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翻车引发品牌战,车企内部竞争乱,中国汽车市场秩序被破坏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5 16:40 1

摘要:国庆假期里,2025中国汽车城市攀爬巡回赛上的一场翻车事故,本该是赛事中常见的小插曲,却因为车身上 “212” 的标识,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文 | 锐观经纬

编辑 | 锐观经纬

国庆假期里,2025中国汽车城市攀爬巡回赛上的一场翻车事故,本该是赛事中常见的小插曲,却因为车身上 “212” 的标识,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不少人看到这个标识,第一反应就是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的产品,纷纷质疑这家老牌国企的技术安全。

可谁能想到,这场舆论风波背后,牵扯出的是 “真假北汽” 近五年的恩怨,更暴露了中国汽车市场竞争中的乱象。

这起翻车事故到底如何引发品牌之争?“真假北汽” 的恩怨又从何说起?中国汽车市场的秩序为何会因此受到影响?

国庆期间的那场攀爬赛,一辆印着 “212” 的越野车爬坡时突然翻车,视频传到网上后,很快就引发了大量讨论。

大家关注的不只是翻车本身,更在意的是车辆翻车后的状态,前机舱盖和A柱明显变形,这让不少人对车辆的安全性能产生怀疑。

再加上 “212” 这个标识,几乎所有人都认定这是北汽集团的产品,一时间,对北汽集团的质疑声铺天盖地。

直到10月5日,北汽集团紧急发了澄清声明,大家才知道事情没那么简单。

声明里说,涉事车辆根本不是自家的,而是北京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在 2024 年推出的车型。

更关键的是,北汽集团还点出了北汽制造厂的 “靠山”,山东魏桥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明确表示两家企业没有任何股权或产权关系。这一下,“真假北汽” 的盖子算是彻底被揭开了。

其实,“真假北汽” 的复杂局面,早在十年前就埋下了伏笔,2015年的时候,北汽制造厂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北汽集团没办法,只能以1.17亿元的价格,把手里持有的北汽制造厂全部股权挂牌转让给了富路集团。

这家企业在低速电动车领域可是知名玩家。从那以后,北汽集团就和北汽制造厂正式划清了界限。

可问题也就在这时候出现了,股权转让的时候,北汽集团同意北汽制造厂继续在企业名称里用 “北汽” 两个字,两家还共享 “北京” 这个前缀。

这一让步,给后来的纠纷埋下了隐患,北汽制造厂可没客气,到了2021年,就在自己生产的北京豹、BJ212、北汽勇士系列汽车车身上,直接印上了 “北京” 商标,宣传的时候也一个劲儿用 “北京”“北京汽车”“北京牌” 这些商标。

北汽集团一看就不乐意了,觉得这明摆着会让消费者混淆,当即就以商标侵权为由把北汽制造厂告上了法庭,可这事直到现在也没个下文。

变故还在继续,2023年2月,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成了富路集团的控股股东,北汽制造厂自然也归到了魏桥集团麾下。

到了2024年6月6日,北汽制造厂更是高调举办 “212 品牌焕新出发” 发布会,宣布把212从单一车型升级成独立品牌,还推出了全新的T01越野车。

发布会现场,他们喊出 “以经典致敬经典” 的宣传语,一个劲儿强调 “中国越野车鼻祖焕新出发”,这种高调的做法,又把北汽集团惹得不开心了。

北汽集团直接指出,北汽制造厂在产品、宣传还有子公司名称上,都在使用自己的 “北京”“北京汽车”“北汽” 等商标和字号。

而且还多次提及井冈山、212 等北京汽车工业的历史,同时着重强调 “北汽制造厂是一家生产基地主要在山东青岛的民营企业”,就是想和对方彻底撇清关系。

现在的北汽制造厂,在青岛、德州、黄骅有三大生产基地,产品也不少,包括 212 经典、勇士、勇士皮卡、鲸卡、锐胜王牌 M7 等。

而北汽集团这边,实力也不容小觑,旗下有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蓝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三家上市公司。

还有北京奔驰、北京现代两家合资公司,另外专门做越野产品的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也有北京越野 BJ20、BJ90、BJ30、BJ80、BJ60 等车型。

翻车事故发生后,北汽制造厂选择了沉默,估计是不想让舆论进一步发酵。

截至发稿前,不管是北汽制造厂还是背后的魏桥新能源,记者多次联系,都没得到正式回应。

不过,北汽集团一位前高管跟《财经天下》透露,如果下次再遇到类似情况,让独立第三方或者主流媒体出来澄清会更好。

他还特意强调了一遍 “商标是北汽集团的,北京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是民营的”,生怕大家再搞混。

