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早上在菜市场挑土豆,听见隔壁卖豆腐的张婶压低声音跟人说:“洛桑群培走了,68岁。”我手里的土豆“啪嗒”掉地上,滚到菜摊缝隙里——这名字像块冰,在夏天的菜市场突然砸在我心口。
68岁洛桑群培走了,可我总想起那个雪山上的“雪豹”
今天早上在菜市场挑土豆,听见隔壁卖豆腐的张婶压低声音跟人说:“洛桑群培走了,68岁。”我手里的土豆“啪嗒”掉地上,滚到菜摊缝隙里——这名字像块冰,在夏天的菜市场突然砸在我心口。
我想起九十年代末,录像厅里挂着褪色的红布帘,里面挤满了啃瓜子的年轻人。屏幕上,洛桑群培演的周卫国穿着藏袍,在雪地里背着步枪跑,风把他的头发吹得像团乱草,他吼那句“雪豹就是雪豹”时,嗓门亮得能震落房檐的冰棱。那时候我还不知道他是藏族人,只觉得这演员眼睛里有火,像把雪山的光揉碎了塞进瞳孔里。
后来才从报纸上翻到他的消息:1957年生在西藏山南的桑日县,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我去过桑日县,那地方海拔四千多米,青稞田顺着山势铺到天边,连空气都带着冷冽的甜。很难想象一个从雪山上走出来的孩子,怎么会在大上海的舞台上演《雷雨》里的周萍。后来听他采访,他说:“藏族人走路要一步踩实一步,演戏也是,不能飘。”这话说得朴实,可我总觉得,他演的每个角色,都踩在了真实的土地上。
2019年我去西藏拍纪录片,在日喀则的一个小镇遇到个老阿妈。她坐在玛尼堆旁,手里攥着张泛黄的电影海报,上面正是洛桑群培在《雪豹》里的剧照。“这娃演得像我的儿子,”老阿妈用藏语说,翻译的人告诉我,老阿妈年轻时丈夫在雪山抢险牺牲了,洛桑群培演的军人让她想起了当年的爱人。那天我看着老阿妈摩挲海报的手,突然明白演员这行当里,最珍贵的不是技巧,是让观众在别人的故事里看见自己的影子。
前几天刷到他提名金鸡奖最佳男配的新闻,照片里他头发已经白了大半,可眼睛还是亮的,像雪山深处的湖泊。有人说他一辈子没火,可我觉得,真正的好演员不需要热搜上的名字。就像我老家的青稞,春天埋在土里,夏天顶着雨抽穗,秋天被割下来酿成酒,从来不说自己多了不起。洛桑群培走了,但他演的那些角色,那些在雪地里、在草原上、在人间烟火里的故事,早就长在了我们心里。
今早捡起地上的土豆,沾了点泥。我蹲在菜市场,想起洛桑群培在采访里说:“演员要扎根土地。”这土地就是我们心里那些滚烫的回忆。他把自己活成了一捧土,让无数故事在上面发芽。现在他走了,可我们记得他演的周卫国,记得他眼睛里的光,记得他说“一步踩实一步”——这就够了。
下次路过录像厅,要是还能看见《雪豹》的海报,咱就跟当年那个攥着爆米花的自己碰个杯。敬那些把一生都踩在地上的人,敬那些让我们在别人故事里看见自己的人。毕竟好演员不是火过就算,是走了以后,风里还能听见他的声音。
来源:敏锐巴里4g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