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20县撤县改区:“中心城市+卫星城区”发展图景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4 20:37 1

摘要:我国推行的“中心城市+卫星城区”协同发展模式,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战略之一,旨在通过功能互补、资源优化和产业联动,破解“大城市病”与“小县城空心化”双重困境。

河北20县撤县改区:“中心城市+卫星城区”发展图景

我国推行的“中心城市+卫星城区”协同发展模式,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战略之一,旨在通过功能互补、资源优化和产业联动,破解“大城市病”与“小县城空心化”双重困境。

20年来,河北省先后有20个县改为省辖市的区。

石家庄市有3个县(市)改成了区,分别是藁城区、鹿泉区和栾城区。2014年,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县级藁城市、县级鹿泉市和栾城县,同时分别设立石家庄市藁城区、鹿泉区和栾城区,以原藁城市、鹿泉市、栾城县的行政区域为相应区的行政区域。

张家口市有3个县(区)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改成了区,分别是宣化区、万全区和崇礼区 。宣化区:撤销原张家口市宣化区和宣化县,设立新的宣化区,以原宣化区和宣化县的行政区域(不含沙岭子镇、大仓盖镇、姚家房镇、东望山乡)为新的宣化区的行政区域,人民政府驻建国街。万全区:撤销万全县,设立万全区,以原万全县的行政区域为万全区的行政区域,人民政府驻孔家庄镇民主街2号。崇礼区:撤销崇礼县,设立崇礼区,以原崇礼县的行政区域为崇礼区的行政区域,人民政府驻西湾子镇。

秦皇岛市行政区划调整,抚宁县于2015年撤县设区,正式更名为抚宁区,成为秦皇岛市的第四个市辖区。

唐山有3个由县(市)改成的区,分别是丰南区、丰润区和曹妃甸区。丰南区:2002年,撤销县级丰南市,设立唐山市丰南区,以原县级丰南市的行政区域为丰南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胥各庄镇。丰润区:2002年,撤销丰润县和唐山市新区,设立唐山市丰润区,以原丰润县和新区的行政区域为丰润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幸福道。曹妃甸区:2012年,撤销唐海县,设立唐山市曹妃甸区,将唐山市丰南区滨海镇划归曹妃甸区管辖,以原唐海县和丰南区滨海镇的行政区域为曹妃甸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唐海镇。

保定市有3个县改成了区,分别是满城区、清苑区和徐水区。2015年,保定市部分行政区划进行调整,撤销满城县,设立保定市满城区,以原满城县的行政区域为满城区的行政区域。撤销清苑县,设立保定市清苑区,以原清苑县的行政区域为清苑区的行政区域。撤销徐水县,设立保定市徐水区,以原徐水县的行政区域为徐水区的行政区域。

衡水冀州市一个县级市改成区,2016年6月8日,《国务院关于同意河北省调整衡水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同意撤销县级冀州市,设立衡水市冀州区,以原冀州市的行政区域为冀州区的行政区域,冀州区人民政府驻冀州镇。

邢台市有3个县改成了区,分别是任泽区、南和区,还有原邢台县部分区域分别并入襄都区和信都区 。具体情况如下 :撤销任县,设立邢台市任泽区,以原任县的行政区域为任泽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任城镇。撤销南和县,设立邢台市南和区,以原南和县的行政区域为南和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和阳镇。撤销邢台县,将原邢台县的豫让桥街道、晏家屯镇、祝村镇、东汪镇划归邢台市襄都区管辖;将原邢台县的南石门镇、羊范镇、皇寺镇等乡镇划归邢台市信都区管辖。

