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贝没有预制菜!”“贾国龙没有撒谎,罗永浩撒谎了!”一位自称西贝前员工的女士近日在网络上强势发声,为处于预制菜舆论漩涡中的西贝餐饮辩护。
西贝女公关阵营再添“猛将”,一位自称前员工的女士在直播间为西贝正名,却因言论过于夸张再掀舆论风暴。
“西贝没有预制菜!”“贾国龙没有撒谎,罗永浩撒谎了!”一位自称西贝前员工的女士近日在网络上强势发声,为处于预制菜舆论漩涡中的西贝餐饮辩护。
她自称已在西贝工作七八年,言辞犀利,却因所述内容与公开信息存在矛盾,被网友调侃为“西贝最强女公关”——不是因为她力挽狂澜,而是她的每一次发声都在舆论场中投下新的震撼弹。
这位自称西贝前员工的女士在视频中表现激动,她声称自己在西贝工作了七八年,强调西贝的菜品并非预制菜,只是“预加工”,并形容这就如同“家里做菜,先把菜做好,凉了再热一下”。
她坚决站在西贝创始人贾国龙一边,直接质疑罗永浩和贾国龙“谁在撒谎”,并明确表示支持贾国龙。
然而,眼尖的网友立刻发现了问题所在。这位女士声称自己“2000年前在西贝工作了七八年”,但西贝正式注册时间是在2001年。
这一时间上的矛盾让许多网友对她的身份和言论真实性产生质疑,认为这是西贝公关的又一次失败尝试。
更有网友犀利评论:“贾国龙的钱又白花了!”
实际上,这位“女公关”只是西贝近期公关危机中的一朵浪花。在社交媒体上,西贝的公关团队似乎已经陷入了一种“疯魔式”的公关状态。
多位被称为“托儿”的内容创作者不断发布西贝相关视频,但被网友发现演技浮夸、内容失真。
其中一位被戏称为“销魂姐”的创作者,在品尝西贝美食时表现出极其怪异的神情,被网友调侃“像进组拍古装剧,而非寻常吃饭”,甚至有人评论“下一秒就要演后宫争宠”。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西贝官方发布的“一碗汤换北京一套房”故事。视频中,西贝北京六里桥旗舰店店长刘某霞讲述,一位内蒙古大爷因她提供了一碗汤而要送她北京一套一室一厅的房子。
这个故事因情节过于离奇引发全网吐槽,而网友还发现,根据讲述时间推算,刘某霞在西贝工作时可能年仅15岁,涉嫌使用童工。
面对质疑,西贝客服仅以“真人真事”四字回应,未提供更多细节佐证。
西贝的公关问题不仅限于内容失真,更在于其居高临下的态度。多位所谓的“女公关”在视频中以教育消费者的口吻发言,引发更多公众反感。
一位女公关甚至在视频中直接喊话网友:“有种网暴我!”这种挑衅式的回应非但没有平息舆论,反而火上浇油。
与此同时,另一位博主因在探店西贝时声称“3块9一个的馒头不贵,如果嫌贵应该努力挣钱”而引发争议。
这种对消费者经济状况的蔑视性评论,进一步扩大了西贝与普通消费者之间的情感鸿沟。
西贝公关的系列失误,使本已陷入预制菜争议的品牌雪上加霜。
消费者们纷纷表示,西贝公关团队似乎完全没有抓住问题的核心。
“公关团队有没有意识到:现在已经不是预不预制菜的问题了!”一位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如是说。
事实上,公众对西贝的不满早已超越了预制菜本身,而是源于被敷衍、被欺骗的感觉。当消费者发现品牌用精心编排的“戏剧剧情”替代“真诚沟通”,信任便迅速瓦解。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曾坚决声称“西贝没有一道菜是预制菜”,并宣布“明天起开放后厨,欢迎大家去查”。
然而短短24小时内,西贝就被媒体和消费者拍到使用大量预加工食材,包括保质期24个月的速冻西兰花、去年9月的冷冻羊腿肉等。
这种前后矛盾的表现,彻底摧毁了消费者对西贝的信任。
面对愈演愈烈的舆论风暴,西贝似乎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近期,贾国龙清空了自己的社交账号内容,西贝官方微信账号“西贝品味早读”也删光了之前的视频和文章。
这一举动反而被舆论视为“西贝近期最清醒的一次公关操作”。清空可能引发争议的内容,暂时关闭了舆论的新导火索,为西贝赢得了喘息空间。
餐饮行业的竞争核心始终是产品质量与服务体验。消费者对餐饮企业的核心期待,从来不是“看故事”,而是“吃好饭”——是食材的新鲜、口味的稳定,是服务的坦率、消费的安心。
正如一位业内人士所指出的:“若西贝继续在‘加剧情、拼演技’的营销路上狂奔,只会让‘餐饮品牌’的核心属性持续弱化,原本积累的消费信任也会慢慢消解。”
西贝的清空动作为品牌赢得了暂时的喘息机会。不少消费者表示,如果西贝能够真正反思并改进,他们仍愿意给这个品牌一次机会。
然而,如何从“屏幕里的演技派”真正回归到“餐桌上的烟火气”,仍是西贝管理团队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
来源:东瓜大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