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百地率先“清零”,隐债化解提速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14 20:45 1

摘要:远东资信研究院副院长张林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从当前经济数据来看,今年三季度出口表现不错,但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基建投资增速偏低。若明年2万亿特殊再融资债券的发行计划提前至今年落地,将有助于提振地方政府投资的积极性。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李明会 北京报道

今年以来,多地政府财政预算报告中披露辖区内隐债化解进度及达标情况。《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当前已有105地率先实现“全域隐债清零”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已有33地披露发行再融资专项债,募资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目前两万亿元的额度发行进度已接近尾声。

远东资信研究院副院长张林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从当前经济数据来看,今年三季度出口表现不错,但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基建投资增速偏低。若明年2万亿特殊再融资债券的发行计划提前至今年落地,将有助于提振地方政府投资的积极性。

多地实现隐债清零

今年以来,随着化债加速推进,多地已提前实现隐债清零。相较去年,今年官宣完成隐性债务“清零”目标的地区数量呈现井喷式增长。

据DM查债通统计,截至目前,共有105地官宣辖区内全面实现隐性债务提前“清零”,更有多地实现隐性债务化解和平台公司退出“双清零”目标。此外,完成“全域隐债清零”的105个地区中,仅广东、北京、上海为省级行政区,其余均为地级市或区县级行政单位。

张林表示,多个地区实现全域隐债清零,说明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持续保持实质性进展,通过不断拆除潜在的债务风险点,有助于稳定金融市场预期,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在提前实现“全域隐债清零”的名单中,有不少县市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例如,在最早打响化债第一枪的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和呼伦贝尔市下辖多个旗县已实现隐性债务“清零”。鄂尔多斯市也成为自治区12个盟市中首家实现隐债“清零”的地区,鄂尔多斯市还表示,今年将争取融资平台全部退出。

在张林看来,经济欠发达地区率先实现债券清零,主要受化债资源与化债意愿两方面的影响。“从最近一轮的10万亿元化债政策来看,经济大省获得的化债额度相对较多,比如江苏、山东与河南。但是也有贵州、云南等经济体量相对靠后、债务压力相对较大的省份也获得了不少的化债额度,比如2024年至今贵州、云南两省调用的化债资源(用于化债的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额度)已经分别超过3500亿元与2800亿元,加之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总体债务绝对额也相对较少,这些化债资源帮助经济欠发达省份实现隐债清零。”

“从化债意愿来看,经济欠发达地区面临更大化债压力的同时,也更有意愿通过债务化解而获得新增的投融资机会,更好地实现在发展中化债。”张林进一步表示,比如宁夏、吉林等省份正在通过化债加快退出高风险省份名单,内蒙古也已经率先退出高风险名单。此外,获得了较多化债资源的经济大省,也有动力推动省域内的相对欠发达地区实现债务清零。

专家预计年底隐债规模或降至6.5万亿元

近年来,随着一揽子化债政策的如期落地,化债效果持续显现。

2024年以来,全国共发行约6.6万亿元各类用于化债的法定地方政府债券,其中2024年共发行3.4万亿元,2025年至今发行约3.2万亿元。截至目前,2025年的两万亿元置换隐债专项债发行进度已接近尾声,另有超1.2万亿元特殊新增专项债发行用于补充财力和偿还拖欠企业账款。

“伴随大规模排债务置换的持续推进,隐性债务化解已取得积极成效。”远东资信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梁蕴兮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地方隐性债务规模持续下降,地方债务成本下行、结构也得到优化的同时,当地城投公司也在加速转型。

财政部披露的数据显示,2023年末地方隐性债务规模为14.3万亿元,2024年末已下降至10.5万亿元。“若考虑债务置换额度及地方年均自行化解的情形,今年年底或进一步降至6.5-7万亿元水平。”梁蕴兮如是说。

今年9月,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国新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各地债务置换后平均利息成本降低超2.5个百分点,可以节约利息支出超4500亿元。“与此同时,置换后的债务期限也有所拉长,普遍超过10年,有效平滑了各地偿债压力。”梁蕴兮说道。

此外,截至今年6月末,已有超六成融资平台实现退出;目前内蒙古已确认退出重点省份,宁夏已满足退出条件。梁蕴兮认为,伴随债务置换推进,城投体系内的隐性债务规模有所下降,不仅有助于减轻城投转型发展包袱,也能加速名单内城投和省份实现退平台和退重点省份,打开投资发展新空间。

“尽管当前化债已取得诸多成效,但仍需关注地方财政收支压力较大、付息压力突出、投资效率不高等问题对地方化债和发展的制约。”梁蕴兮对《华夏时报》记者补充道,当前债务置换对政府拖欠款清偿的支持力度有所加大,但考虑到历史形成的政府相关应收账款规模庞大,后续仍需加大力度、丰富举措,加速推进政府拖欠款清偿,助力畅通经济循环,维护政府信用。

张林也表示,隐债清零只是解决了历史问题,但未来这些地区特别是欠发达地区能否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财政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则是更大的考验,需要这些地区利用“轻装上阵”的机会,真正实现经济转型和财源培育,实现地方经济和财政行稳致远。

责任编辑:冯樱子 主编:张志伟

来源:华夏时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