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厘米腰围与40亿估值:从维多利亚束腰到今天,我们为何痴迷“极致修身”?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11 02:43 1

摘要:这件紧身胸衣由罗克西·卡普林夫人(Madame Roxy Caplin)于1851年前后设计,仅采用少量具柔韧性的撑骨,以打造符合当时时尚审美的曲线。它宣称能让穿着者的腰围缩至仅19英寸(约48.3厘米)。在维多利亚时代,腰围小于27至29英寸(约68.6至7

地球是一个奇迹

文化|全球

这件紧身胸衣由罗克西·卡普林夫人(Madame Roxy Caplin)于1851年前后设计,仅采用少量具柔韧性的撑骨,以打造符合当时时尚审美的曲线。它宣称能让穿着者的腰围缩至仅19英寸(约48.3厘米)。在维多利亚时代,腰围小于27至29英寸(约68.6至73.7厘米)的女性被称为“束腰过紧者”,这一群体在当时颇具争议。|国家地理图片集

2014年《鲁保罗变装皇后秀》节目中,评委米歇尔·维萨奇(Michelle Visage)注视着选手阿朵儿·德拉诺(Adore Delano)身穿的亮片无肩带礼服,面露不悦地问道:“你收腰了吗?”

镜头中的德拉诺腰身纤细自然,她坦然回应:“没有,我是‘自然腰型’。”

这一说法,意指未借助紧身胸衣塑造夸张曲线的天然体态,很快成为节目术语系统中的经典表述,与源自20世纪80至90年代舞厅文化、形容完美沙漏身材的“极致修身”一词形成鲜明对比。

21世纪00年代中后期,金·卡戴珊等名人重新带火了设计师埃尔韦·莱热(Hervé Léger)的绷带裙。至2010年代初,“紧身衣时代”全面来临,催生了能塑造流畅腰线的紧身内衣。

“极致修身”的执念其实深植于数百年的文化土壤。通过运动、塑身衣乃至隐形的整形手术等社会认可的方式维持紧致体态,长久以来被视为自律与体面的象征。

“优雅女性应以紧身胸衣修饰身形”的观念可追溯至16世纪。当时,贵族女性与少女普遍穿着鲸骨制成的束腰,包括凯瑟琳·德·美第奇与伊丽莎白一世女王。

18至19世纪,紧身胸衣在欧洲与美洲演化出多样功能:儿童矫姿款、劳动者支撑款、孕哺期特制款,甚至军人与纨绔子弟(dandies)的专属设计。1745年,一位瑞士游客观察到,即便英国乡村地区,“人人皆束腰”——因为宽松胸衣在当时被视作道德松懈的标志。

正如瓦莱丽·斯蒂尔(Valerie Steele)在《紧身胸衣:一部文化史》(The Corset: A Cultural History)中所言,紧身胸衣承载着“社会地位、自律、艺术、体面、美丽、青春与性感”的复杂意涵。对上流女性而言,展现这些特质是身份象征;对底层女性,模仿上层着装则成为阶层跃升的潜在途径。

尽管20世纪20年代紧身胸衣逐渐淡出日常,通过节食、运动、塑身衣与整形手术维持“精致”或“极致修身”形象的需求依然强烈。

然而,过度改造——无论是束腰过紧,还是现代的抽脂、拉皮、填充——总被斥为不自然、不健康且浮夸的行为。“极致修身”的历史始终充满矛盾:不束腰者被批邋遢,改造过度者又被讽虚荣。

紧身胸衣最具争议的形象,莫过于“蜂腰束腰者”(wasp-waisted tight-lacer)。弗吉尼亚联邦大学人类学助理教授丽贝卡·吉布森(Rebecca Gibson)指出,对过度束腰的抨击是维多利亚时代的特有现象。

普通紧身胸衣可能收腰1至2英寸,并逐步重塑自然腰线(吉布森类比为戴牙套),而“过度束腰者”则追求极端尺寸。当时期刊《家庭先驱报》(The Family Herald)在1848年警告:“女性腰围本应在27至29英寸……却有人缩至21英寸,甚至不足20英寸。”

