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哈马斯释放最后20名以色列人质,国际社会以为加沙局势迎来转机时,特朗普却突然“变脸”,联手内塔尼亚胡对哈马斯发出死亡通牒。
当哈马斯释放最后20名以色列人质,国际社会以为加沙局势迎来转机时,特朗普却突然“变脸”,联手内塔尼亚胡对哈马斯发出死亡通牒。
这一猝不及防的转折,彻底撕碎了巴以短暂停火的假象——原来,美国口中的“和平”从来只是单方面的缴械投降。
特朗普与阿根廷总统米莱会晤时,赤裸裸地威胁哈马斯:“不主动解除武装,就用暴力解决。”
这份傲慢与上世纪美国在伊拉克、阿富汗的“民主改造”如出一辙。
历史早已证明,强权压迫下的“和平”只会滋生更深的仇恨。
2006年哈马斯通过民主选举执政加沙,却因拒绝承认以色列被西方集体孤立,如今特朗普的20点计划更欲将其连根拔起——这哪里是和平?分明是赶尽杀绝!
内塔尼亚胡的算盘同样阴险。他急需一场“彻底胜利”来掩盖国内司法危机,甚至不惜阻挠巴勒斯坦建国。
从1982年贝鲁特难民营大屠杀,到2009年加沙“铸铅行动”,以色列右翼向来信奉“以暴制暴”。
但哈马斯不是纸老虎,其7000名武装人员迅速重整旗鼓,甚至对内部异己的杜格穆什家族血腥清洗,誓死捍卫加沙控制权。
这场博弈,早已超出军事层面,成为生死存亡的意识形态之战。
特朗普政府一边回避巴勒斯坦建国议题,一边将矛头对准哈马斯,彻底暴露了美国的虚伪。
当年克林顿促成《奥斯陆协议》,小布什支持“两国方案”,而今拜登团队却默许以色列吞并西岸定居点。
这种历史倒退,让国际社会寒心!联合国数据显示,2023年以军行动已造成超3万巴勒斯坦人伤亡,而美国仍向以色列输送数十亿美元军火。
所谓“人权卫士”,不过是霸权的遮羞布。
更讽刺的是,哈马斯释放人质本为解决人道危机,却反成美以发动“清场行动”的借口。
这一幕像极了2014年加沙战争:停火期间以军突然空袭,导致1400名平民死亡。
如今历史重演,国际社会的谴责声能否拦住美国的铁蹄?阿拉伯国家若继续沉默,加沙恐将沦为下一个“血色叙利亞”。
从越南战争到阿富汗溃败,强权终将败给民族的韧性。
哈马斯深知,放下武器等于政治自杀,1993年阿拉法特签署《奥斯陆协议》后法塔赫的衰落就是前车之鉴。
但硬抗到底的代价是什么?加沙230万人已在废墟中挣扎,儿童营养不良率高达45%。
当特朗普和内塔尼亚胡高举“反恐”大旗时,他们抹杀的是整个巴勒斯坦民族的未来。
此刻,加沙的命运悬于一线。国际社会若继续纵容美以的“屠刀外交”,中东永无宁日。
历史的教训清晰可见:霸权主义播种仇恨,只有公平谈判才能终结循环。
哈马斯与以色列的生死对决,不仅是枪炮的较量,更是对人类良知的拷问——究竟要多少鲜血,才能浇灭这场燃烧了76年的战火?
作者认为特朗普翻脸致加沙危局升级,美以借人质释放逼哈马斯缴械,所谓“和平”实为赶尽杀绝,复刻强权压迫旧路。
美国双标尽显,默许以军暴行还送军火,让两国方案成空谈。
哈马斯硬抗是怕重蹈法塔赫覆辙,而霸权只会播种仇恨,唯有公平谈判、承认巴人权,才能终结76年战火。
来源:老于说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