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比起遮遮掩掩的阵容官宣,这种“把工作群搬上台面”的操作堪称精准。聊天里“满满的快乐”“咱大眼音乐节”的鲜活表达,配上随手甩来的可爱表情包,让黄子弘凡的ENFP“快乐小狗”人设不再是标签,而是可感知的互动细节。连“请吃大闸蟹”“做蟹黄堡”的调侃,都成了戳中人心的
当“大眼音乐节”甩出与黄子弘凡的工作聊天记录,舆论场没等来隐私争议,反倒被一场高明的营销击中——这届观众终于在套路化预热中,看到了“真诚”的破局可能。
比起遮遮掩掩的阵容官宣,这种“把工作群搬上台面”的操作堪称精准。聊天里“满满的快乐”“咱大眼音乐节”的鲜活表达,配上随手甩来的可爱表情包,让黄子弘凡的ENFP“快乐小狗”人设不再是标签,而是可感知的互动细节。连“请吃大闸蟹”“做蟹黄堡”的调侃,都成了戳中人心的情绪触点,印证了他“情绪价值提供者”的粉丝认知。
更妙的是这场营销的双重价值。对音乐节而言,“神秘仪式”的悬念成功制造话题,全息投影、新歌首唱等猜测自带传播力;对艺人来说,刚结束“7天6场音乐节”的舞台硬实力打底,聊天记录里的松弛感又补全了人格魅力,与中秋舞台获官媒认可的“治愈系歌手”形象形成呼应。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其对争议的天然规避。明确与6月工作室维权的虚假记录划清界限,既维护了艺人立场,也引导粉丝聚焦官方信息,这种“透明化”反而消解了潜在质疑。
从张家界音乐节的“文旅融合”爆款可见,当下成功的演出营销早已超越流量堆。黄子弘凡这场“聊天记录秀”恰恰证明:最动人的预热,从来不是刻意设计的话术,而是让艺人真实特质与活动期待产生共振的真诚连接。大家怎么看?评论区欢迎各位留言,#黄子弘凡##黄子弘凡捕梦日记巡回音乐会#
来源:星光悦享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