19世纪中后期,“过度束腰者”被视为“坏女孩”:有人视其为为时尚自残的蠢人,有人则认为她们是追求性魅力的危险荡妇。斯蒂尔指出,反对紧身胸衣的论调与批判自渎、酗酒的激烈言辞如出一辙。批评者中既有保守作家担忧性自主权表达,也有早期女权主义者呼吁服装改革。

1867至1874年间,《英国女性家庭杂志》(The Englishwoman’s Domestic Magazine)刊登了150余封关于束腰的读者来信。斯蒂尔透露,许多信件实为色情内容伪装,描述虚构的“束腰学校”中的施虐情节。

尽管历史学家证实此类学校并不存在,这些故事却在主流期刊广泛传播,读者中不乏穿紧身胸衣的女性。对“过度束腰”的痴迷与恋物化,恰恰揭示了身体改造如何成为文化接受度的试金石。

少数女性因极端腰线闻名,如法国艺人波莱尔(Polaire)——其16英寸(约40.6厘米)蜂腰成为表演噱头。

戴维·孔泽尔(David Kunzel)在《时尚与恋物癖》(Fashion and Fetishism)中提到,尽管“过度束腰”被贬为底层习性,维多利亚时代摄影师仍通过修图与视觉技巧为模特制造蜂腰效果。

1895年《摄影年鉴》(Photography Annual)中,摄影师S·赫伯特·弗赖(S. Herbert Fry)自称常修出“18英寸(约45.7厘米)夸张腰线”。

许多紧身胸衣都是手工定制的,以贴合穿着者的身形,比如这件藏品:一件海象牙雕刻紧身胸衣撑条,其制作者很可能是捕鲸船上的船员。这类撑条经手工雕刻而成,由船员赠予心爱之人,随后对方会将其装入紧身胸衣上对应的夹层中,使其成为承载爱人深情、独一无二的纪念物。|国家地理图片集

这是一件华丽的法式长袍,也被称作宽松长袍。这类宽松长袍通常需搭配紧身胸衣穿着,后来其款式逐渐演变,腰部剪裁变得更为贴身,仅在背部保留褶皱设计。|国家地理图片集

蜂腰与追求蜂腰的努力,至今仍是争议焦点。2019年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慈善舞会上,金·卡戴珊穿着蒂埃里·穆勒(Thierry Mugler)设计的肉色水晶礼服,以惊人沙漏身材登上头条。

其腰线引发两极反应:有人愤慨,有人艳羡,甚至猜测她为塑形切除肋骨。实则,她的“极致修身”效果来自著名紧身胸衣师珀尔先生(Mr. Pearl)定制作品——需三人协助穿着,且据传她接受了“紧身胸衣呼吸训练”。

公众对卡戴珊造型的反应,几乎复刻维多利亚时代态度。媒体描述她穿胸衣的“煎熬”,标题写道:“金·卡戴珊吐槽礼服穿得痛苦”。

类似地,1887年美容专栏作家亨利·T·芬克(Henry T. Finck)曾抱怨:“蜂腰唯一满足感来自其他蠢女人的嫉妒。”当时服装改革者同样主张废除或放宽紧身胸衣。

有趣的是,改革者与“科学男性”意外结盟——后者认为紧身胸衣违背女性“天然”母性。1873年,作家伊丽莎白·斯图尔特·费尔普斯(Elizabeth Stuart Phelps)质问:“‘为吸引眼球而穿’已非比喻……你父亲或丈夫能穿着你的胸衣工作养家吗?”