至于这次车辆翻车的具体情况,北汽制造厂的售后人员说,得 212 越野车车主提供姓名和车架号后六位,才能查到细节。

北汽集团的这份澄清声明,不光把 “真假北汽” 的陈年恩怨摆到了台面上,还让翻车事件背后真正的主角 —— 魏桥新能源,一下子站到了舆论的聚光灯下。

可能很多人对魏桥新能源不太熟悉,但它的母公司山东魏桥创业集团可是大名鼎鼎。

魏桥集团总部在滨州,是一家集纺织、染整、服装、家纺、热电等产业于一体的特大型企业,旗下还有两家上市公司,分别是 A 股的宏创控股和港股的中国宏桥。

截至10月13日收盘,这两家公司的合计总市值超过了2500亿元,魏桥集团的第二代掌门人张波,多年来一直是山东首富。

虽然2024年的时候,首富宝座被老对手信发集团抢走了,但在今年上半年《新财富》杂志发布的 “500 创富榜” 上,张波家族凭借711.6亿元的持股市值,又重新夺回了山东首富的位置。

在山东本地人眼里,魏桥集团的知名度特别高,早就成了当地一张重要的名片。

其实魏桥集团的实力远不止于此,早在2014年,它的产能就超过了俄铝,拿下了 “世界铝王” 的称号。

专门研究国内有色金属产业的安泰科统计显示,到2024年末,魏桥铝业的电解铝产能达到了 646 万吨,在全国民营企业里排第一。

很多人都好奇,既然电解铝的盘子已经做得这么大了,魏桥集团为啥还要跨界去造车?

这个疑问和当年张波的父亲 —— 已故的魏桥集团创始人张士平,被人追问 “纺织大王” 为啥要跨界到铝业时如出一辙。

在旁人看来,从纺织到铝业,再从铝业到汽车,都是八竿子打不着的行业,不过张士平和张波这对父子,都有企业家该有的决策魄力。

当年张士平考虑的是怎么把产业做大,铝业需要大量电力,那就自己建电厂,而纺织业又能提供稳定的现金流,这样一来,魏桥集团在成本上就比其他企业更有优势,赚钱自然也就顺理成章。

到了张波接手的时候,他想的更多的是怎么把父亲打下的家业稳住。

2018年张士平退休后,张波正式接班,可那时候的魏桥集团,已经开始面临环保压力和产业瓶颈的双重挑战,转型成了必须要走的路。

选什么转型方向呢?张波觉得,得选那些既能让企业走得更长久,又不会偏离核心业务太远的新产业。

魏桥集团的主营业务属于制造业上游,而下游火热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就进入了他的视野。

其实早在 2021 年,魏桥创业集团就开始布局汽车领域了,先是和北汽福田汽车合作,后来又跟华人运通、狮桥集团、百度旗下的 DeepWay 等企业签署了战略协议,还和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软银中国资本等合作,在滨州共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园。

真正大规模进军汽车行业,是在2023年,这一年,张波豪掷三笔资金,正式开启了魏桥的造车梦。

除了控股北汽制造厂,魏桥集团还通过魏桥新能源,收购了北京蓝雀灵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大约 50% 的股份,而北京蓝雀灵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是领途汽车的唯一股东。

现在,魏桥新能源对蓝雀汽车的持股比例已经增加到了75%,相当于间接控股了领途汽车。

到了2023年9月,魏桥集团又拿出10亿美元,战略投资了上海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这笔钱主要用于极石汽车产品的生产和开发。

直到现在,魏桥新能源旗下已经有了四个汽车品牌,极石汽车、212 越野、锐胜汽车、领途汽车。

可跨界造车可比当年进入铝业难多了,就算是山东首富,造车之路也没想象中那么顺利,从销量来看,各个品牌的表现参差不齐。

官方数据显示,一直到今年4月,极石品牌已经进入了近30个海外市场,覆盖了中东、中亚和非洲等地,全球累计销量突破了1万台。

今年以来,极石01每个月的交付量基本稳定在1000台左右,9月份接近1400台,对于一款均价超过30万元的车型来说,这个成绩还算说得过去。

但问题是,极石至今都没推出第二款车型,只靠极石01这一款车,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里撑多久,谁也说不准。

再看领途汽车,目前在售的车型只有3款:微型小电车缤纷、Alumin,还有纯电和燃油版的中大型 MPV 领途 M8。

其中缤纷每个月的销量只有100辆出头,领途M8近半年的销量勉强超过700台,Alumin更是几乎无人问津。

作为主力品牌的212越野车,旗下主力产品越野车212 T01的销量也不算亮眼,懂车帝的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这款车每个月的平均销量是1380辆。