邯郸市有3个县改成了区,分别是肥乡区、永年区,以及原邯郸县部分区域并入邯山区和丛台区 。具体情况如下:撤销肥乡县,设立邯郸市肥乡区,以原肥乡县的行政区域为肥乡区的行政区域,肥乡区人民政府驻肥乡镇广安东路1号。撤销永年县,设立邯郸市永年区,以原永年县的行政区域(不含南沿村镇、小西堡乡、姚寨乡)为永年区的行政区域,永年区人民政府驻临洺关镇洺洲大道25号。撤销邯郸县,将原邯郸县的河沙镇镇、南堡乡、代召乡划归邯郸市邯山区管辖,将原邯郸县的尚璧镇、南吕固乡、兼庄乡、三陵乡划归邯郸市丛台区管辖。

截至2025年7月,沧州暂没有完成撤县改区的县。但沧县和青县撤县改区已被写入相关规划。《沧州市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建设规划(2016 - 2020年)》提出构建“一城五区五组团”空间布局,“五区”包括新华区、运河区、渤海新区以及沧县、青县改区。《沧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也提到要将沧县、青县并入沧州主城区。2022年沧州市城市体检自检报告还提及,要稳妥推进撤县划区,将青县、沧县纳入沧州市辖区治理方案。

目前廊坊市还没有撤县改区案例。根据廊坊市《廊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在“增强中心城区辐射带动功能”部分,提到要“适时推进永清、固安撤县建区”。

20年来,河北省将“中心城市+卫星城区”作为新型城镇化的关键路径,以撤县改区为重要突破口,打破行政分割与资源壁垒。通过优化中心城市与卫星城区的功能配比、推动要素跨区域高效流动、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既疏解了中心城市的非核心功能、缓解“大城市病”,又为卫星城区导入产业与人口、激活发展活力,实现了区域发展从“各自为战”到“协同共赢”的转变。

1. 功能分工重构

中心城市定位:聚焦高端服务业(金融、科创、总部经济)和枢纽型基础设施建设。例如,石家庄、唐山等城市强化区域综合服务功能,集中承载高端资源要素,提升辐射带动能力。

卫星城区承接:主要发展制造业、区域性物流基地及专业化配套产业,形成与中心城市的功能互补。如石家庄藁城、鹿泉、栾城三区围绕主城区形成产业承接带,鹿泉聚焦电子信息,栾城发展现代物流,藁城承接装备制造,有效疏解主城区非核心功能;秦皇岛抚宁区定位为“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城市核心区功能扩散主要承接地”,进一步完善区域产业布局。这种分工既避免了中心城市产业过载,又为卫星城区注入发展动能,实现区域功能优化配置。

2. 要素双向流动

人口流动:通过户籍互通、社保接轨等政策打破行政壁垒,促进职住平衡。例如,北京与河北部分县区通过交通一体化推动通勤人口流动,而保定将满城、清苑、徐水三区纳入主城区后,城区常住人口显著增长,从原先的集镇规模发展为近9万人口的现代化城区,实现人口向城区有序集聚。

产业协作:形成“中心城市研发—卫星城量产”的分工体系,替代了单一的外部借鉴模式。石家庄主城区聚焦研发创新,其卫星城区则承担生产制造环节,栾城装备制造园区2024年营业收入突破千亿,成为承接主城区产业转移的核心载体;邢台县拆分并入襄都区、信都区,邯郸县部分区域划入邯山区和丛台区,通过减少行政层级提升产业协同效率,加速产业链上下游要素流动与整合。

3.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交通一体化:通过轨道交通、快速路网建设打造“1小时通勤圈”,强化中心城市与卫星城区的物理连接。例如,石家庄地铁向鹿泉、正定延伸,增强城区联动;保定满城区形成“九横十二纵”的城区路网体系,通车总里程达63公里,京昆高速等多条要道穿区而过,实现与主城区及周边区域的快速通达

数字基建协同: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共建,促进数据共享与产业数字化。同时,配套基建同步跟进,如满城区实现光纤宽带全覆盖,构建起布局合理的坚强电网,为要素流动提供硬件支撑。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为人口、产业等要素的顺畅流动奠定基础,助力保定由单中心向组团式城市转变,服务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

来源:强论资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