空的星星需要长曝光。那么罗首席说的“25秒曝光”,看上去更像是单次曝光时长,而不是几百张图片曝光时长凑出来的总时长。

09

第一次的“25秒曝光”没说清楚是什么意思,第二次的“把曝光时间累加出来的”依然没说清楚是什么意思。

就这么点破字,我得结合评论猜来猜去,到现在依然不敢说死他到底说了是什么。不评论语文要到什么程度才能做影像工程师,我只想说,挨骂不冤。

明明自己没说清楚,但又觉得自己毫无问题,是看到的人“不懂”、“不行”。如果给你做同事,如果给你做老公,脑补一下。

10

事情说完,来讲公关。

首先,舆情不大。

这事儿如果是那几个有流量品牌出的,估计早就闹起来了。当年华为拍月亮,可是热搜一的。

落在荣耀身上,舆情量比我想象的还要低。

有人再说,这就是品牌方博流量的做法。我差点就要信了。

11

其次,罗首席没有受到任何限制。

后续几天,罗首席还是发了不少微博,一切如常。

包括“相机笔记et”在内的博主,都说罗首席“辱骂网友”。我们也去看了一下,大概是这样子的。

这次舆情出现之后,也是用阿猫阿狗来称呼别人。

看上去呢,跟拉黑一样,属于长期行为。

长期行为的意思就是:荣耀没有阻止。这里,我们不知道是荣耀没有阻止,还是没能阻止。反正,从结果上看,罗首席可以长期这么在社媒上说话,荣耀允许。

12

再有,“相机笔记et”认为罗首席无知且无畏,在社交媒体上闹出了很多笑话,给荣耀品牌带来了不少负面。

“我相信荣耀选择罗巍肯定是看重了他某些方面的能力,能给荣耀带来一些价值。但如果任由他在社交媒体上疯言疯语,恐怕就要功不抵过了。”“开发团队的努力不因为罗巍个人的表现打水漂。”

往前翻罗首席的微博,还有很多其他“开火”行为。

按照公关理解,如果个人行为是负向的,被关联及企业,会有几个方向:

1)个人就是企业意志的表现,他是在企业的授意下,这么说、这么做的。

2)这个人不行,这个人在的公司做不出好产品。

3)这个人能在这家企业找到工作,说明这家企业也找不到更好的人,只能用这种货色。

4)企业纵容,无为。

我不是说支持企业管控员工社交媒体言论。我只是说,不干预的后果,有且只有企业承担。

13

特别提醒一点,我经常在培训中强调,需要注意舆情对于企业内部的影响,也就是其他员工的情绪和看法。

如果你忙里忙外、累死累活,有个同事却老出幺蛾子,引发群嘲,你会有什么想法?

14

星轨轨迹长度,只与整个拍摄时间有关。

星星要走这点路,可能需要1个小时。

作为普通用户,我其实更想问的是,手机一直处在相机拍摄模式,会烫吗?电够吗?

如果当真以为是自己在拍,辛辛苦苦真的花了1个小时蹲守,结果发现还是靠算法输出,会吐血吗?

请在手机微信登录投票

你觉得“25秒星轨”样张,是怎么“拍”出来的?单选100%实拍大部分是实拍,后期加了一点AI算法实拍了一点,大部分是后期AI算的全是AI后期算出来的其他,评论区告诉你

来源:在公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