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举办第36个国际减灾日主题活动以“韧性建设”筑牢安全防线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3 13:40 1

摘要:10月13日上午,兰州市东方红广场人头攒动、氛围热烈,由甘肃省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甘肃省应急管理厅主办的第36个国际减灾日省级主会场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本次活动紧扣“投资韧性建设,提升防灾减灾能力”主题,通过宣传品发放、韧性成果展示、救援装备体验、自救互救

10月13日上午,兰州市东方红广场人头攒动、氛围热烈,由甘肃省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甘肃省应急管理厅主办的第36个国际减灾日省级主会场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本次活动紧扣“投资韧性建设,提升防灾减灾能力”主题,通过宣传品发放、韧性成果展示、救援装备体验、自救互救教学等多元形式,向全社会传递“主动防灾、科学减灾、积极备灾”理念,掀起全省防灾减灾宣传热潮。

作为国际减灾日宣传周的核心活动,省级主会场精心设置两大核心板块,吸引省防减救灾委17家成员单位,甘肃消防、森林消防和5支社会救援队伍及数千名群众参与。在“韧性建设成果展区”,省公安厅、省自然资源厅、省水利厅、省地震局等单位通过40个标准化展位、70余块展板,系统展示近年来甘肃在抗震加固、防汛工程、应急设施建设等领域的显著成效——从积石山6.2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甘肃速度”,到山洪灾害危险区易地搬迁的“民生温度”,从老旧校舍抗震改造的“安全升级”,到水库堤坝除险加固的“防线筑牢”,一系列实物模型、数据图表和现场讲解,让群众直观感受“韧性建设”对生产生活的守护作用。

“请大家注意,按压深度要达到5-6厘米,频率保持每分钟100-120次……”在“防减救灾装备体验区”,省消防救援总队、甘肃蓝天救援队等专业力量带来的沉浸式体验成为活动焦点。现场设置的VR灾害模拟器,让群众“亲历”地震、暴雨内涝等灾害场景,学习正确避险姿势;救援装备展示区里,无人机应急侦查、生命探测仪、破拆工具等设备逐一亮相,救援人员手把手教学应急包组装技巧。“以前觉得防灾离自己很远,今天亲手试了应急包组装,才知道家里备齐这些东西有多重要。”参与体验的兰州市民王女士说。

活动现场,甘肃电视台等主流媒体通过直播、专栏报道同步传递活动盛况,兰州地铁、城市LED屏滚动播放“投资韧性,守护家园”主题短片,省市县三级政务新媒体矩阵推送的“韧性建设科普小课堂”短视频,让防灾知识突破时空限制,实现“随处可见、随时可学”。据了解,10月13日至19日期间,全省各地将同步开展“五进”宣传——进企业解读生产防灾标准,进农村普及山洪防御知识,进社区规划疏散路线,进学校组织应急演练,进家庭指导应急包配置;各级防灾减灾科普馆、地震博物馆向公众免费开放并增设“韧性建设专区”,通过“大喇叭宣讲”“文艺小节目”“知识问答”等接地气的形式,推动韧性建设理念深入基层。

“防灾减灾不是一时之举,而是久久为功的系统工程。”省应急管理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甘肃将以国际减灾日为契机,持续推动风险隐患整治、基础设施韧性提升、社会力量多元参与,让“人人关注韧性、人人参与减灾”成为社会共识,为构建全域灾害韧性体系、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来源:甘肃应急管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