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卫专家:失眠治疗应重视日间功能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3 22:33 1

摘要:10月11日,“精研健心 筑梦未来”第二届精神领域学科融合与创新大会在武汉举办,失眠问题成为精神领域专家关注的焦点。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院长乔冬冬教授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当前失眠治疗的目标已不应局限于帮助患者“夜晚睡着”,更关键的是保障其“白天能够正常生活与工作”

10月11日,“精研健心 筑梦未来”第二届精神领域学科融合与创新大会在武汉举办,失眠问题成为精神领域专家关注的焦点。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院长乔冬冬教授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当前失眠治疗的目标已不应局限于帮助患者“夜晚睡着”,更关键的是保障其“白天能够正常生活与工作”。

失眠与精神障碍: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

乔冬冬教授在采访中表示,失眠与精神障碍之间存在密切且双向的关系。长期失眠不仅是多种精神障碍的风险因素,也常是精神疾病的核心症状之一。“超过八成的抑郁症患者伴有失眠症状,而长期失眠者未来发展为抑郁症的风险是正常人群的2至3倍。”乔教授认为,这种相互作用易形成“失眠-情绪失调-加重失眠”的恶性循环,因此,在精神科临床中,睡眠被视为心理健康的重要窗口,早期干预失眠对预防更严重的精神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不同精神疾病所伴随的失眠症状,乔冬冬也做出了具体区分。例如,焦虑障碍患者多表现为“入睡困难”,脑海中反复思虑;抑郁症患者则常见“早醒”或睡眠维持障碍,常在凌晨醒来难以再入睡;而创伤后应激障碍则多见噩梦与易惊醒。这些差异不仅有助于诊断,也提示治疗需有针对性,不能一概而论。

治疗新趋势:从“镇静催眠”到“回归自然睡眠”

在治疗方面,乔冬冬教授介绍,精神科对失眠的处理强调综合干预,包括认知行为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及必要时的药物治疗。

传统药物虽能快速起效,但存在依赖性、次日残留效应(如白天困倦、认知功能下降)等局限,可能影响患者的日间状态。今年在国内上市的双食欲素受体拮抗剂类新药,如达利雷生,则提供了新的治疗路径。该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并非传统的“全脑镇静”,而是通过调节大脑中负责维持清醒的食欲素系统,帮助身体自然进入睡眠。

专家建议:系统干预助力回归“有效生活”

对于如何整体改善患者的日间功能,乔冬冬教授提出了系统建议:首要的是通过规范治疗解决夜间睡眠问题;其次是建立规律的作息,避免日间长时间补觉;同时辅以日间适度运动、控制咖啡因摄入、进行心理调适以减少对失眠的过度焦虑。

“我们治疗失眠的最终目标,是帮助患者重建健康、有效的生活节奏。这不仅关乎夜晚的安眠,更关乎白天的清醒与活力。”乔冬冬教授认为,这一从“促眠”到“复能”的诊疗思路,为失眠患者,尤其是共患精神心理问题的群体,指明了更为全面和人性化的康复方向。

来源:武汉晚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