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因检测,你可以把这件事想象成 “给癌细胞拍个内部特写,然后分析它的弱点”。
基因检测,你可以把这件事想象成 “给癌细胞拍个内部特写,然后分析它的弱点”。
这就像是直接研究敌人老巢,是最准、最核心的方法。
1. 肿瘤组织活检(核心武器)
通俗解释: 医生通过穿刺或者手术,从你身体里取一小块肿瘤组织出来。这块组织就是我们的“犯罪证据”原件。
怎么做: 通常是用一根细针,在B超或CT的引导下,精确地扎到胰腺的肿瘤上,吸出一点组织。如果已经做了手术,那就直接用切下来的肿瘤组织。
为什么重要: 这是做基因检测的黄金标准,结果最可靠。
拿到这块组织后,实验室会用它做两种主要的“检查”:
基因突变检测(看“设计图纸”有没有错)
想象一下,每个细胞都有一本生命“设计图纸”(基因)。癌细胞之所以变坏,是因为它的“图纸”印错了(基因突变)。
这个检测就是把癌细胞的图纸和正常图纸对比,找出是哪里印错了。比如,常看的几个“错别字”是 KRAS, TP53, CDKN2A, SMAD4 等。
有什么用: 知道了是哪个“错别字”,医生就能判断这个癌细胞的性格(恶性程度、预后等)。
免疫组化检测(看癌细胞穿的“衣服”)
这个不直接看图纸,而是看癌细胞表面穿了什么特殊的“衣服”(蛋白质标记物)。
比如,看它有没有穿一件叫 “HER2” 的衣服,或者有没有丢了一件叫 “错配修复蛋白(dMMR)” 的工作服。
有什么用: 如果它穿了HER2这件衣服,我们就有专门的“剪刀”(靶向药,如赫赛汀)去剪破它。如果它丢了dMMR这件工作服,说明它是个“马大哈”,我们就可以用另一种武器(免疫疗法)来对付它,效果奇好。
这个叫 “液体活检” ,听起来就高级,也方便很多。
通俗解释: 癌细胞在生长和死亡的过程中,会把自己的“尸体碎片”(也就是带着错误图纸的DNA片段)掉落到血液里。我们直接抽一管血,把这些“碎片”过滤出来做分析。
怎么做: 就和普通抽血化验一样,从胳膊上抽血就行。
优点:
无创、方便:不用挨一针去取组织,减少痛苦和风险。
动态监控:可以反复抽血,看治疗有没有效,敌人有没有产生新的“变异”。
缺点:
有时候血液里的“碎片”太少,可能抓不到,导致检测失败或者结果不准。
通常不如组织检测那么全面和精确。
所以,液体活检通常作为组织活检的补充,或者在没法做组织活检时的一个备选方案。
1. 首选且最准的路径:
医生通过穿刺或手术拿到肿瘤组织。
用这块组织同时做 “基因突变检测” 和 “免疫组化检测” 。
这是最理想的状况,信息最全。
2. 备选或辅助的路径:
如果取不到组织,或者病人身体情况不允许,就抽血做“液体活检”。
治疗过程中,为了监控效果,也会多次抽血做液体活检。
为什么要做这些检查?(对小白最重要的问题!)
别以为这只是为了搞清病因,它的实际用处大了去了:
1. 指导用药(精准打击): 这是最重要的目的!比如发现了“HER2”衣服或者“dMMR”蛋白丢失,就能用上对应的靶向药或免疫药,效果比普通化疗好,副作用还可能更小。
2. 评估风险(判断预后): 通过基因图谱,医生能大概判断你这个肿瘤的“凶狠程度”,未来复发的风险高不高。
3. 判断遗传(关心家人): 大约5%-10%的胰腺癌是遗传的。如果检测出像 BRCA1/2 这种“家族性”的基因突变,那你的直系亲属(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就需要提高警惕,定期做筛查。
肿瘤组织 = 敌人的司令部,直接攻进去能拿到最机密的情报。
血液(液体活检) = 敌人司令部排出来的污水,我们分析污水成分,也能猜到里面在干什么。
希望这个解释能让你完全明白!这些事情听起来复杂,但你不用记住所有名词,只需要知道有这么几类方法,并且明白做基因检测是为了更精准、更有效地治疗。具体怎么做,交给专业的医生团队来定就好。
祝你或你的家人一切顺利!
来源:肿瘤科主任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