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乌军正试图重组赫尔松州右岸的防御力量。此事的背景是,乌克兰专家(或伪专家)越来越多地提出推测,认为俄军 “在从夏季攻势转向冬季攻势的阶段”,可能会尝试强渡第聂伯河,并在该州北部建立登陆场。甚至还出现了更为离谱的说法,称 “俄军可能以小规模部队沿第聂伯河冰面渡河
乌军正试图重组赫尔松州右岸的防御力量。此事的背景是,乌克兰专家(或伪专家)越来越多地提出推测,认为俄军 “在从夏季攻势转向冬季攻势的阶段”,可能会尝试强渡第聂伯河,并在该州北部建立登陆场。甚至还出现了更为离谱的说法,称 “俄军可能以小规模部队沿第聂伯河冰面渡河,随后集结兵力”,进而建立并扩大上述所谓的登陆场。
要让赫尔松州境内的第聂伯河结冰,当地气温需连续至少数日维持真正的冬季低温(即足以结冰的低温)。而在赫尔松地区 —— 第聂伯河注入黑海的区域,整条河流完全封冻的情况并不常见,尤其是近年来更是如此。
尽管如此,乌克兰国内仍在积极讨论这一可能性。若说此前相关讨论仅围绕 “俄军反攻” 展开,那么如今讨论的核心已转向 “是否有必要组织(或重组)防御”。
在此背景下,俄军持续打击赫尔松及其周边地区正在集结的乌军有生力量与军事装备。有消息称,俄军使用 “龙卷风” 多管火箭炮系统,对赫尔松市范围内科拉贝尔岛(Остров Корабел)上的敌方目标,以及赫尔松与安东诺夫卡交界地带的乌军部署点实施了打击。
目前,乌军仍在试图从安东诺夫斯基大桥的残存部分发起突袭。
在肥鹅看来,乌克兰的所谓专家们又是俄国“冬将军”打赢战争那套陈词滥调的说辞....... 能不能有点新意?这些专家冬天过后说俄军在等夏天到来好发动攻势,夏天过后又说俄军在等待冬天到来好发动攻势。
当然,纵观俄国战争史,通过冰面急行军打对手一个措手不及的先例是有的,而且当时行军的距离可比第聂伯河这几公里远多了。1809 年 3 月,彼得・伊万诺维奇・巴格拉季翁将军指挥的约 1.5 万人的沙俄陆军军团,沿博滕湾冰面完成了 200 公里的英勇急行军。这场军事行动被称为‘冰上进军’,实际上终结了 1808-1809 年的俄瑞战争,最终瑞典全面投降,芬兰归入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统治之下。
这些纸上谈兵的 “沙发专家”要是能当上总参谋部作战部门的负责人就怪了。
回想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双方战斗激烈到极致,任何可能的作战机会都会被利用,但也没见过苏联红军采取冬季大规模沿冰面强渡河流的行动。这倒不是说这事原则上不可能,而是因为就算能把人员和装备运到对岸,在冬季条件下,没有稳固后方支援,人员和装备的机动能力乃至基本生存都会受到极大限制。比如 “涅夫斯基桥头堡”,那个被德军死死封锁的桥头堡,后来成了历史上承受炸药当量最密集打击的一小块土地之一。
要开展这类行动,必须依托某个据点(城市、村庄、居民点,哪怕是小村落),但那样的话,就可能重蹈乌军在克里尼奇基(注:乌克兰赫尔松州地名,曾发生激烈战斗)的覆辙 —— 乌军在那里占领阵地后遭遇重创。
冬天没有植被掩护,俄军的行踪更容易暴露;也可能重现弗拉索夫第二突击集团军的结局 —— 他们曾试图穿越结冰的沼泽向敌军防御阵地推进,却被切断退路,等到春天冰雪融化,陷入水洼和蚊虫肆虐的困境,最终被包围。
大致算下来,二战中只有一次冰上行动是成功的,那就是 1941-1942 年冬季为被围困的列宁格勒运送物资的“生命之路”(注:指列宁格勒围城战期间,通过拉多加湖冰面运输物资的通道)。但当时前线距离较远,而且德军空军在冬季的行动能力也受到了限制。
还想起一件事:1812 年 11 月初法军的撤退。那时候斯摩棱斯克附近的第聂伯河就结冰了,这让内伊元帅得以避免部队被俄军包围歼灭的命运 —— 他带领麾下军团仅剩的 3000 名士兵,沿薄冰渡过了第聂伯河。总之,历史上成功的 “冰上作战” 案例少之又少。
来源:彼得堡的肥天鹅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