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可能要没了?宗馥莉推出“娃小宗”,经销商纷纷倒戈!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30 19:16 1

摘要:最近,娃哈哈集团内部流出的一份文件,让整个商界和无数国民心头一震。文件显示,由宗馥莉实际控制的**“宏胜系”企业,决定启用全新品牌——“娃小宗”,这可能意味着承载了近40年国民记忆、品牌价值超900亿元的“娃哈哈”,将逐步退出其核心业务体系。

最近,娃哈哈集团内部流出的一份文件,让整个商界和无数国民心头一震。文件显示,由宗馥莉实际控制的**“宏胜系”企业,决定启用全新品牌——“娃小宗”,这可能意味着承载了近40年国民记忆、品牌价值超900亿元的“娃哈哈”,将逐步退出其核心业务体系。

你可能觉得这是商业八卦,跟我们育儿家庭有啥关系?大错特错!娃哈哈,尤其是AD钙奶、纯净水,是无数10后、00后的童年记忆和日常消费品。新品牌的诞生,折射出一家国民企业正在经历的“家族内斗”与“信任危机”,这给所有家长上了沉重的一课:你选择的品牌,它的稳定性和信誉,对孩子的消费安全至关重要!

宗馥莉推出“娃小宗”,并非主动的品牌升级,而是一场在家族和股权博弈中受挫后的无奈之举。

股权困局下的商标难题: “娃哈哈”集团的股权结构非常复杂:国资持股46%是第一大股东,宗馥莉持股29.4%,职工持股会(工会)持有24.6%。根据相关规定,“娃哈哈”商标的使用,必须获得全体股东一致同意。在当前宗馥莉与同父异母弟妹的遗产诉讼、与国资及职工持股会的股权争议的背景下,想要获得一致同意,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商标转移受阻: 宗馥莉曾试图将近400件“娃哈哈”系列商标转让给自己控股的公司,但据透露,这一行动已被暂停。启用“娃小宗”的意图: 为了绕开复杂的股权约束,宗馥莉将目光投向了自己100%控股的宏胜集团。宏胜集团在2025年密集注册了“娃小宗”系列商标。宗馥莉的战略意图很清晰:将核心业务装入一个自己拥有绝对控制权的“新壳”之中,实现资产的平稳过渡。

“娃小宗”虽然解决了商标控制权的问题,却迎面撞上了最硬的壁垒——经销商。一位合作20年的经销商直言:“我可以讲,99%的经销商都不会同意,也不会做‘娃小宗’。”

经销商的“倒戈”,主要源于巨大的市场风险和对管理层的不信任:

市场风险巨大: “娃哈哈在大家心中已经根深蒂固了。”经销商认为,培育一个新品牌需要巨大的市场教育成本和至少两三年的时间沉淀。经销商担心投入资金后,产品卖不出去,最终风险由自己承担。毕竟,宗馥莉个人色彩浓厚的KellyOne品牌,此前的失败案例还历历在目。利润空间被挤压: 经销商透露,现在做娃哈哈的净利润仅有2%-3%,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干一年不亏本就不错了”。在利润微薄的情况下,还要让他们冒险推广前途未卜的新品牌,无异于“天方夜谭”。家族内斗消耗商誉: 从同父异母弟妹追讨21亿美元遗产,到与职工持股会的股权争议,再到对亲属工厂的“削藩”行动(如上海“沪小娃”事件),娃哈哈内部的矛盾集中爆发,严重消耗了宗庆后去世后积累的品牌商誉。这种内耗让经销商和消费者信心大失。

【育儿消费警示】 对我们家长来说,选择像娃哈哈这样的国民品牌,看中的是“稳定”和“安全”。一旦品牌深陷家族内斗,发展停滞,甚至产品供应和质量出现问题(例如“沪小娃”事件中代工厂产品品质遭市场抵制),最终伤害的是消费者的利益。一个不稳定的品牌,其背后的产品供应链和质量控制都存在巨大风险。

我们能做的:

警惕消费情绪化: 宗庆后去世后,娃哈哈迎来“泼天的富贵”,业绩暴涨。但这股由情怀驱动的增长并不可持续。家长消费要理性,不能只凭情怀。关注企业稳定: 在为孩子选择日常消费品时,除了看产品本身,也要关注品牌背后的企业稳定性、管理层专业性以及产品口碑。

这场“继承与重塑”的博弈,最终的代价很可能将由“娃哈哈”这个国民品牌来承担。希望这场闹剧能尽快平息,别让童年记忆最终消失在市场风云中。

来源:甜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