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中有逃兵、有商人更多的是躲避饥荒的难民,而一个多世纪后他们早已把这片土地视为自己的家园。
蓝眼睛、高颧骨--这群看起来像外国人的中国人其实是俄罗斯族人。
而且这群人对中国还有强烈的认同感。
那这个所谓的俄罗斯族到底来自于哪里?他们的现状又如何?
19世纪末俄罗斯族人的祖辈从西伯利亚逃荒来到中国。
其中有逃兵、有商人更多的是躲避饥荒的难民,而一个多世纪后他们早已把这片土地视为自己的家园。
他们的身份证上骄傲地写着俄罗斯族,同时宣称‘我们是中国人’,心系着同一个“中国梦”。
从外来者到属于这里,他们走过了整整一个世纪。
就连“俄罗斯族”这个名称,也是新中国在1953年正式授予的。
如今他们常被称为最像外国人的中国人,然而他们背后的故事远比他们的外表更吸引人。
十九世纪后期塔尔巴加泰草原上出现了一队兽皮马车。
他们说着俄语、裹着羊皮牛车吱吱作响,沿着伊犁河向南行进--他们都是从俄国逃出来的逃兵和工匠,没有一本护照或地图。
消息是通过口口相传收集来的,向南走!新疆土地肥沃,边防哨所稀少,当局不会逮捕你们。
于是第一波蓝眼睛的“盲盒移民”在新疆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1889年一个名叫吴双丁的单身汉来到黑龙江省寻克县齐克镇的边陲村庄。
没有人知道他的身世,只知道他愿意下地干活,擅长盖房子。
村民们干脆戏称这个小村庄为“小丁村”。
转眼三十年过去了。
村口蓝眼睛的孩子追逐着鸡鸭--吴家的后代和河对岸的混血儿占了村里近三成的人口。
2003年这个江边小村被正式命名为“中国第一个俄罗斯民族村”。从这里可以直接眺望对岸的俄罗斯阿穆尔州。
1934年在新疆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期间,一群身着中国传统长袍马褂的蓝眼睛人走进了大会堂。
他们的祖先是从沙皇俄国逃难来的,在新疆生活了三代,说着当地的语言。
当地人称他们为“归化族”。
会议公开宣布从今天起,你们就是中国公民与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一样,你们将在土地分配、税收和选举方面享有平等待遇。
将近二十年后的1953年,在全国民族普查中,官方给了他们一个新的称谓--俄罗斯族。
他们不再被称为“归化民”,而是被正式认定为中国的第56个民族。
从此他们的户口本上清楚地写明了他们的身份,再也没有人敢称他们为“外来人”了。
这些年来俄罗斯族经历了种种动荡,他们却从未离开过。
在新疆买地、娶当地女人、种麦子、参军、当官--他们比任何人都扎根得更深。
2010年人口普查,中国俄罗斯族一共1.5万多人。
听着不多但他们的家大多安在内蒙古的额尔古纳、黑龙江的逊克、新疆的伊犁——全在地图边上、远离北上广的地方。
回看俄罗斯族当年的祖辈,大多是逃难来的中国,背着包袱只想找个能喘气的地儿。
如今孙子辈照样守着同一片草原、同一条江,一口东北话或新疆味普通话,把“回家”说成“回咱中国”。
我国历史上就有民族大一统,俄罗斯族如今的同化是有迹可循的。
馕坑挨着教堂,教堂再拐个弯就是清真寺,三家邻居共用一条巷子。
伊犁某中学里,俄罗斯族小伙用拼音秒回微信,嘴里蹦着新疆味普通话。
回家奶奶端出列巴,他却惦记中秋月饼和高考倒计时。
奶奶年年过巴斯克节,但他记的最清的是放假几天、作业多少。
两代人就这么在一个屋檐下重叠。
当年爷爷辈拖家带口逃过来,拼命把老味道钉在中国土地上。
砌洋葱顶教堂、教娃娃俄语、按老家方子烤黑面包。
但结果如何呢?俄罗斯族的建筑文化、语言、饮食文化逐步向中华文化靠拢。
这不得不感叹中华文化强大的包容力。
从五十年代起中俄混血家庭越来越常见,小伙子娶汉族姑娘,姑娘嫁俄罗斯族小伙。
在联姻的促进下,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中华文化也越来越深入俄罗斯族人的生活。
在黑龙江逊克县的边疆村,老师偶尔用俄语讲讲复活节怎么来的,下一秒还是带大家朗读人教版语文。
孩子们嘴里的俄语没几个,写汉字却早已轻车熟路。
外国文化不用侵入,早被日常生活拌成了家常菜,吃着顺口,谁还分哪国味?
在额尔古纳的俄罗斯民族乡,木门前仍挂着圣像,但是作用早变了。
爷爷奶奶偶尔点根蜡烛求个平安,年轻人则是拍照,再顺手发抖音,点赞比祷告来得快。
当今宗教仪式被精简成打卡背景,传统没丢只是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发生了变化。
大家更笃定的身份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如今的俄罗斯族餐桌上,列巴该烤还烤,客厅里的圣像该挂还挂。
过去没扔但现在是跟左邻右舍一起攒出中国味。
不是谁硬把两种文化按头凑一起,而是日子一天一天过,你吃我的抓饭,我喝你的苏巴汤,不知不觉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
就拿谢尔盖来说,他身份证上白纸黑字印着额尔古纳。
这会儿他正在新疆伊犁的新兵连里拔腿冲刺,一身迷彩板板正正,晒得反光的小白脸照样喊口号:一——二——三——四!。
休息铃一响,他搂着旁边哈萨克兄弟的肩膀,塔城普通话脱口而出:“哎,晚上拌面加不加辣皮子?”
谁还分得清谁是哪族?反正都是新兵蛋子,一起跑、一起饿、一起想家。
1953年户口本上那一栏正式换名字,归化族改成俄罗斯族。
他们从此不再是留在中国的外国人,而是堂堂正正的第56个“家里人”。
[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俄罗斯族.百度百科.
世界纵横说2025-09-04. 我国曾有近十万俄罗斯族和苏侨,为何现在俄罗斯族只有1.6万?
人民网-内蒙古频道2025.7.23行进中国 | 边陲小镇缘何吸引八方来客
来源:张守健康观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