有意思的是,212越野车品牌旗下还有一款中大型MPV—— 锐胜王牌 M7,月均销量在1400辆左右。

今年8月,锐胜汽车以独立品牌的身份亮相,专门专注于MPV赛道,首款中大型MPV锐胜M8目前还没上市。

虽然不知道锐胜王牌M7之后会不会归入新品牌旗下,但北汽制造厂放出话来,锐胜汽车要在2025 年2027年抢占市场,到2030年跻身主流阵营,还想成为MPV市场的领导者。

要知道,MPV市场竞争有多激烈,想在这个 “红海” 市场里实现目标,难度可不小,不过,长期关注山东制造业的行业人士,对魏桥造车还是持乐观态度的。

在他们看来,魏桥旗下这些车加起来,每个月卖出几千辆还是没问题的,关键原因在于,魏桥集团的核心业务电解铝特别赚钱,每年的利润超过 200 亿元,造车投入带来的亏损,在这么高的盈利面前,根本不算什么。

在滨州,没人不知道魏桥集团;在整个山东,张波的名字和他的商业影响力,也传遍了全省。

今年6月,212越野车和G212高铁搞了冠名合作,这趟从青岛北出发、终点是北京南站的高铁上,到处都是 “中国越野车源于 212” 的广告,不少外省人也是通过这个广告,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了这位山东富豪的实力。

七年前,张波接过父亲的权杖,开启了属于他的时代,但在接管魏桥集团之前,他已经跟着父亲在商场上打拼了将近 20 年。

1996年,张波从山东广播电视大学毕业后,就进入了魏桥集团工作。

2003年到2011年,魏桥纺织和中国宏桥相继在港股上市,这两个重要的节点,张波都深度参与其中。

在张士平眼里,张波不仅有开阔的国际视野,还赢得了业内同行的尊重,更继承了自己吃苦耐劳的品格。他常说,自己的子女不是坐享其成的富二代,而是一起创业的同事。

2014年,张波被派去开拓海外业务,当时印尼出台了禁止矿产品出口的政策,他就把矿石进口的目标锁定在了有 “铝矾土王国” 之称的几内亚。

这个任务至关重要,接到几内亚方面的邀请后,张波立刻出发,只用了一天时间,就和对方敲定了合作意向,几内亚方面也马上组建了多部门专项团队推进矿产合作。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为了加快进度,张波甚至提出自己拿出1000万元,奖励在几内亚奋战的建设团队。

也正是因为这份投入和努力,他只用了一年时间,就完成了矿山建设,还实现了矿石顺利运回国内,创造了海外资源开发的 “魏桥速度”。

2019年张士平去世后,魏桥集团遇到了不少难题,环保整治、周期波动、市场下行等问题接踵而至,这也是张波上任后面临的第一个大挑战。

“张士平儿子” 这个身份,对他来说既是耀眼的光环,也是沉重的负担,张波自己也坦言:“我很难保证所有的决策都是对的,如果我犯了错误而没有人提醒,那将是一场灾难。”

为了守住父亲留下的铝业和纺织两大核心业务,张波选择进军汽车行业,这也是他掌舵魏桥集团后,唯一向外延伸的业务方向。

和父亲张士平通过 “省钱” 打造极致成本优势不同,张波更倾向于通过 “花钱” 来创造更大的价值。

面对多重压力,除了进军汽车产业,张波还做了不少调整,他逐步把山东大本营将近400万吨的电解铝产能转移到云南,优化区位布局。

在资本运作方面,2024年初完成了魏桥纺织的私有化,到了2025年5月,旗下 A股上市公司宏创控股又宣布,计划斥资 635 亿元收购 H 股中国宏桥的核心资产 —— 山东宏拓实业 100% 的股权。

要是这笔交易能顺利完成,宏创控股的资产规模和营收都将迈上 1000 亿台阶,成为全球领先的特大型铝业企业之一。

在张波的带领下,魏桥集团在 2024 年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销售收入突破 5583 亿元,各项指标都创下了历史新高。

可站得越高,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也越多,守业的压力远比创业的时候更沉重,张波必须为魏桥集团这艘巨轮,找到通往下一个时代的新航向。

而造车,就是他选定的新希望,但同时,这也是当前最大的变量。“真假北汽” 因为一场翻车事故闹得沸沸扬扬,背后牵扯出的不仅是两家企业的恩怨,更反映出中国汽车市场竞争中的混乱局面。

企业之间因为商标、品牌归属产生纠纷,不仅会让消费者困惑,还可能影响整个市场的正常秩序。

魏桥集团跨界造车的尝试,虽然有强大的资金和资源支撑,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否实现预期目标还是个未知数。

中国汽车市场要想健康发展,既需要企业之间良性竞争,也需要规范的市场秩序来保障,只有这样,才能让整个行业朝着更好的方向前进。

来源:月尘染星河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