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大家分享欣赏一下西安碑林博物馆 几块石碑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1 02:24 1

摘要:华山“远而望之,若花状”故名。由贾鉝绘图并题识,清康熙三十九年 刻,太华即指西岳华山,为五岳之一,位于陕西华阴县境内,有东、西、南、北、中五峰,峭壁千仞,山势雄伟,被誉为“奇险天下第一山”。 此图右上端题额“太华全图”,左上端所刻题记记三秦观察使贾鉝于康熙三十

第五展室珍藏的《太华全图》

华山“远而望之,若花状”故名。由贾鉝绘图并题识,清康熙三十九年 刻,太华即指西岳华山,为五岳之一,位于陕西华阴县境内,有东、西、南、北、中五峰,峭壁千仞,山势雄伟,被誉为“奇险天下第一山”。 此图右上端题额“太华全图”,左上端所刻题记记三秦观察使贾鉝于康熙三十八年(三月登临南峰,作诗记事,并于第二年五月祈雨而三宿华山。归来后刻此图,期望与《太白山图》一并传于后世,后人观之可知山灵之面目。

第五展室珍藏的《太白全图 》

由贾鉝绘图并题识,李士龙、卜世刻,太白山位于陕西眉县与太白县境内,是关中最高山峰。海拔3767米,山势嵯峨,峰峦叠错,山顶积雪亦是关中八景之一的“太白积雪”。康熙三十九年夏,陕西按察司副使贾鉝为祈雨登临太白山,得以观览太白山全貌。归后绘刻此图,可使后人按图索骥,以便观览,传为佳话。

西安碑林博物馆 第五展室珍藏的《达摩东渡图》碑,

达摩作为印度禅宗的二十八祖,为传播佛法渡海东来,至南朝都城建业会梁武帝。面谈不契,遂“一苇渡江”来到北魏都城洛阳,隐于嵩山少林,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刊刻,风颠和尚绘,图中达摩肩挑荷杖,杖头挂履,瞠目侧首,脚踏苇枝渡江北上。整幅画面采用粗细、明暗和动静对比的刻画技法,表现得惟妙惟肖。江水的波浪起伏,又使画面增添了动感。

西安碑林博物馆 第五展室珍藏的《达摩面壁图》

风颠和尚,俗名李福,法名超当,号风颠,无情,后人尊称“李佛”。碑为风颠和尚绘并题偈,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刻,图中刻绘达摩侧身面向石壁,手托钵盂盘坐于蒲团之上。人物表情刻画生动,须发精细入微,衣着描绘简练,画面左上刻行书“达摩初祖元像,信手拈来纸上。非纸非墨非我,逢人对面傥傥”,以及“己巳仲冬风颠写”年款,并附篆书钤印“风颠”一枚。

西安碑林博物馆 第五展室珍藏的《重刻岣嵝碑》

此为圆首方座,是清康熙五年(1666年)毛会建刻。文字像缪篆,又像符篆。

据《衡州府志》及有关资料记载,《岣嵝碑》是后人附会夏禹治水所刻,立于湖南衡山祝融峰岣嵝山上。传说,大禹治水时曾到湖南调查水情。当他来到南岳衡山,登上岣嵝峰时,一个自称玄夷苍水的使者,指点他得到“金简玉书”,上面载有治水之策,大禹如获至宝,便将其刻在石碑上,因此又称“神禹碑”。

第五展室珍藏的《赐杨嗣昌诗》

诗云:“盐梅今暂作干城,上将威严细柳营。一扫寇氛从此靖,还期教养遂民生。”此诗是崇祯皇帝朱由检在为在陕督师的杨嗣昌亲撰亲书的一首诗。 ​​​

第五展室珍藏的《黄河图说 》

刘天和(1479—1545),字养和,号松石,湖北麻城人。明嘉靖十四年(1535)刻。刘天和撰并书,刻立此碑时,刘天和身为河总,此碑碑额篆书题“黄河图说”。主要内容为黄河流经今陕西、河南、山东、安徽一带的地图,其方位与今大致相同。《黄河图说》是现存最早的大型黄河水利图。

该图系统总结了明代的治河方略。

第五展室珍藏的《明德受记碑》,

李自成大顺永昌元年(1644年)刊刻,杨振世撰,楷书 。此碑记载明末陕西遭遇旱灾,民不聊生之际,上官村张腾霁等人捐资献地、构筑城池之事。大顺永昌元年(1644 年),正是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建立大顺政权之年。此碑可以作为大顺年号曾在陕西地区使用的实物证明。

第五展室珍藏的《万寿宫图》,元(1271—1368)

万寿宫,道观名,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位于今陕西陇县朱家寨。又一说位于陇县东观川,创建于元至元年间(1335-1340),为元代重要的道教活动场所。后世作为供奉皇帝或皇后万岁牌的生祠,也称为“万岁宫”。图中有“天师殿”、“道藏法轮”、碑碣、桂树及殿宇刻画。传为陇州万寿宫平面图,今仅残存原图之左下部分。虽只见一角,但也足可知当年万寿宫规模之宏大。作为我国现存较早的道教建筑实地详图,此图弥足珍贵,为我们研究道教发展及道教宫殿建筑形制,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

第五展室珍藏的《香节图》由贾鉝画并题记

贾鉝,字玉万,山西临汾人,曾任陕西按察司副使

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刻,碑左上方以隶书题写“香节图”三字,并附题记记作画背景,贾鉝在陕主政之余,偶画此图以使匠人刻图上石。此刻石的右下方刻有依石而生的兰花和翠竹数丛。翠竹挺拔,兰叶舒展,岩石苍劲,纹理清晰。

第五展室珍藏的《虚中君子》由贾鉝画并题记

贾鉝,字玉万,号可斋,又号百石翁,山西临汾人。曾任陕西按察司副使贾鉝,工竹石及折枝花卉,喜用瘦笔干墨,峭劲脱俗,画风澹逸雅致,名噪一时。 这幅竹石图是作者贾鉝在康熙三十八年(1699)考察三秦政事之余,在关中书院绘制。图中绘狂风下的翠竹,任凭风吹雨打,昂然蓬勃奋发向上。作者借物抒情,表达出自己不屈不挠的高贵品格,寓意深远。《香山语》即为白居易《养竹记》。

来源:雲雾中山人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