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3年字节APP第一次接入奔驰车机时,CEO康林松还底气十足地说“抖音海外版在亚洲至关重要”,顺带提了句“中国S级车主平均40岁”。
2023年字节APP第一次接入奔驰车机时,CEO康林松还底气十足地说“抖音海外版在亚洲至关重要”,顺带提了句“中国S级车主平均40岁”。
那时的奔驰大概没想到,两年后自己会急着向中国的年轻消费者低头,甚至要靠一款叫“豆包”的大模型续命。
这两年奔驰在中国的日子是肉眼可见的不好过。
2024年交付71.4万辆新车,同比下滑7%;到了2025年,跌势更猛,上半年只卖了29.32万辆,同比跌了14%,二季度更是直接崩到19%,成了全球主要市场里跌幅最大的一个。
最惨的还是纯电车型,2024年销量18.5万辆,同比骤降23%。
要知道现在的豪华车市场早不是燃油车的天下了,中国自主品牌在“豪华乘用车”市场的份额已经从不足5%冲到了30%,以前靠品牌光环就能躺着卖车的日子彻底结束了。
麦肯锡的调研更扎心,说跨国高端品牌的车主正“近乎单向”流向中国高端新能源品牌,奔驰那套“复古豪华”的玩法,年轻人根本不买账。
更丢人的是智能化这块的短板,直接暴露在台面上。2025年6月,国内多地奔驰车主反映车机崩了,导航、CarPlay、语音控制全失灵,有的车好几天都修不好。
顶着“高端”标签,连个车机系统都搞不定,说白了就是在智能化赛道上彻底掉队了。
保时捷旗下的MHP咨询公司早有数据,94%的中国车企新车都用了AI解决方案,而德国、奥地利这些欧洲国家的比例才20%,差距早就摆在那了。
奔驰不是没砸钱,康林松说过要在华投超140亿元研发,但自研的MB.OS智能车机系统进度慢得离谱,直到2024年CES展才宣布要加LLM大模型,比中国新势力晚了好几年。
就连这次要救市的纯电CLA,原计划2025年上半年上市,也因为软件问题拖到下半年,最后还是得靠字节的豆包来救场。
就在销量跌跌不休的时候,奔驰跟字节跳动官宣了“深度绑定”,说是要“建立汽车产业数智化创新合作的新典范”。
出席签约的都是大人物:奔驰大中华区负责人佟欧福和字节董事长张利东,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不是简单的生意,是奔驰的战略自救。
其实两家早有往来,2023年字节的“火山车娱”就进了奔驰座舱,2024年又跟火山引擎搭上线,但直到2025年这次,才算是真正把“AI大脑”装上车。
跟以前车企找AI公司当“供应商”不一样,奔驰要的是字节的全套本事:
不只是豆包大模型,还有火山引擎的云服务、数据平台,甚至抖音的内容生态,说白了就是想把字节的“模型+云+内容”能力全搬过来,彻底改改自己的“老古董”体质。
这波合作的核心是即将亮相的纯电CLA,预售价25.8万元,明摆着要对标特斯拉Model3,抢中端市场的蛋糕。
CLA2000
但这担子可不轻,上一代CLA燃油版2025年8月才卖了344台,几乎是没人问津的状态,纯电版能不能翻身,全看豆包给不给力了。
奔驰为啥非要找字节?关键是字节有中国用户的“密码”。
豆包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比老车机强太多,以前车主得说“调节左侧外后视镜”,现在说“把车耳朵掰一下”就行,连方言和模糊指令都能听懂。
更重要的是字节的内容生态,抖音、汽水音乐、生活服务这些年轻人天天用的东西,能直接融进车机里,这是OpenAI这类海外公司给不了的本土化优势。
奔驰把宝押在纯电CLA上,本质是想靠“智能化+性价比”打一场翻身仗。
这款车的硬件参数确实能看,800V高压平台、866公里续航、加长轴距,在同级里算第一梯队,但也就刚赶上对手的水平,算不上碾压。
真正的赌注,是豆包加持的“软体验”。
按照奔驰的说法,豆包不只是负责语音交互,还会参与智能驾驶场景。
比如在学校、医院附近自动减速,支持无保护左转和自动泊车,这些功能靠火山引擎的云计算和数据合规能力来落地。
以前奔驰车机的“笨”是出了名的,现在能实现0.2秒唤醒、0.8秒执行指令,交互效率提升了50%,总算能跟蔚来、小鹏这些新势力站在同一条线上了。
但问题也摆在这:消费者买账吗?25.8万的价格能打动年轻人,但奔驰的智能化口碑已经崩过一次了。
2025年6月的车机瘫痪事件还历历在目,这次就算装了豆包,大家难免会犯嘀咕:“会不会再出问题?”
