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家好,我是一位刚刚经历过高考的学生家长。回想高三这一年,节奏紧张得像一场马拉松,每月的联考、调考接踵而至,每次出分家长群都会热烈讨论好几天。排名、赋分、划线,这次调考的排名如何换算成高考的全省排名?仿佛每一次考试都在预演高考的结果。比如前段时间一个家长朋友的
大家好,我是一位刚刚经历过高考的学生家长。回想高三这一年,节奏紧张得像一场马拉松,每月的联考、调考接踵而至,每次出分家长群都会热烈讨论好几天。排名、赋分、划线,这次调考的排名如何换算成高考的全省排名?仿佛每一次考试都在预演高考的结果。比如前段时间一个家长朋友的孩子九调没考好,她特别焦虑一直问我怎么办?怎么办?数学怎么搞?物理怎么弄?要不要一对一?
我也不例外,作为过来人,我想把自己的感悟分享给还在路上的家长朋友们,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参考和安慰。
其实模拟考最大的意义,不是预测分数,而是暴露问题。
备战高考不是孩子“孤军奋战”,我们家长的心态和支持也很关键。高三期间那些频繁的联考、统考、九调、二调、四调等模拟考试到底和高考成绩有多大的关联性?根据我的经历和我认识的这么多孩子的真实情况,我感觉这些考试的排名起伏很大,与高考成绩并无绝对对应关系。
有的孩子四调考得不理想,但后期调整得好,高考反而超常发挥;也有人一直稳居前列,却在高考失手。
真正重要的是通过考试查漏补缺,而不是紧盯名次焦虑。我认识的孩子中,高考成绩比平时波动30分以上的不在少数。今年(2025年)的高考很多学霸甚至学神都考砸了。四大名高平时成绩顶尖、大家公认妥妥的清北苗子,最后考砸的比比皆是。只是我不方便说出名字罢了。
但同时,反过来根据结果追溯源头,我发现高考考得好的学霸,往往都是那些心态特别稳、性格坚韧,有毅力的孩子,很多孩子因为种种原因在高考前几个月往往“坚持不下去了”各种出状况,有的摆烂,有的内耗,有的看小说刷视频,有的打游戏看直播,严重消耗了精力,一心只求“早点考完早点解脱”。这样怎么可能考得好呢?笑到最后的往往是那些在高压下依然能保持节奏、专注当下的孩子。
最后我要说的是,一次两次考砸不代表未来无望。我曾因孩子九调下滑而彻夜难眠,但现在回想起来,真正影响高考的,是从每次考试中总结的能力与心态调整。与其追问排名,不如陪他分析试卷、梳理薄弱环节。高三拼的不是某次成绩,而是持续进步的韧性。家长稳住了,孩子才不会乱。高考真正的较量,从来不是和别人的竞争,而是和自己的较量。每一次模拟考都是一面镜子,照出的是知识漏洞和应试节奏的问题,而非最终结局。
总之,无论如何,自己不能放弃!
最后,祝大家熬过最痛苦的一年,在高考发挥出最好的成绩!
来源:高中语文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