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早餐时端起热豆浆,杯子没拿稳,浅褐色的液体顺着指缝流到桌布上;签字时笔尖刚碰到纸,手腕就控制不住地晃,好好的字歪成了 “波浪线”;就连夹菜时,筷子尖都在颤,好几次刚夹起的青菜又掉回盘子里 —— 如果你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别先慌着担心是帕金森,更可能是特发性震颤在
早餐时端起热豆浆,杯子没拿稳,浅褐色的液体顺着指缝流到桌布上;签字时笔尖刚碰到纸,手腕就控制不住地晃,好好的字歪成了 “波浪线”;就连夹菜时,筷子尖都在颤,好几次刚夹起的青菜又掉回盘子里 —— 如果你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别先慌着担心是帕金森,更可能是特发性震颤在 “捣乱”。
很多人一看到手抖,就会下意识联想到帕金森,其实两者差别很大。特发性震颤像个 “挑时候的调皮鬼”,大多只在拿东西、做动作时出现:比如端碗、系纽扣、用手机打字,越想稳住手,抖得反而越明显;可一旦把手放下,静止不动时,震颤又会悄悄减轻。而帕金森的手抖多是 “静止时也不闲着”,哪怕坐着不动,手指也可能像在数钱一样不停颤动,还常伴着动作变慢、走路迈不开步、肢体僵硬这些症状。
特发性震颤更偏爱 “悄悄找上门”,很多人一开始没当回事,觉得只是 “最近没休息好”“有点紧张”。张姐就是这样,最初只是冲咖啡时洒点液体,家人笑她 “毛手毛脚”,她自己也以为是工作忙累的。直到后来陪女儿写作业,连握笔辅导都费劲,字写得歪歪扭扭,才去医院检查,这才知道是特发性震颤。
更让人无奈的是,这种震颤还可能 “遗传”,如果家里长辈有类似情况,晚辈出现的概率也会高一些。不过它大多不会严重影响生活,只是偶尔给日常小事添点麻烦:比如给客人倒茶时要格外小心,开会签字前会悄悄紧张,担心别人看出自己手抖。
其实不用过度焦虑,轻微的特发性震颤,平时可以试试这些小办法:拿东西时放慢速度,比如用有防滑手柄的杯子;避免喝太多咖啡、浓茶,这些饮品可能会加重震颤;如果手抖影响到工作或生活,也可以去神经内科看看,医生会根据情况给出调理建议,比如通过康复训练改善手部控制,必要时配合药物缓解。
手抖不是 “丢脸的事”,更不是 “不治之症”。看清它是特发性震颤,而不是帕金森,就不用再被不必要的恐慌缠着。接纳身体的小变化,用对方法应对,就算偶尔手抖,也能把日子过得稳稳当当。
来源:韵霞生活