而且新势力早就把AI座舱玩出花了,蔚来、小鹏的车机都迭代好几轮了,华为鸿蒙智行的ADS高阶智驾都落地50城了,奔驰这步“补课”来得实在太晚。
更尴尬的是,AI上车早就不是新鲜事了,阿里通义千问、腾讯混元、华为鸿蒙都在车企里布局。
比亚迪刚跟阿里云合作,AI智能体能直接操控车机里的阿里生态App,已经在探索跨端交互的下一代场景了。
奔驰现在才搞定基础的语音交互,顶多算是回到了“同一起跑线”,根本没资格谈超越。
把时间线拉远看,奔驰在智能化赛道上已经被落下了一大截。
中国新势力早在几年前就把AI当成核心竞争力,蔚来的NOMI助手、小鹏的XNGP智驾系统,都是经过市场验证的成熟产品,还能通过OTA持续升级,车主越用越顺手。
而奔驰直到2024年才想着给MB.OS加LLM,这种进度差堪比“别人都研究生毕业了,你才刚上高中”。
传统豪华品牌里,宝马在聚焦智能化驾控,奥迪在搞本土特供车型,都有自己的节奏,只有奔驰显得手忙脚乱。
更要命的是,字节的豆包也不是只给奔驰用,特斯拉新款ModelY早就装了,广汽、上汽的车型里也有豆包的身影,2025年上海车展上超八成车企都跟火山引擎合作了。
奔驰想靠豆包打造差异化,基本不可能。
字节愿意跟奔驰合作,其实是笔双赢的生意。
对字节来说,拿下奔驰这个高端客户,能给火山引擎的汽车业务撑场面,毕竟现在车圈都把字节比作“第二个华为”,多一个豪华品牌背书,就能多抢点市场份额。
对奔驰来说,除了技术补课,更需要字节的用户洞察——抖音上几亿年轻人的喜好数据,能帮它搞懂“现在的年轻人到底想要什么车”,这比自己瞎猜管用多了。
现在的奔驰,有点像溺水时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
跟字节的合作确实能帮它补上智能化的短板,纯电CLA如果卖得好,说不定能缓解销量压力,豆包也能让它的车机稍微“聪明”点,挽回点年轻人的好感。
但要说这能彻底扭转颓势,恐怕不太现实。
毕竟奔驰的核心问题不是“缺一个AI模型”,而是整个体系的“慢”。
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拼的是迭代速度,新势力能做到每月更新车机功能,奔驰连MB.OS都拖了好几年,就算有豆包加持,底层的研发效率不跟上,迟早还会被甩开。
而且用户的信任不是一天能重建的,车机瘫痪的阴影还在,品牌“老气”的标签也不是一个大模型能撕掉的。
康林松在2024年财报会上还说“做决定为时过早”,但2025年的奔驰已经没的选了。
搭载豆包的纯电CLA秋天就要上市,这既是奔驰的“翻身仗”,也是给字节的“成绩单”。
但无论结果如何,有一点是肯定的:在汽车智能化的这场混战里,最赚的是豆包这些AI玩家——它们不用造整车,只要把“大脑”卖给车企,就能坐收渔利。
奔驰的故事也给所有传统豪华品牌提了个醒:燃油车时代的光环早过期了,在中文互联网生态和AI技术面前,再牛的三叉星也得低头。
豆包能不能救奔驰不好说,但至少让它明白了一个道理:想在中国卖车,得先懂中国的年轻人和他们手里的手机。
来源:知识分子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