尽管在多数女权议题上对立,传统性别角色拥护者如美国颅相学家O·S·福勒(O.S. Fowler)也反对紧身胸衣,斥其“扭曲女性身心,玷污纯洁圣殿”。

吉布森指出,多数批评者并未如改革者或“视穿胸衣者为骗子”者般极端。她认为:“西方社会总借惩罚女性因文化压力做出的选择,以维持群体权力。”

18至19世纪文艺作品中,“过度束腰者”常被戏谑。1777年插画《束腰过紧》描绘老妇抓床柱、仆人蹬其裙撑勒腰;1879年《巴黎生活》刊载《对紧身胸衣的思考》,画中丈夫、仆人乃至丘比特齐拉束带;1898年更有一图,女子被勒成两段。这些讽刺暗示,“过度束腰”不为体面,而为博取关注。

1906年《完整美容手册》中,伊丽莎白·安斯特拉瑟(Elizabeth Anstruther)回忆见闻:一少女将本20英寸(约50.8厘米)的腰束至“看似12英寸(约30.5厘米),实约16英寸(约40.6厘米)”,引得路人窃笑。

20世纪20年代,裙摆缩短、腰线放松,加之新材料应用,使紧身胸衣退出日常——但“极致修身”(snatched)渴望未消。随着整形医学专业化,手术室成为身体改造新场所,医生承诺实现“从头到脚的修身”。

1990 年,麦当娜在其 “金发雄心巡回演唱会”上,身着由让・保罗・高缇耶设计的一款夸张风格紧身胸衣。|国家地理图片集

20世纪初,石蜡注射曾风靡一时,用于修复梅毒导致的鼻塌陷(青霉素1940年代普及前,梅毒常见)。液态石蜡注入鼻梁可营造类似胶原蛋白注射(collagen injections)的饱满效果。虽因日光下易移位被淘汰,它一度被宣传为抚平皱纹的妙法。

一战期间,面部创伤治疗技术飞跃。战后,医生将这些技术民用化,开创隆鼻与拉皮等早期整形手术。随着此类“时尚改造”普及,批评者很快指责部分人(多为女性)“沉迷其中”。

1920年夏,一位从巴黎赴纽约拉皮的女性告诉《纽约时报》:“我欣喜若狂”,却担心术后“过分紧致”的脸:“不敢笑,怕皱纹复现。”《纽约时报》引用《哈姆雷特》暗讽此举逆天:“神赐人一张脸,人偏再造一张。”

整个20世纪,围绕整形手术的道德、女权与文化争议从未停息,较之维多利亚时代束腰之争更显激烈。早期整形医生认为,战伤男性需手术以求职;演艺界人士(尤其年长女星)迅速效仿以求角色。

很快,大众开始相信年轻外貌助益事业婚恋——尽管“为年轻而整”的污名始终萦绕。1990年代末至21世纪00年代,名人整容疑云频登封面。2004年,《简》(Jane)杂志以梅格·瑞恩(Meg Ryan)为封面,标题问道:“整形手术:谁在乎?”

如今,“极致修身”潮流再度转向。曾批评“自然腰”的米歇尔·维萨奇(Michelle Visage),现主持《整形失败案例:修复回顾》,助嘉宾修复手术。“极致修身”内涵亦变:不再追求夸张,转而崇尚流畅自然。

SKIMS“下颌塑形带”主打自然修身——无需手术痛苦与花费,在家穿着类似术后压缩服即可。比佛利山庄罗森伯格整形外科的戴维·罗森伯格医生(Dr. David Rosenberg)邮件中表示:“几年前潮流是‘越大越好’——丰唇、巨臀、高胸。如今我总听客户要‘极致修身’:小胸、柔唇、匀称身材。审美不再张扬,而求‘天生如此’之感。”

此简约紧致趋势,是对前些年“饱满面相、丰唇、翘臀”潮流的反弹。吉布森指出,时尚周期常以十年计,在“反弹与再反弹”中循环:“我们正处对过去十年潮流的反弹阶段。”

随着社会对身体改造的接受度再次倾向“自然美感”,未来谁将因“过度”受批判,唯有时间能答。

撰文:Emily Alford

编译:Arvin

校对:钱思琦

版式设计:钱思琦

点点,谢谢关注。

伸出小手

来源:国家地理中文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