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场秋雨一场寒,几阵秋风便悄然更替了季节。还没尽情领略秋高气爽的宜人,清冷的空气就已渗入晨昏。
一场秋雨一场寒,几阵秋风便悄然更替了季节。还没尽情领略秋高气爽的宜人,清冷的空气就已渗入晨昏。
您发现了吗?这骤然降温的天气里,最先发出“抗议”的,往往不是我们添衣不及的身体,而是那位娇嫩的“呼吸伙伴”——我们的呼吸道。冷空气的刺激、病毒活跃度的增加以及室内通风的减少,共同构成了呼吸道疾病的“温床”。尤其是对于免疫力相对脆弱的老年人群、慢性病人群以及妇孺儿童而言,这道健康防线更是需要精心构筑!
为了帮大家的呼吸道平稳应对降温,华医·呼吸科医生针对这些重点人群,总结了这份“会呼吸”的防护指南,请收好!
① 老年人群
全面防护
免疫加固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免疫系统功能逐渐下降,呼吸道黏膜萎缩,防御能力减弱,有时一场普通感冒都可能引发肺炎等严重并发症。因此,老年人的防护核心在于 “全面防护,免疫加固”。
保暖为先,注意“缓冲”
老年人对温度变化的感知与调节能力较弱。外出时应佩戴围巾或穿着高领衣物,保护脖颈不受寒风直袭。早晚气温较低,建议尽量减少外出。从室内到室外,可在楼道等“过渡区”稍作停留,给身体一个适应温差的过程,避免温差剧烈冲击呼吸道。
接种疫苗,主动防御
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是预防呼吸道感染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之一。建议老年人在流感季来临前(通常为9—11月)接种流感疫苗,并根据医生建议接种肺炎球菌疫苗,为身体建立起强大的特异性免疫力。
均衡营养,适度锻炼
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牛奶、鱼肉、豆制品等,它们是修复身体组织和制造免疫细胞的原料。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果。天气晴好时,可在中午进行散步、太极拳等温和运动,增强心肺功能和耐寒能力。
管理慢病,定期监测
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的老年人,务必遵医嘱按时服药、控制病情。任何慢性病的急性发作都可能削弱整体抵抗力,增加呼吸道感染风险。
② 慢性病人群
稳定基础
重点防御
对于慢性病患者,尤其是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哮喘、支气管扩张等慢性呼吸道疾病,以及心力衰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寒冷空气本身就是一种刺激原。因此,防护本身就是治疗的重要部分。
避免刺激,规范用药
冷空气可直接诱发支气管痉挛,导致哮喘、COPD急性加重。患者外出务必佩戴口罩,不仅能过滤病原体,还能加温湿润吸入的空气,减轻气道刺激。同时严格遵医嘱使用日常维持药物(如吸入剂型药物),不可随意停药或减量。
控制湿度,洁净空气
冬季采暖易导致空气干燥,使痰液黏稠不易咳出。建议使用加湿器,维持室内湿度在40%—60%。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15—30分钟,以确保空气流通,降低病原体浓度。严格避免室内吸烟和接触厨房油烟等刺激性气体。
学习技巧,有效排痰
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可学习“腹式呼吸”和“有效咳嗽”的方法(如体位引流法,缩唇呼吸法等),有助于改善呼吸功能,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预防感染。
警惕信号,及时就医
如出现咳嗽、咳痰、气喘较平时明显加重,或出现发热、胸痛、呼吸困难等情况,切不可大意,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③ 妇孺儿童
细致照护
切勿过激
孕妇、婴幼儿及学龄儿童的免疫系统或尚未成熟,或处于特殊生理阶段,防护讲究 “细致入微,科学适度”。
科学穿衣,避免“捂热”
“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与寒”。判断孩子冷暖,应摸其后颈(温热无汗为佳),而非手心。穿衣建议采用 “洋葱法”——多层轻薄衣物,便于随时增减。切忌主观判断,过度穿戴。
培养习惯,筑牢防线
教会孩子正确洗手:用肥皂+流动水,时间不少于20秒。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遮挡口鼻。这些细节是切断病毒传播的关键。
均衡膳食,提升免疫
保证儿童摄入充足的奶制品、肉类、蔬菜和水果,为免疫系统提供充足“弹药”。对挑食的孩子,可尝试将食物做得更精致可爱,激发食欲。孕妇应注重营养全面,实现母婴双重保障。
减少聚集,适时接种
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尽量避免带儿童前往人群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如大型商场、游乐场)。按时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同时可根据情况自愿接种流感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等非免疫规划疫苗。
营造良好家庭环境
孕妇与儿童居室应保持清洁、通风、湿度适宜。家人回家后应先洗手、更换家居服再接触他们,避免将外界病毒带回家中。
▌除了以上重点人群,对于秋季呼吸道疾病我们也做如下通用防护建议:
口罩是秋冬必备“配饰”:
口罩是秋冬必备“配饰”:
在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佩戴口罩是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有效方式。
洗手要像吃饭一样日常:
洗手要像吃饭一样日常:
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或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
温水是最好的“润喉糖”:
温水是最好的“润喉糖”:
保证每日饮水量,保持呼吸道黏膜湿润。
别熬夜,免疫细胞也要休息:
别熬夜,免疫细胞也要休息:
避免熬夜,保证高质量的睡眠,是维持免疫力最简单也最重要的一环。
天冷不是病,但病常随寒而来。只要我们掌握科学的防护方法,根据自身情况细致准备,就能为家人、为自己筑起一道温暖而坚实的呼吸防线,安心、健康地度过每一个秋冬。
图片源于AI,仅供读者参考使用
本文作者
陈前程 主治医师
呼吸与危重症一、五科
擅长各种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及危重症患者的管理。
王雁 副主任医师
呼吸与危重症一、五科
擅长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危重症疾病等诊断及治疗。
审稿专家
付爱双 副主任、主任医师
呼吸与危重症一科
擅长气管镜、超声内镜、胸腔镜操作、气管镜介入操作以及肺癌早期诊断及治疗、呼吸重症救治。
戈艳蕾 负责人、主任医师
呼吸与危重症五科
擅长呼吸系统疑难病及危重症及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及难治性感染、不明原因发热、不明原因胸腔积液、间质性肺疾病、光动力恶性肿瘤治疗等。
煤医院区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